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黨軍隊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紅軍時期、八路軍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其中八路軍時期相對來說與國民黨的關係好那麼一些,至少在某些方面有過合作。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迫於無奈同意與我黨達成統一民族戰線,共同抗日,但他心中還是不情願的,所以在談判期間對一些具體事物就耍了心眼。
當時紅軍一共有7萬多人,但蔣介石就只肯給三個師4.5萬人的編制,就是為了在軍費上掐脖子,拼命地壓榨我軍的生存空間。
對於這些,我黨有過爭取,但知道蔣介石居心叵測,多說也無用,所以最後接受了,紅軍的番號由此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不過即便蔣介石不給我們編制,我們依然可以自己發展,在民心所向之下,還發展得特別快。除了115師、120師、129師外,八路軍還有過一個獨立第一師!
這個獨立第一師的由來與蔣介石的政策有很大關係。
前面有說國民政府給的編制跟我軍實際人數相差很遠,那些多出來的人當然也不可能全部撤掉,於是我黨三個師每個師都增加了一個編制之外的團,115師麾下也有這樣一個獨立團。
115師獨立團前身可以追溯到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這是一支毛主席親手建立、從井岡山走出來的英雄部隊,在歷次反“圍剿”戰爭以及長征途中都屢立奇功,著名的“大渡河17勇士”就是出自紅一師。
抗戰爆發後,紅一師就改編為了115師獨立團。1937年8月底,團長楊成武率領獨立團東渡黃河抗日,途中經過了國民黨檢查站,由於這支部隊不在正規編制序列,因此國軍並沒有放行。
楊成武心中焦急,連忙找到686團團長李天佑商議,將獨立團的人先編入686團。686團隸屬115師343旅,是國民黨登記在冊的正規部隊,因此檢查站只能放行。
此事在楊成武的回憶錄中有明確記載,可見當初我黨非常不易,處處受到刁難。
獨立團在著名的平型關戰役中表現得非常出色,楊成武率部大膽直插敵後,切斷了日寇公路運輸線,阻擊了數倍的敵人,為兄弟部隊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
隨後獨立團就跟隨聶榮臻前往山西五臺地區發展抗日根據地,相繼收復了淶源、廣靈、蔚縣等地。因為有民心基礎,獨立團壯大得非常快,快到什麼程度呢?
最初獨立團只有1700多人,兩個月後發展到了7000多人,完全擴張了四倍有餘,這比國民政府額定的正規旅人數還多,再叫團顯然就不合適了。於是在1937年11月初,115師獨立團就擴編成了八路軍獨立第一師。
當然,這個師國民黨是不會發餉的,完全靠自給自足,楊成武從團長升為師長,又特別調來鄧華擔任政委,參謀長還是熊伯濤。
之所以獨立團能夠快速擴張,其實也是因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在聶榮臻的領導下,革命形勢發展得大好。
八路軍獨立第一師編制上下轄了三個團,團長分別為陳正湘、黃壽發、季光順,但就在他們發展得如火如荼時,國民黨施加的壓力立刻就來了。
蔣介石得知八路軍又多出來一個師後,整個人非常氣憤,他當然不想共產黨的實力進一步壯大,於是嚴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向八路軍施壓,堅決不允許獨立第一師存在。
當時國共雙方的關係稍有緩和,我黨為了統一戰線考慮,最終做出了讓步,撤銷獨立第一師,改為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割槽第一支隊,因此“八路軍獨立第一師”這個番號存在的時間僅僅只有一個多月。
當然,雖然改稱為了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割槽第一支隊,但部隊的架構、人員基本沒動,實力沒有絲毫受損。當時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很多人在獨立第一師撤銷很久後,還習慣性地稱楊成武為“師長”。
1955年大授銜時,獨立第一師的師長楊成武、政委鄧華都是上將,比起另外三個師的領導,差距的確還是有的。
雖然獨立第一師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它也是我軍歷史上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也應該記住它。
向那些為國征戰的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