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拾七
編輯 | 嘈坊
2021年2月,為了挽回持續走低的收視率,《吐槽大會第五季》別出心裁,請到這樣一名頗具爭議的嘉賓。
他是一位虧損書店的老闆,他是一個在網上被萬人嘲的“反叛者”,同時,他也是一檔人物訪談節目,《十三邀》的製片人。
他留著長髮,愛穿拖鞋,從外表看毫無攻擊性,甚至還有點油膩邋遢。
但他剛登場,張嘴就是一頓對職業脫口秀演員的“降維打擊”,還差點“砸了”這款網紅綜藝的場子。
他就是許知遠,外形逐漸“高曉松”化的中年男子。
不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這已經不是許知遠第一次幹這種事了。甚至毫不誇張地說,許知遠幾乎跟大半個中國的網民,“對著幹”了大半輩子。
那麼他是恃才傲物,是叛逆成性,還是為了利益譁眾取寵?他的脫口秀,又憑什麼能一邊承受著萬人抨擊,一邊又被無數人捧上神壇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許知遠的故事。
01
許知遠,江蘇人。
1976年,出生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的六塘村。他的父親是一名光榮的鐵道兵,母親則是全職太太。
他小時候的生活不算太平。1983年,我國決定裁軍百萬,已經完成全部使命的鐵道兵自然首當其衝。許知遠也就是在這一年,跟隨父親遠離家鄉,搬到了北京。
不過許父的軍裝是脫了,但他心中極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可沒卸下,為了祖國,他甘願做一塊磚,國家需要他去哪,他就往哪搬。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知遠在接下來的六年裡,足足換了五所小學。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到了許知遠這,極度有紀律守秩序的許父,卻成了他最好的“反面教材”。
他才不想成為父親那樣,一輩子都循規蹈矩的人。
叛逆的種子,從這一刻起深埋心中,也為許知遠之後充滿爭議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02
1995年,許知遠19歲。在高考放榜的前一天晚上,他失眠了。
而他失眠的原因,還要從這兩個男人講起。
那就是朱自清的徒孫孔慶東,和以反傳統、反權威的激烈姿態,登上臺灣文壇的大作家李敖。
眾所周知,我國首都有兩所世界超一流大學,北大和清華。不過,這兩所大學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並不是超高的教學質量和享譽全球的盛名。
那是什麼呢?
當然是這兩校學子,百年如一日的“暗暗較勁”。他們總是變著法兒的想把對方比下去,證明自己才是帝都第一。
而作為朱自清的學生王瑤,的學生錢理群,的學生孔慶東,他自然是一位究極“北吹”。
在孔慶東眼裡,自己以及自己老師和師祖的母校北大,那空氣都比清華甜,月亮都比清華圓,反正方方面面都比清華強!
“清華爆炸了無所謂,但要是北大爆炸了,人類歷史那都得倒退50年!”
所以作為孔慶東學生的許知遠,自然而然地便對北大心馳神往,他甚至對自己說。
這輩子要考不上北大,那就是白活了!
而李敖呢?極具反叛意識的李敖,是許知遠的精神偶像。許知遠從16歲第一次讀到李敖的《十三年和十三月》時,就一直對這個遠在寶島的大作家“寤寐思服”。
但他想,人家憑什麼見他呢?
於是,為了能跟理想和偶像更近一步,許知遠便把考上北大,當成了他前半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有驚無險地,本來估分要比北大分數線低幾分的許知遠,踩著分數線,被北大微電子專業錄取。
美夢成真的他欣喜若狂,還難忍激動地,騎著腳踏車把北大溜了個遍!
可這時候的許知遠還不知道,人生往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03
1996年,剛上了兩學期課的許知遠,突然覺得這個大學真是沒法念了!
在他的印象中,只要來了北大,那等同於跨越了近百年的時間線,回到了那個滾燙的五四年代,跟無數有激情、有夢想、有深度的先輩隔空對話。
可現在呢?充滿商業氣息的微電子專業,簡直讓一腔熱血的許知遠窒息。
他開始遠離自己的專業,不斷去聽文科的課,他鬱悶的心情,直到自己的高中老師孔慶東回北大繼續深造,才有所好轉。
在孔慶東的小房間裡,許知遠認識了不少牛人。而新世界的大門一旦開啟,便一發不可收拾。
許知遠覺得天天在學校混,實在沒意義,他得出去看看才行。就這樣1999年,許知遠蓄起了長髮,提交了休學一年的申請,隨後目的地——桂林。
大概年輕的靈魂總是迷茫。
無所事事的許知遠在桂林逛了一圈,又回到了校園裡。這次他更無聊了,無聊到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去看女生洗澡!
最後無聊過了頭的許知遠,辦起了校園雜誌——《微光》。從這個雜誌的名稱我們也可以發現,他的目標,他的渴望一直很明確,只是暫時找不到前進的路了而已。
只可惜,這個雜誌還沒辦上幾期,就發生了兩件,讓許知遠備受打擊的大事。
04
1999年末的一天,學校的書記找許知遠談話,勒令他趕緊把“批評校園日益世俗化”的雜誌《微光》給停了。
還是在這一年,許知遠看到了香港中文大學辦的雜誌,他一下就驚呆了!
人家那才叫雜誌啊,從排版到印刷都非常成熟!
相較之下,自己辦的那叫什麼玩意兒?許知遠瞬間沮喪起來,他意識到,中國大學的整個的學生生活水平是多麼的低劣!
理所當然的,許知遠開始渴望變革,他渴望有什麼東西,有什麼人,能來叫醒“沉睡的”年輕人們。
如果沒有呢?如果沒有,那他就自己來!
2000年,大學畢業的許知遠,開始從事新聞、網際網路、記者專業。他給多家報刊撰稿,同時也自己寫書。
2001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暢銷了近20年。
2002年,許知遠首次走出國門,開啟了一段讓他回味終生的思維激撞之旅。
他在美國採訪了整整15位頂尖的經濟領域大咖,比如已經94歲高齡的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又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
跟這種時代先驅、行業巨鱷的對話讓許知遠受益匪淺。同時,他也犯下了,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會犯的錯誤——自負。
通俗地來說,就是許知遠“飄了、傲了、狂了、覺得自己簡直沒誰了、看誰都覺得誰不行了!”
2003年那會兒,許知遠在報社上班(經濟觀察報)。報社開年會的時候,社長邀請他上臺去給優秀員工頒獎。
結果許知遠倒好,他上了臺,直接指責社長道:
我拒絕頒獎。你這個獎,根本就是為了平衡各方利益衝突頒的,並不是能者居之。再這麼下去,報社早晚倒閉!
他說完這句話,便頭也不回的走了,獨留在臺上凌亂的社長,以及一眾完全傻掉的員工。
後來,許知遠的父親聽說了自家兒子幹得“混賬事”,忍不住打電話訓他:
“你不要太肆無忌憚了!”
可這時候的許知遠哪裡聽得進去呢?
似乎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在他們小的時候,父母的話是聖旨,可等他們到了一定年齡,父母的話就成了廢紙。
不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許知遠很快就嚐到了過度自負,所帶來的苦果。
05
2005年,許知遠開了一家名為“單向空間”的書店,只賣他自己喜歡的書。
他幻想著,自己以後能過上理想生活。
不過結果嘛,喜憂參半。
喜得是,真的有不少跟他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來到這家書店,但煩心事兒也隨之而來。
看他這裡有噱頭、有話題、有熱度,2006年前後,有好幾家資本過來跟許知遠談合作,給他惱得不行。
緊接著2007年~2008年,許知遠乾脆離開北京,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遊歷。可能在國內轉了轉又覺得沒意思。
2009年~2012年,許知遠再度出國,開啟了一場名為“逃離浮躁”的異國之旅。而他過度自負所招致的“惡果”,也正是在這期間,悄然來至。
2010年,韓寒入選《時代週刊》年度百人榜。不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許知遠上了熱搜。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原來是許知遠心裡不服氣,他連夜炮製了一篇文章——《庸眾的勝利》。並在文章中大肆批判韓寒的文章淺顯而直白,喜歡他文章的人,也是淺顯又直白,可憐可悲可嘆!
他這一番操作下來,可給韓寒的粉絲們得罪了個遍。
同時他總是故作深沉的樣子,也早有網友看他不爽了,畢竟在大多數人眼裡“深沉≈裝”,再加上許知遠長相也不討喜,理所當然的,許知遠幾乎被全網炮轟。
但這時候許知遠還不甚在意,反正誰罵他,他就罵回去。
他嘴上說著“逃離浮躁”,可實際上呢?他似乎一直處於“浮躁中心”,這又當又立的行為,大概就是他當年被萬人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那時的他,當然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只是悠悠地感慨了三句話。
又或許,當他覺得真的自己有錯的那天,他也就不叫“許知遠”了。
06
2013年,許知遠上了一檔綜藝《我的父親母親》。
不過這期節目的影片,很快就被遮蔽掉了。
至於原因,在2014年的那一期《新周書房》,或許我們可以窺得一二。
——許知遠實在太敢說了。
似乎這世界上,只有他腦海裡沒收錄的詞,就沒有他不敢說的話。
但人嘛,總是會成長的,而屬於許知遠的契機,很快就來了。
那就是2015年的《十三邀》。
2015年,許知遠的倆朋友張帆和於威突發奇想,打算做一檔採訪節目,他們三個臭皮匠湊在一起,洋洋灑灑擬了13個名單。
這13個人橫亙了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有,通俗來說就是“十三不靠”,節目《十三邀》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這回,許知遠破天荒地心裡有點打鼓,不知道自己做主持人能不能行,他的倆朋友張帆和於威一個勁兒的給他打包票:怕啥呢,大不了上去捱罵!
結果呢?結果就是許知遠,真的捱罵了。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許多人靠著罵別人吐槽別人火,而許知遠,他是活活被廣大網友罵火的!
他在《十三邀第二季》的時候,採訪馬東。讓馬東的粉絲,批了個痛快。
他採訪李誕,不僅李誕懟他:活得沉重。就連網友也跟著起鬨:人間不值得。
要問大家為什麼這樣針對他,難道只是因為他喜歡故作深沉,只是因為他太傲嗎?
還真不是。
要怪只能怪他在《十三邀第一季》採訪女神俞飛鴻的時候,影片被人挑著有爭議的點,掐頭去尾傳上了網。
再加上他剛做主持的時候沒什麼經驗,那期《十三邀》簡直堪稱“人間煉獄”,大型尬聊現場,全國觀眾看完人人喜提一套房——用腳指頭在地上扣的。
許知遠本來就自帶點文人才子的傲氣,再加上有心人這麼一運作,你說他的風評,還能好了嗎?
不過他風評差是差了點,但他有才華,那也是真的。《十三邀》洋洋灑灑從2015年,一路頂著非議和謾罵,竟然出到了2020年,整整五季之久。
在一眾綜藝裡,這個成績實屬長壽。
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打磨,許知遠的成長,大家也是肉眼可見的。他還是曾經那個有稜有角的他,但也不再那麼鋒利,不再胸中只有“憤怒”,只有對這個時代不公的抱怨。
理所當然的,這次他又火了。
07
2021年2月,許知遠來到了《吐槽大會第五季》的現場,也為這個搖搖欲墜的節目,帶來了無限生機。
這位不再“憤怒”的反抗者,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告訴了所有人,什麼才叫真正的“吐槽”。
他先是吐槽李誕,報了當年那“一箭之仇”。
接著張大大和金星,也不能倖免於難。
他吐槽的話也很有意思,從亞里士多德到魯迅,再從川端康成到《雪國》。
許知遠的言辭之辛辣思維之廣泛,讓無數網友為之咋舌,忍不住,就為他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按照許知遠的性格,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和肯定,他哪怕不表露得太過明顯,最起碼也要好好開心一番。
但這次,他出了奇的“淡定”,只是“事了拂衣去”。
他是真的想通了,還是不在乎別人的評價了,我們不得而知。但也許在這一瞬間,他回憶起了2012年的臺北。
08
2012年,許知遠曾有幸,跟自己粉了二十年的精神偶像李敖在臺北相會。
可這次跨越了二十年的聚首,最後留給許知遠的,只有無盡的尷尬。
時間過去了這麼久,李敖早就不是曾經那個李敖,許知遠,也不是曾經那個許知遠。他們的人生曾經毫無交集,如今也根本沒有任何共同話題可談。
那天,倆人在一起吃了個冰淇淋,就匆匆別過了。望著李敖離去的背影,許知遠總覺得,他的心裡似乎是少了點什麼。
那感覺就像,我們二十歲時,能買得起十二歲時渴望的玩具。但我們已經永遠遺失了,十二歲時的那份心情。
不過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或許就是學會跟自己和解。
李誕曾說許知遠沒有活明白,但現在,他大概是真的“悟了”。
他還是鋒利的,但不再是尖銳的,他開始學會理解和包容,同時,也沒放棄自己的批判和辛辣。只是他的很多話,都只說給“懂得人”聽了。
或許,從某個角度來說:
這世上所有人,都是“許知遠”,又或許我們自己,也是“許知遠”。
當靈魂互相激撞,契合了,那便是金風玉露一相逢;沒對上,那就落花流水,隨它去也。
光陰似箭,人生不過寥寥幾十載,活出自我,活出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瀟灑,才算沒白來一趟,這繁華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