百年百將129:譚希林
作者:相忘於江湖
淮海戰役結束後,敵軍在華北只剩下青島、長山列島等據點。
青島是當時國內經濟實力排名第4的大城市,僅次於上海、天津和南京,高於無錫、武漢、重慶、瀋陽、廣州、哈爾濱,紡織工業有"上青天"之譽。
當時的青島還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有外國領館、19國僑民,還有1945年後美軍軍事設施和駐軍,在青島常年駐有十四五艘軍艦、幾千名士兵。因為青島很複雜,解放青島並不簡單。
二野、三野橫渡長江,美軍艦撤離青島,譚希林32軍謀劃解放青島。
1949年4月25日,山東軍區許世友致電總部及華東軍區:鑑於駐青美軍登艦離開,敵軍空軍南飛、204師南撤,守軍2周內撤離。建議發動戰役,進入青島市區以防敵人破壞。
主席對此非常慎重,3天后才回復這封"AAAA"電報。
山東軍區並告華東局,粟、張:卯有電悉。同意對青島舉行威脅性攻擊,第一步集十二個團,對若干據點試行攻擊。得手後看情形再決第二步行動。其目的,是迫使敵人早日撤退,我們早日佔領青島,但又避免與美軍作戰(此點應與部隊幹部講明白)。
考慮到橫渡長江時美英等沒有干涉,所以主席叮囑儘量不與美軍衝突。
接到指示,戰役指揮部很快成立,32軍軍長譚希林擔任前線指揮,副軍長劉湧、政委彭林任副指揮。參戰主力除32軍6個主力團,還有鄧龍翔膠東警備第4旅3個團、警5旅1個團、膠東軍區2個團共12個團,外加軍區炮兵團、榴彈炮營和部分民兵。
在具體戰術上,許世友和譚希林等人決定兵分三路。西路32軍95師打擊膠濟鐵路兩側,中路32軍94師進攻即墨城北,警東路4旅和警5旅1個團進攻即墨城以東,保障32軍左翼安全。
32軍軍長譚希林,1908年3月出生於湖南長沙製陶工人家庭。
1926年,譚希林考入黃埔五期工兵科,畢業後分配到葉挺獨立團見習排長,後調入張發奎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任排長、副連長。南昌起義爆發後,警衛團沒有追上,卻參加了秋收起義,任紅1師1團1營2連連長,上了井岡山。
1927年底,毛委員到一個山村宣傳革命,不巧被地主武裝包圍。譚希林聞訊,立即帶著2連急行軍趕到,給困境的毛委員解了危。從此以後,譚希林就被稱為"救駕將軍"。
1928年夏,朱毛紅軍主力轉戰贛南,敵糾集4個團進攻黃洋界,留守部隊不足1個營,大部分還是標槍、梭鏢、大刀。賀子珍忽然想起茨坪軍械所有一門迫擊炮。於是,和大哥賀敏學、譚希林帶著幾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炎炎烈日下把150斤的迫擊炮和3發炮彈抬上黃洋界。
譚希林親自指揮迫擊炮瞄準敵軍的指揮所射擊,可是第一發炮彈居然啞了火,換上第二發炮彈,還是打不響,可能是炮彈放得時間太久有一些受潮。
眼看敵軍就要發起新一波進攻,譚希林命令炮手把最後一發炮彈擦拭以後填進炮筒,這一發炮彈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敵人指揮所,一聲巨響,敵人以為朱毛紅軍主力迴歸趕忙撤退。
憑藉戰功,譚希林很快從連長升任紅20軍代軍長兼第1縱隊司令員,閩西紅12軍參謀長兼34師師長。1931年夏,在第二次"反圍剿"中,譚希林率34師攻打賴村失利,被撤職查辦。
後來,在毛、周的干預下,譚希林只是降為特科學校教員。
1934年10月,紅軍長征,特科學校被編入幹部團,譚希林任工兵教員。
1935年元旦剛過,譚希林接受了一個重大任務:急行軍60裡趕赴烏江,幫助工兵連架設浮橋。此時工兵連在黃朝天帶領下,正在水流湍急的烏江邊為架橋心急如焚、束手無策。
江水最深五丈流速每秒一米八,工兵連在敵人機槍瘋狂射擊下搭設浮橋,黃竹、門板、木材、繩索搭起竹排做橋腳,鋪上枕木連線橋桁上鋪門板組成門橋。隆冬季節,戰士們手腳凍得麻木僵硬。
但是,如何讓門橋在湍急的江水中穩住,一時間大家沒了主意。
關鍵時刻,譚希林想到一個辦法:用簍子裝大小石頭,中間交插三根削尖長木棍作錨爪。做成大石錨把門橋拖住,果然奏效了。沒有繩索,戰士們都把綁帶解下來。在譚希林指導下,工兵連奮戰36小時浮橋終於跨過烏江。
1937年4月,紅大從保安遷到延安,並改為抗日軍政大學,起招二期。
此時校長林彪,副校長劉伯承,教育長羅瑞卿,抗大二期學員1362人分成14個隊,學員隊長分別是陳賡、倪志亮、譚希林、韓起振、蘇振華、曹裡懷、賈若瑜、方正平、聶鶴亭、邊章五、何長工、劉忠、謝翰文、李幹輝。女生隊隊長金維映。
全面抗戰爆發後,譚希林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參謀長。
1938年底,譚希林調任豫鄂邊區軍事部長,新四軍4支隊參謀長兼14團團長,司令員高敬亭。不久,譚希林升任2師6旅旅長兼政委,師長是"譚老闆"譚震林。
1943年9月,譚希林接替老資格的張鼎丞,繼任皖江軍區司令員兼7師代師長。
譚希林
解放戰爭時期,譚希林任山野7師師長,膠東軍區代司令員。
1949年2月,為解放華北重鎮青島,地方主力部隊升級組建了32軍。譚希林任軍長,彭林任政委,劉湧任副軍長,趙一萍任參謀長,全軍共2.1萬人。此外,加上警備4旅等部共3萬人。
青島敵軍是劉安祺32軍、50軍、204師,還有警備旅、獨立旅、山東保安1旅、2旅,以及工兵、憲兵3個團。除此之外,還有海軍第一艦隊、第二巡防隊,空軍第五大隊等,共5萬人。
華野32軍對決敵軍32軍,譚希林3萬人要進攻劉安祺5萬大軍。
劉安祺字壽如,山東微山人,黃埔三期。參加過東征、北伐,在長期征戰中,一步步從排長升至兵團司令官、青島十一綏靖區司令官。為確保青島,從滄口到即墨城設立了3道防線。這樣一方面可牽制譚希林,一方面便於從海上撤退。
1949年5月3日,譚希林一聲令下,警4旅收復靈山,我32軍殲滅敵32軍704團。
接著,我32軍解放上疃、馬山、窩洛子等20多個據點,打破敵軍第一道防線。隨後,攻佔鐵騎山、馴虎山,打破第二道防線,5月31日,32軍佔領丹山。6月1日攻佔張村和沙子口,切斷敵東退去路。32軍收復婁山、李村,輕取第三道防線。
6月2日上午,32軍攻克水清溝,戰至中午,青島完全解放。
譚希林在廣播裡宣佈,青島解放,譚震林就任青島警備司令員,馬保三任青島市長。主席來電:部隊領導進入青島後不得進駐洋房、不得坐小轎車,接管的花園洋房和小轎車一律上交。
譚希林32軍和膠東軍區警4旅等嚴格遵照主席指示,在青島秋毫無犯。
青島即墨戰役
1950年1月,譚希林被點將,出任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譚希林等11位將軍大使,上任前經過半年多培訓,這位沙場老將吃盡了苦頭,在回憶中表示:吃一頓西餐,比上陣殺敵、炸個碉堡還要累。1954年10月,譚希林任期屆滿,調回國內。
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如伍修權、耿飆、袁仲賢、姬鵬飛、黃鎮、韓念龍、曹祥仁、王幼平、羅貴波等人,在1955年9月授銜時,或者從事外交或到了地方,都因離開軍隊未評銜。
與其他將軍大使相比,譚希林和彭明治則比較幸運,他們再次回到了軍隊工作。其中譚希林任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彭明治任河北軍區司令員。1955年9月,雙雙被授予中將軍銜。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