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牛雜割是臨夏人喜愛的傳統小吃,據說臨夏人的清晨是被一碗牛雜割喚醒的。和蘭州牛肉麵一樣臨夏牛雜割是當地深受喜歡的早點之一,喜愛牛雜割的老饕們每天吃一碗 都不會膩,而且越吃越上癮。依照其字面意思,牛雜割是指在牛羊身上各式各樣的部位均割上一部分,便有雜碎之意,牛雜割便是牛雜碎的意思。雜割有牛雜割和羊雜割之別,而在臨夏若有人說去吃雜割,便是專指牛雜割。羊雜割一般稱羊雜碎,二者吃法有別。很多年前我途徑臨夏,有幸吃了一碗當地美味的牛雜割,軟爛的牛頭肉和蹄筋,還有不限量的鮮湯泡上麻花,吃一口滿嘴的湯汁混合著牛頭肉和蹄筋肚子的肉香,真的美極了。而今過去了多年,每次想起這牛雜割都讓人口齒生津。
2021年的國慶長假如約而至。由於不想外出遠行,便在五泉山遊玩了一趟,傍晚時分途徑閔家橋清真大寺時,偶然發現一家尕沙牛雜割。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畢竟這些年在蘭州大街上真沒見過有人開牛雜割店的。由於當年臨夏牛雜割的印象始終在腦海徘徊,我決定今天去這家店試試。
店鋪面積不算太大,中央的位置就是餐桌了,店裡的顧客不少,大家都圍坐在老闆周圍。在老闆身邊一口大大的湯鍋,不停冒著熱氣。
在操作檯上擺著剛煮好的牛頭肉、牛頭皮、牛蹄筋、牛肚子(金錢肚)從外觀看上去這些“硬菜“顏色不錯,餐廳裡湯的鮮香味撲面而來。
等了幾分鐘正好有食客起身,我趕忙找著坐下,點了一份標準的30元牛雜割。
老闆的小刀不停地在案板上飛舞,潔白如玉的牛肚、酷似熊掌的牛蹄筋,比牛腱更香的牛頭肉,麻利地裝到大碗中,用銅勺舀上肉湯將碗中的牛雜冒熱,撒上香菜蔥花,放上蒜汁和辣椒油。這就是一碗地道的牛雜割
讓我意料之外的是這家牛雜割小店,竟然提供一種叫做“牛饊”的麵食做主食,而且牛饊不限量供應。在臨夏都是吃麻花,突然改成牛撒還有點小驚喜。我也是入鄉隨俗,把牛饊泡入碗中,沒想到味道特別不錯。湯汁充分地吸進牛撒裡,味道要比麻花還要香。
國慶節後的蘭州,天氣漸漸地涼了下來,此刻大家圍坐在店內,端著一碗熱熱的牛雜湯,吃著那香香的牛饊,喝一口熱湯,吃一口牛頭肉,或者來一口軟糯的牛肚,在胡椒地配合下發一身熱汗,驅走身上的寒氣,這不正是大家對美食的另一種追求嗎?同樣的美食,在不同的地域有它不同的作用,在臨夏或許是一頓美味的早餐,在蘭州或許是你尋找的另外一種美味夜宵。
這家的牛雜割店還提供幹拌牛雜,看著非常誘人,由於我吃飽了,只能下次再試試味道了。
今天這家牛雜割店整體感覺不錯,看來今後再吃牛雜割可以不用去臨夏了,在家門口也可以享受美味。
感謝您耐心地閱讀,關注老楊六要素,帶您瞭解蘭州這座安靜的城市!轉發說明出處,謝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