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禦作戰時,每個三人作戰小組通常會這樣分工,1名拿著步槍的步兵精準射殺敵軍,旁邊1名輕機槍手打出短點射,用以打亂敵人攻擊隊形,為戰友提供支援火力,再由另1位戰士用手榴彈殺傷敵人,使敵軍無法接近己方戰壕。一旦敵人逼近,則全體戰士端起上好刺刀的步槍迅速起身,準備進行白刃戰。志願軍防守作戰的另一個特點是很講究火力配系和梯次配置,很重視單兵掩體,戰壕,立射/臥射工事,重視步兵五大戰術技能:射擊,刺殺,爆破,投彈,土工作業。
戰術單位,比如班排連,不能擠做一團,即使基本單位,也要明確分工,衝鋒,掩護,支援,從一開始就有區分。衝擊密度要結合對方的火力,不能總是人海衝鋒(事實上,突擊戰術也可以理解為人海戰術),一個戰鬥單位要按照分工交替掩護,層層推進。
排進攻、連進攻隊形都是這樣。不過地形侷限,不可能像電影裡面那樣擺出很標準的三角形。訓練有素與否,就看你的戰術動作是否到位,隊形保持是否穩定了。包括衝鋒的時候,同樣需要保持的。這也就是我們的“人海戰術”區別於日軍的“萬歲衝鋒”最大的不同。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八路軍缺乏重火力掩護,常常以密集陣型攻擊日本堅固陣地,造成大量的傷亡,林總針對我軍火力弱,日軍火力強的特點,提出著名的一點兩面,三三制戰術,即在中高階指揮官戰略上注重集中優勢兵力同時,注意適當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敵方密集火力殺傷,強調密切的協同,層層推進,交替掩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