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才能把心靜下來呢?我認為,古人對靜心的論述,現代醫學對靜心的研究以及人們在養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體會,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仿效的。這裡,我結合老年人的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老年朋友們參考。
1、要心靜,必先心“淨”。淨,即純潔、乾淨,換句話說,就是要心正。一位哲人曾說過:“若要獲得平和的心,那就讓心留下空白。”如果心中雜念太多,慾望過盛,那就很容易被世間五色所惑、百味所迷,就會心神不定,很多人心難靜、氣難順,均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正如無名禪語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所以,人要內心清靜,就要看淡得失、減少慾望、知足常樂、不為所欲為,保持一顆平常心,把日子過得淡淡然然,那麼,身體也就能健健康康。
2、要想心靜,就應該讓生活慢下來,即生活節奏放慢,行為放緩。心理學研究發現,人能否靜心與生活節奏的快慢關係密切,生活節奏快,人的心率就會加快,心就難以平靜;反之,生活節奏放緩,心率就趨於正常,心也就不能安靜下來。老年人由於生理各項機能減退,其思維反應的能力及肢體的靈活性都有所下降,慢生活對於老年人是必須的。同時,人老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多了,不再需要搶時間、求速度,可以好好地放鬆自己,把時間安排得寬裕一些,讓日子過得舒適舒心,心自然就得到了安定、平和的效果。
3、要想心靜,還需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在情緒穩定時,心就會平靜;而當我們在情緒起伏時,則心神不安。所以,人情緒的變化與心能否安寧息息相關。最讓人心亂、神亂的是那些過度的情緒,如大喜、大悲、大怒,人在這種狀態下,往往會說出“我的心在砰砰地跳”、“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可見,太“過”的情緒對心的影響之大。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激動10分鐘等於快跑3000米,此時身體分泌物含強烈毒性,對心臟的威脅極大。因此,老年人應該儘量避免那些能引起情緒極具變化的因素,儘快離開那些引起情緒波動的環境,並善於在刺激中保持平衡和及時調整情緒,使自己情緒穩定下來,讓心得以平靜、安寧。
4、要想心靜,還可培養一些能促人靜心的興趣愛好。書法、繪畫、讀書、聽音樂、太極、氣功等都是極好的靜息活動。寫字、作畫能使人專心致志,讓人沉浸在“凝神靜思”的境界中,讓“心”趨於平和、靜息的狀態,這也許就是書畫家長壽的秘訣;閱讀書籍,能讓心靈在奔跑中慢下來,古人云:“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氣,散心中鬱也。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聽著那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即是美的享受,又是一種很好的鬆弛方法,使人心平氣和;打太極、練氣功,也都是止心一處,物我兩忘“靜息心法”。老年人可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其中一、二項,並常年堅持下去,就能使你心靜體健。
親和源康橋會員
胡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