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深處,北緯50°,清晨,3只雄性黑嘴鬆雞站在金黃色的落葉松樹枝上,迎接美好的一天。黑嘴鬆雞雌鳥穿著禮服盛裝登場。它悠閒漫步、陶醉林中,氣質堪比貴婦。
泰加林最有身份的雞
黑嘴鬆雞和黑琴雞是我國北方最有名的兩種“雞”,都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黑嘴鬆雞在我國主要分佈於北方針葉林,它們曾經的兩個主要棲息地—小興安嶺和阿爾泰山的種群已處於滅絕邊緣,即使在當初種群數量最多的大興安嶺地區,減少的速度也非常快。1987年5月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之後,黑嘴鬆雞的種群密度急劇下降,處境非常嚴峻。
黑嘴鬆雞體型非常大,雄鳥最大可達95釐米。雄鳥十分帥氣,高大挺拔,走起路來很優雅,陽光下,胸前的金屬綠色羽毛閃閃發光。2014年的秋天我第一次見到黑嘴鬆雞時就迷上了這種高大帥氣的雞。
在中國,黑嘴鬆雞隻分佈在東北地區,阿爾泰山沒有。這隻黑嘴鬆雞雌鳥彷彿穿著禮服盛裝登場,它悠閒漫步、怡然自得。(劉璐攝)
黑琴雞有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側的3對特別延長並呈鐮刀狀向外彎曲,與西洋古琴的形狀十分相似,故得名。2013年,我在大興安嶺最南端,森林與草原相接的地方第一次見到黑琴雞。繁殖季節,它們喜歡走出森林在平坦的草原上爭奪群體地位。
黑嘴鬆雞和黑琴雞所在的松雞科多為典型的北半球鳥類,如今分佈也集中於北溫帶北部森林區及北極苔原,它們是猞猁、貂、狐狸、猛禽等食肉類動物的一大食物來源。人類同樣視松雞為美味佳餚。外形上,松雞的趾也被羽,或在冬季沿兩側長有細小的鱗片,利於它們在雪地中行走和挖穴。松雞類棲息於雪洞中,可以抵禦嚴寒。它們有大的嗉囊和砂囊,可用以儲存大量的食物。它們善於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獲得的食物來源,針葉樹的針葉,柳樹、樺樹等闊葉樹的芽、細枝、柳絮,灌木、苔蘚、地衣等,但凡能搜尋到的生命體,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
警惕性極高,團隊意識很強
黑嘴鬆雞的野外拍攝難度最大,也最難靠近,尤其是雄鳥。2014年,我與黑嘴鬆雞的相處僅僅是幾面之緣,但傲嬌的它們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1987年那場大火燒過的大興安嶺叢林裡,海拔1200米起起伏伏的嶺上,高大的落葉松被燒得只剩下樹幹和一些主要枝幹,而今,復甦後的大興安嶺已經充滿勃勃生機,黑嘴鬆雞或站在落葉松上,或走在林間土路上,總是昂頭挺胸。
黑嘴鬆雞是猞猁、貂、狐狸、猛禽等食肉類動物的食物來源,面對叢林法則,它們警惕性極高,常棲息於高大的落葉松樹上,野外拍攝難度很大。(劉璐攝)
2020年秋冬季,我再到同一片區域看雞。俗話說得好:要想看到雞,就要起得比雞早!16天裡,我有15天是凌晨5點多到有黑嘴鬆雞棲息的那片嶺上蹲點,有時能見到它們,有時見不到,多數見面是短暫相處,有幾次運氣好,相處的時間會長一些。在這些相處片段中,我比以往更瞭解黑嘴鬆雞。
黑嘴鬆雞喜歡群居,領地意識非常強,團隊合作也很好,雄鳥常負責站崗放哨,它們時刻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環境。(劉璐攝)
黑嘴鬆雞非常喜歡群居,它們的團隊意識也很強,雄鳥常站在嶺上高高的落葉松上,視野極好,它可以一邊吃著針葉,一邊站崗放哨,吃吃看看,看看吃吃,視野之內,有時會有幾隻黑嘴鬆雞在土路或灌叢中撿食草籽、嫩芽、嫩葉或小石子。它們總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進森林,隱蔽在某棵視野好的松樹上。任何時候,只要頭雞發出警報,它們就會迅速藏起來。
此外,黑嘴鬆雞的領地意識非常強,想必那麼大一個群體尋找一個具備各種生存條件的理想棲息地也不容易,至少棲息之處一年四季要有食物和水源,還有不錯的繁殖區域,所以黑嘴鬆雞也會十分愛惜它們的領地。
各種食肉動物虎視眈眈
大興安嶺的冬天來得非常早,10月中旬,嶺上的積雪融化速度就趕不上堆積速度了,黑嘴鬆雞也開啟了冬季生存模式。
隔天清晨,來到嶺上的道路越發難行,森林彷彿成了童話世界,白茫茫一片,走到嶺上時,一排松樹下忽然冒出一個黑乎乎的傢伙,遠遠地嚇了我一跳,啊,一隻黑嘴鬆雞慢慢地抬起了頭,它看看我,我看看它,原來這隻黑嘴鬆雞正在樹下的雪窩裡睡覺。一夜之間,它的背上凍了一層霜,它站起來,在雪地裡小心翼翼地走著,積雪使得它行走十分困難,食物都被積雪覆蓋,只能抬起頭在灌叢上覓食,或飛到樹上吃針葉。
雪後,雪地上留下了各種腳印,猞猁、豹貓、貂熊、赤狐……各種猛獸四處搜捕獵物,從足跡看,它們對黑嘴鬆雞虎視眈眈,在黑嘴鬆雞的活動區來回轉圈圈,都想找機會對黑嘴鬆雞下手。
寂靜的森林其實危機四伏、殺氣騰騰,看著這些圓圓的腳印,我都感覺不寒而慄,終於明白了,同樣是雞,難怪黑嘴鬆雞的警惕性極高,逃跑的速度也比其他雉雞要快一拍。
滿樹都是黑琴雞
2014年,我在內蒙古大興安嶺烏爾旗漢林場的森林裡尋找幾天也沒找到一隻黑琴雞。2020年秋季,我再到烏爾旗漢林場,最大的驚喜居然是黑琴雞。
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在嶺上遇到了一群黑嘴鬆雞,它們站在樹上吃著落葉松的針葉,觀察了一會兒繼續向前走,對著太陽,逆著光。一個轉彎,一棵巨大的燒焦的落葉松就在我眼前,陽光照得格外刺眼,我眯著眼定睛一看,啊,滿樹都是烏鴉!我和同伴們慢悠悠地拿出相機拍攝,突然發覺有點異常,烏鴉怎麼這麼胖?哎呀,不對!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這是黑琴雞呀!我揉揉眼睛,感覺像在做夢:在這麼茂密的原始森林裡,如此高大的樹上棲息著滿樹的黑琴雞!眼前的畫面突破了我對黑琴雞一直以來的認知。我始終以為黑琴雞隻生活在開闊地或草原上。
過了一會兒這群黑琴雞開始活動,三三兩兩地飛到地面覓食,有的吃草籽,有的吃小石子,有的雄鳥相互追逐。又過了一會兒,大概是過了休憩曬太陽的時間,黑琴雞開始長距離飛行,飛得又高又遠,飛行能力一點兒不像雞,都快趕上猛禽了,飛越森林和山川都不在話下。
我們繼續穿梭在森林中,許許多多的黑琴雞在森林裡飛來飛去,這棵樹上站3只,那棵樹上站5只,另一棵樹上站8只……一時間到處都是黑琴雞,寂靜的森林熱鬧了起來,它們一會兒覓食,一會兒站在樹上休憩,但到了晚上10點就都不見了蹤影,消失在森林深處。
後來兩天再到同一片林子,再也見不到滿樹黑琴雞的盛況了,都是零零星星的,或站在樹上休憩,或在地上覓食。
黑嘴鬆雞與黑琴雞同框
幸運在後頭。在第十四天走進同一片森林時,同樣靜悄悄的清晨,雪後,我看到了兩隻黑嘴鬆雞,再定睛一看,啊!我愣住了,旁邊居然有一群黑琴雞。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居然在一起,而且它們還相處得十分和諧!本來是黑琴雞來到了黑嘴鬆雞的地盤,可黑嘴鬆雞根本不介意,它們悠閒地走一走、吃一吃。黑嘴鬆雞好像在保護著黑琴雞,十幾只黑琴雞變成了“低頭黨”,不停地吃吃吃,完全不擔心有危險。它們顯得很友愛,瞬間我感覺森林都是溫暖的。
2020年秋天,攝影師在大興安嶺叢林裡偶遇黑嘴鬆雞(左)與黑琴雞(右)同框。兩種國家一級保護的雉類在自然環境下相遇相處是十分罕見的畫面。(劉璐攝)
黑琴雞(45-61釐米)和黑嘴鬆雞(47-95釐米),兩種個頭差異很大的雞,兩種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同框,是我觀鳥10餘年第一次親眼所見。
中國境內有3個黑琴雞亞種,即新疆亞種、北方亞種和東北亞種,東北亞種體型最大,新疆亞種最小。黑琴雞常成群活動,喜歡在地面取食。它們善於奔跑,警惕性不太高。這是3只叢集覓食的雄雞。(劉璐攝)
黑琴雞棲息在高大的樹上時會更加有安全感,地面覓食時,也有放哨的同伴在樹上樹下來回飛。它們抱團生活,一起抵禦森林裡的各種危險。(資訊來源 《森林與人類》雜誌 劉璐 個人宣告:黑嘴鬆雞和黑琴雞的拍攝無任何誘拍 編輯 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