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伴著隆隆雷鳴,豆大的雨點落在河南省西峽縣陽城鄉趙營村的一個山坡上。雨水將赭紅色的泥土沖刷乾淨,露出了土層下灰黑色的岩石碎片。放眼望去,山頭上灑滿了這種碎片,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來自90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恐龍蛋。
命途多舛,終歸故鄉
在烏雲的陰影下,三兩個村民拿著簡陋的工具清掃著,用布袋把恐龍蛋包裹起來。彼時化石走私貿易猖獗,品相好的恐龍蛋往往能賣出不菲的價錢。一部分村民鋌而走險,經黑市把這些重要的化石資源盜賣到國外。十幾年間,已有成百上千枚恐龍蛋化石流落海外。多年的盜石經驗讓這些盜掘者小有心得,與之前的化石對比後,他們很快意識到,這次的發現不同尋常:在一個直徑近3米的大巢穴內,整齊地排列著五枚恐龍蛋。儘管蛋殼都已破碎,但輪廓依然清晰可辨。
中華貝貝龍的蛋巢 | Hanyong Pu et al. / Nature (2017)
更令人驚奇的是,其中一枚蛋裡還蜷縮著一隻小恐龍,它米白色的骨骼在灰黑色的蛋殼中格外扎眼。盜掘者們嗅到了財富的味道,很快就把這件珍貴的恐龍胚胎化石連同龍蛋打包出售。
當這隻恐龍寶寶下一次現身時,已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在化石市場上,這枚與眾不同的恐龍蛋和恐龍胚胎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中就包括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御用攝影師——路易•西霍尤斯(Louie Psihoyos,後來執導拍攝了世界聞名的紀錄片《海豚灣》)。
路易第一眼就愛上了這隻可愛的恐龍寶寶,還給它起了個綽號叫“路易貝貝”(Baby Louie),為這個寶貝拍攝了許多相片,並將這一發現告訴了國家地理的同僚。國家地理對此十分重視,甚至專門請藝術家布萊恩•庫利(Brian Cooley)製作了等比例模型,並把模型的照片用作1996年5月刊的封面。
中華貝貝龍胚胎的復原圖 | Vladimir Rimbala / Wikipedia
新聞一出,美國古生物學家立即展開了對“路易貝貝”的研究。當科學家緊鑼密鼓研究化石的同時,化石商人也沒停下謀利的腳步。2001年,“路易貝貝”的化石代理商找到了買主,化石被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收購,經修理後作為展品在館內正式展出。
對於盜掘化石在國外展出這種行為,中國方面嚴正抗議並出面交涉,經過多方協商和談判,博物館方面同意歸還“路易貝貝”化石。直到2013年,“路易貝貝”才被送還國內,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安家落戶,回到了闊別近20年的故鄉。
中華貝貝龍的蛋,現藏河南地質博物館 | Gary Todd / Wikimedia Commons
龍蛋之大,一鍋煎不下
地球上最大的蛋是什麼蛋?或許有人會回答鴕鳥蛋。鴕鳥蛋平均長15釐米,寬13釐米,體積是普通雞蛋的20倍,確實是現存物種中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蛋”。鴕鳥蛋不如已滅絕的象鳥蛋大,據估計最大的象鳥蛋長35.1釐米,寬25.9釐米,尺寸好比一顆籃球。而象鳥蛋和“路易貝貝”棲身的恐龍蛋相比,又是小巫見大巫。“路易貝貝”的恐龍蛋呈長橢圓形,長度可達45釐米,比一枚橄欖球大了近一倍。
令人吃驚的是,“路易貝貝”的蛋竟然不是最大的恐龍蛋。2007年我國科學家在西峽發現的另一枚恐龍蛋,長61釐米,寬17.9釐米,是名副其實的巨蛋。“路易貝貝”恐龍蛋與這枚巨蛋都屬於巨型長形蛋屬中的西峽巨型長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aensis,這個恐龍蛋屬在北美和東亞多地均有發現,我國主要集中在浙江天台和河南西峽、靈寶,以體積大聞名於世。
傷齒龍Troodon formosus的蛋,發掘於美國的西蒙大拿 | James St. John / Flickr
小貼士:
恐龍蛋周圍往往沒有成年恐龍化石發現,單憑恐龍蛋常常無法鑑別其為何龍所下。為了避免混亂,古生物學家將恐龍蛋以獨立的蛋屬種歸類研究,如前文的巨型長形蛋屬就是一個恐龍蛋屬。這種分類方式由我國古生物學家趙資奎先生於1975年提出,故而趙先生也被譽為“中國恐龍蛋研究第一人”。
名門望族大塊頭
“路易貝貝”到底是哪種恐龍呢?從發現之初,科學家就一直想方設法破解它的身份之謎。從“路易貝貝”的結構特徵來看,應該是獸腳類恐龍中的一員,但具體是獸腳類恐龍中的哪個種類呢?學者們一籌莫展。
有人認為“路易貝貝”是一隻鐮刀龍類恐龍的寶寶,因為它的爪子長而尖利,與鐮刀龍類有些類似。而且鐮刀龍類不乏身材巨大的成員,生下這種巨蛋合情合理。
還有些人表示,“路易貝貝”的結構特徵與竊蛋龍類很像,更可能是一隻竊蛋龍類恐龍幼崽。很快有人跳出來反對這一猜測:彼時發現的竊蛋龍類恐龍體型都很小,最大的也就2米出頭,扣掉尾巴也就和一隻大鵝差不多大。大鵝個頭的恐龍生下比橄欖球還大的蛋?竊蛋龍類學說的支持者遭到了無情嘲笑。
長著奇怪“美甲”的鐮刀龍(Therizinosaurus) | Jaime Headden & Matt Martyniuk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時間到了2007年,來自我國內蒙古的重大發現狠狠打了嘲笑者的臉。以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徐星為首的研究團隊,在二連浩特盆地發現了一種巨型竊蛋龍類恐龍——巨盜龍(Gigantoraptor)的化石。據估計,巨盜龍的體長7到8米,體重約1到3噸,是史上最大的竊蛋龍類恐龍。這下輪到被嘲笑者們回擊了:你看,這麼大的龍,生下這麼大的蛋,這河狸嗎?這很河狸。
巨盜龍,大到一鍋燉不下(不) | Dinoguy2 / Wikimedia Commons
2007年,出土21年之久的“路易貝貝”終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中華貝貝龍(Beibeilong sinensis)。雖然這個名字又萌又中二,但“路易貝貝”身份的確定包含了盜掘化石、成名海外、跨國合作等諸多元素,堪比一部中美合拍電視劇。
貝貝龍的骨骼化石 | Hanyong Pu et al. / Nature (2017)
在中、美、加多國專家的通力合作下,“路易貝貝”最終被鑑定為竊蛋龍下目的近頜龍科,與巨盜龍是一門同宗的親戚,但比巨盜龍更原始。因為只發現了胚胎化石,沒有人知道成年的中華貝貝龍能長到多大。參考巨盜龍的體型,有專家估計貝貝龍能長到7.6米,站直了比一層樓還高。
在“路易貝貝”身上還有許多等待我們探索的地方:它是怎麼死的?它的爸爸媽媽在哪?它的父母會照顧它嗎?它平時愛吃什麼?它長羽毛嗎……
彆著急,我們花了20年時間才弄清“路易貝貝”的身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點一點地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相信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