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是關押改造國民黨高階將領的地方。
剛被解放軍俘虜的時候,沒有幾個國民黨高階將領是服氣的,他們不認為自己無能,也不認為兵力和武器都佔優的國軍該輸,都覺得解放軍是僥倖贏了自己。
有人怪上級瞎指揮,有人怪友軍不支援,有人怪後勤沒跟上,還有人怪解放軍亂打,不等國軍展開就動手。
總之,如果再打一把,自己鐵定不會輸。
能成為國民的高階將領,這些人本來就非常忠於蔣介石,思想和立場上都非常敵視共產黨,再加上心裡的不服氣,自然對改造異常抗拒。
這個時候,美軍介入了朝鮮戰爭。
仁川登陸的訊息傳來,功德林裡一片歡呼。
這些高階將領不僅熟知軍事,而且對美軍的實力非常熟悉,他們一致判定北朝鮮軍隊必敗無疑,美軍即將兵臨鴨綠江。
而一旦美軍打到了鴨綠江,要麼和中國爆發衝突,要麼和中蘇同時爆發衝突,第三次世界大戰指日可待。
一旦開戰,美軍必勝。
這群將領都參加過抗日戰爭,知道日軍的厲害,國共聯手也就勉強和日軍打一打,但厲害的日軍被美軍乾脆利落的給滅了,這美軍得有多厲害。
因此,只有蘇聯才有可能和美軍打。
但蘇聯在二戰中元氣大傷,精壯男子死傷大半,本土遍地廢墟,而美國本土毫髮無傷。
因此,蘇聯肯定是打不過美國的。
功德林管理處的李科長讓被俘虜的文強寫一篇關於“美朝戰爭的預測”的文章,文強洋洋灑灑寫了5000多字,結束語是“美國是不可戰勝的。”
美軍天下無敵,這是當時功德林戰犯們的普遍認知。
還有些自詡為美國問題專家的戰犯說,不可能出現相反局面。
北朝鮮確實沒有擋住美軍,被摧枯拉朽的擊敗了。
但這些戰犯們沒想到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居然主動參戰了。
沒有等美軍兵臨鴨綠江,而是主動走出國門,在國境線外,對以美軍為首的十六國聯軍發動了進攻。
慈禧當年不過是向八國聯軍宣戰,如今解放軍要打十六國聯軍?
很多戰犯,已經在想著美軍佔領北京後,如何向蔣介石表忠心了。
但沒想到的是,志願軍居然打贏了,在第一次戰役的時候摧枯拉朽的吃掉美軍大量部隊。
前線的戰報沒有向功德林保密,這裡的國民黨將領們對整個第一次戰役進行了覆盤。
他們一致認為,這樣的仗如果交給國民黨任何一隻部隊來打,一定是全軍覆沒,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
但志願軍居然打贏了!而且參戰的50軍甚至以前就是自己的部下。
從這一天開始,所有的國民黨將領,對解放軍的戰鬥力再無質疑,徹底服氣。
曾經困難無比的政治改造,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異乎尋常的順利推動下去。
事情還不止如此。
功德林裡的戰犯,只是政治立場不同而已,每一個都是絕對的精英,能被關進功德林本身就是對其能力的一種認同。
同時,他們還是中國人的精英,每一個都是純血的中國人。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的對外戰爭那是屢戰屢敗,開戰越多,吃虧越大,對日戰爭也是迫不得已之下無奈的選擇。
不和外國人打,因為打不過,這已經成為了幾代中國人的共識。
如今,我們居然打贏了十六國聯軍?其中還有最強的美國?
一下子,他們突然從國民黨高階將領變成了一個普通中國人,民族認同感被激發了出來。
本來希望美軍贏,突然就變成了希望美軍輸。
而此時,志願軍遇到了嚴重的困難。
美軍的空軍太強大了,對我軍後勤部隊狂轟亂炸,導致我軍百分之三四十的物資會在路上被美軍飛機炸燬。
這還不算困難,最困難的是前線,在靠近前線的最後幾公里,運輸非常困難。
第一次戰役過程中,第42軍曾斷糧三四天,第40軍有7個營被迫餓飯3天。
志願軍的意志再強大,再不怕死,他也是人,如果吃不上飯,一樣會崩潰。
而最最困難的還不是物資運輸,而是生火做飯問題。
因為火力的劣勢,在最前線的戰場,沒有任何志願軍敢於生火做飯,無論白天黑夜都不可以,因為這等於是在呼叫對方的炮兵和飛機對你進行轟炸。
志願軍迫切的需要解決後勤運輸問題,以及前線戰士的吃飯問題。
在朝鮮戰場上,美軍的物資供應極度充沛,生活的非常愜意。
不僅吃得飽吃得好,甚至連冰淇淋都能供應。
即便是在最前線作戰計程車兵,感恩節的時候都能吃上從美國專門空運過來的火雞。
而志願軍那邊,對於伙食的要求則是保證前線戰士們能活著。
吃飽吃好這些就先不談了,維持前線戰士每天最低的熱量要求和鹽分要求,這些你總得保證吧。
但就連這些,都保證不了。
在《抗美援朝回憶錄》中,曾記載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對此大發雷霆,要求主管後勤的副司令員洪學智立即解決,但是。。。
“後勤供應出的問題,彭總和我都知道”
“我們在前面也想了很多辦法……但是由於客觀困難太多、太大,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務之急,是想個辦法,解決一線戰士的最低生存要求。
擔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的李聚奎,想起了他在西路軍時期曾經在老百姓家中吃過的炒麵。
這種炒麵和我們現在街頭吃的那種帶有雞蛋和肉絲的炒麵可不一樣,是用70%小麥粉混合30%的玉米粉或大豆粉、高粱粉,炒熟後加入0.5%的食鹽製成。
說這是炒麵,其實不太精確,確切的說法應該叫炒麵粉。
這種炒麵粉自然談不上什麼口感,相當的難吃,但優點也非常突出。
首先,炒麵是粉末狀,易於包裝運輸,且能長期攜帶不變質。
其次,炒麵是熟的,混點水就能吃,不需要生火做飯。
最後,雖然口感欠佳,但炒麵含有足夠的熱量和鹽,足以保證前線將士最基本的生存要求。
東北軍區試製了樣品後送到了志願軍總部,彭德懷吃了後非常滿意,給國內發加急電報,希望大量提供炒麵。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博物館裡,就存放著炒米和炒麵的標本,記錄著當初的歷史事件。
如果讓前線的每一名志願軍官兵都吃上炒麵,那現在的軍糧供應中,炒麵的供應量至少要佔到1/3,這麼算下來每月需要1482萬斤炒麵,而整個東北地區全部動員,最多也只能供應1000萬斤。
因此,為了支援前線,周恩來等黨政機關領導人帶頭炒麵,一時間全國家家戶戶忙炒麵。
炒麵,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有了炒麵,有了炒麵袋子,志願軍才能隨身攜帶足夠多的乾糧,才能發動7日攻勢。
為什麼志願軍的攻勢只能持續7天?因為隨身攜帶的炒麵只能吃7天。
但如果沒有炒麵,志願軍連7天攻勢都支撐不起來。
而炒麵更大的作用,在於其隱蔽性,不需要生火,一口炒麵一口雪就足以讓前方的戰士們活下去。
為什麼要一口炒麵一口雪?
因為炒麵是粉末狀,吃起來又噎又嗆,必須邊吃邊喝水,否則根本沒辦法嚥下去。
如果連水都喝不上,那就只能一口炒麵一口雪了。
炒麵雖然難吃,但對於堅守陣地,隨時可能被美軍炮火襲擊的一線戰士而言,沒有任何比炒麵更合適的食物了。
肉和蔬菜其實後勤都能提供,但沒辦法供應前線。
先吃炒麵撐著,等輪換的時候再去後方補充其他營養元素。
洪學智曾經抹著眼淚的說過:“如果沒有東北軍區發明的炒麵,前線部隊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都解決不了。”
炒麵很重要,但這事本來和功德林沒有啥關係。
不過在志願軍證明了自己擁有正面擊敗美軍的能力後,哪怕只是一次戰役,所有的國民黨將領都服了。
在這個民族大是大非的時刻,無論思想立場如何,所有的功德林戰犯都選擇了支援國家。
當全國炒炒麵支援前線的訊息傳到了功德林時,所有的戰犯都熱情高漲的參與了這一支援前線的活動。
思想積極,配合改造的多數人,如首批釋放的杜聿明等人,熱情炒炒麵。
思想頑固,抵制改造的少數人,如最後一批釋放的黃維等人,也熱情炒炒麵。
這炒麵做出來,是送到前線給戰士吃,用來打美國人的。
不管反不反共,只要認自己是中國人,都會自願炒麵。
在炒麵過程中變化最大的就是杜聿明。
杜聿明,蔣介石麾下頭號戰將,遼瀋戰役和淮海戰役的國軍總指揮,三大戰役他一個人指揮了兩場,絕大多數國軍將領都可以稱之為他的手下。
所以在功德林裡,杜聿明的編號排在了第一個,標準的“頭號戰犯”。
在淮海戰役失敗被俘時,杜聿明隱瞞身份,試圖矇混過關,在身份暴露後,自己一個人在小房間裡拿石頭直接對腦袋猛砸,試圖自殺,被衛兵送到野戰醫院搶救。
被俘後有勇氣自殺的國軍將領沒幾個,杜聿明算一個,可見他最初有多麼不情願被共軍俘虜。
進了功德林裡,杜聿明不願接受改造,經常和政工幹部對著幹。
但是當志願軍戰勝美軍的訊息傳來後,杜聿明是被震撼最大的那個人。
在整個國軍系統中,杜聿明是最清楚美軍戰鬥力的。
第一批接受美軍培訓的遠征軍,是杜聿明率領的。
中國第一個機械化師,200師,是杜聿明率領的。
中國的第一個機械化軍團,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建軍時,還是杜聿明率領的。
杜聿明是蔣介石手下少數的現代化軍官,清楚的知曉一支純機械化部隊那強大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可怕。
因此,在和美軍的戰鬥沒打響之前,杜聿明是相當不看好志願軍的。
但是當志願軍獲得大勝時,杜聿明受到的震動也是最大的。
在當時重病纏身,天天跑醫院的杜聿明,主動下場炒炒麵,而且還帶著其他人炒炒麵。
這些國軍將領不僅是中國人,而且都是當兵出身,深知前線戰士吃不上飯是一種什麼滋味,所以炒起面來非常賣力。
而最頑固抗拒改造的黃維,在功德林裡最開始的時候連鬍子都不刮,說鬍子是吃國民黨的米長出來的,不能在共產黨的監獄裡刮掉,每天吟唱正氣歌和石灰吟等詩詞,天天就想著“捨身取義”。
黃維的這種抗拒態度,持續了二十年,一直都最後釋放時都拒絕批判蔣介石,聲稱沒有蔣介石就沒有他黃維。
但是在1950年抗美援朝爆發時,黃維對於給志願軍炒炒麵這事,非常積極,絲毫不抗拒。
黃維永不反蔣,但他很愛中國。
每天晚上,大卡車準時將麵粉送進來,同時把炒好的炒麵送出去。
據說,功德林裡炒出的面,質量相當的好,脆而不焦。
除了積極炒炒麵以外,民族認同感被完全激發出來的國軍將領們,開始積極給志願軍獻計獻策。
前線怎麼打的,他們不清楚,但他們以前和美軍有過大量接觸,對美軍裝備和戰術的特點非常熟悉,而這些正是我軍高層將領非常缺乏的資料。
他們集思廣益,把自己對於美式裝備和美式打法的細節認知全部都寫了下來,合眾人之力,整理成了一篇名叫《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的學術性文章,長達六萬多字。
這篇文章我軍相關部門研究後,認為具備重大參考價值,呈交了中央最高階領導人,毛主席看了之後非常欣慰。
在全體中國人的支援下,志願軍打殘了美軍,捎帶著把英軍、土耳其軍等十五個國家的軍隊也一起打殘了,甚至反推出38線,還佔領了漢城。
看到連美軍親自上都打不贏之後,國軍高層將領再也不覺得戰敗是自己運氣差了,也不是自己能力差,而是敗的理所當然。
對於積極配合改造的國軍將領,我們在1959年就進行了第一批特赦。
但實際上,這批將領早在釋放之前就具有了很大的行動自由,我們多次組織他們參觀新中國的建設成果。
1957年,杜聿明等國軍高階將領集體參觀東北大型重工業專案,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看到了中國人自己生產的“解放牌”汽車時,大受震撼。
這些高階將領每個人都坐過車,但從來沒見過中國人自己造的車,他們每一個人都像從來沒見過車一樣,對著中國的汽車東瞧瞧西摸摸,上下反覆打量。
這批國軍高階將領當年搞北伐、鬧革命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讓中國人站起來麼?
自己畢生的夙願,雖然是由另外一批人實現的,但畢竟也是實現了。
民族大義,高於個人榮辱。
特赦之後,杜聿明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周總理、陳毅外長和英國蒙哥馬利元帥的接見時,曾感慨地說:
“我終於明白了,我的全軍覆沒,縮短了民族苦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