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當一個人缺乏完成某項任務、改掉某種缺點的信心和決心時,用言詞去激勵使其振奮精神、堅決完成任務或徹底改掉缺點,是非常重要的。
簡單說,激將:就是在某些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當有些人的自尊心受到了自我壓抑或者由於遭受挫折、犯了錯誤及其他種種原因而產生了自卑感,而我們用其他方法不能使他振作起來並接受我們的意見和主張時,我們就故意貶低他,刺激他,從而把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起來。
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對孫權說:“將軍,如果您認為吳、越之眾能與曹操相抗衡,就應該和他斷絕一切聯絡,下定決心抗擊曹軍;如果您認為無力和曹軍對抗,那就不如放下武器,解甲投降,向他稱臣。現在將軍您表面上假裝服從他,向他投降,而內心又遲疑不定,形勢已經如此緊迫,但您還不做出決定,這樣禍患馬上就要來臨了!”
孫權反問:“如果像你所說的那樣,兵微將寡的劉備為何不向曹操北面稱臣呢?”
諸葛亮說:“從前有個田橫,他只是齊國的一個壯士,尚且不肯對漢高祖稱臣;何況劉皇叔是漢室後裔,英才蓋世,天下仰慕,怎麼會向曹操稱臣呢?"
諸葛亮的一席話,正中孫權痛處。孫權一向以英雄自居,而今若投降曹操,還算什麼英雄?連勢力不如他的劉備都不投降,保持英雄本色,叫他投降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因此,孫權被諸葛亮的一席話激得熱血上湧,當即表態,與劉備聯合起來抗擊曹軍。
在交談中,正確運用巧言激將法,一定能收到積極的效果。諸葛亮就是用言語激將,因勢利導,達到了"請君人甕”的目的。
在職場,有時候用激將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用激將法,需要企業管理者在任用這個員工之前先假裝輕視他的能力,並且明白無誤地表現出對他能力的懷疑、擔心和不信任,讓對方感到氣憤、不服氣,從而激起他心中的好勝心,更加努力地爭取展現自己的能力,甚至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讓自己面臨更大的挑戰。
某廠改革用人制度,決定對中層幹部張榜招賢。榜貼出後,大家都看著能力技術俱佳的技術員小李。然而,由於某種原因,小李猶豫不決。
這時,一位老工人直言相激:“小李,你不是大學的高材生嗎?大家巴望著你出牌呢。沒想到,你連個車間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真是個窩囊廢!”
“說我是窩囊廢?我非幹出個樣兒來不可!”小李說完就跳起來,當場揭榜出任了車間主任。
古往今來,激將法屢試不爽。性格倔強的人,十分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其實就是一種逆反心理,對所有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觀念都聽不進去。對於這種人來說,“請將不如激將”,如果正面勸說沒有效果,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就能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明朝的哲學家王守仁曾經說過:“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這句話就指出了“激將”的作用,意思是說,天底下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有一半是激出來的。上面的故事中,諸葛亮故作羞辱的一番言論,激起了孫權心中的鬥志,最終孫劉聯軍擊敗了曹操,出現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實現了諸葛亮的戰略設想,這算是激將的最高境界吧。
在交談中,正確運用巧言激將法,一定能收到積極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激言有時不是簡單的否定、貶低,而是“激中有導”。用明確的或具有誘導性的語言把對方的熱情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說話辦事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