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電影業發展的艱難起步階段,有這樣一位女明星,靠著獨有的氣質和姣好的容貌稱霸電影界,更是無數少男的夢中情人。
她就是王曉棠,老一輩電影藝術家的代表,德藝雙馨的優秀女演員。
童年顛沛流離,中年痛失愛子,她的一生坎坷崎嶇,完全可以書寫成一部奮鬥史,今天我們就走進她的世界看一看吧!
一、
1934年,在那個戰亂的時代,王曉棠在河南開封出生了,尚在襁褓的王曉棠被父母抱著四處逃竄,先是到重慶躲避災禍,之後又回到老家南京,最終穩定到了杭州。
在那個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王曉棠算得上十分幸運了。
她出生在一個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裡,其父母都是藝術院校畢業的才子。
從小就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王曉棠也愛上了藝術,尤其是京劇。
但是這門課十分難學,不少人半途而廢,但王曉棠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孩子卻硬著頭皮挺過來了。
從那時起,她就養成了不怕吃苦的堅韌品質。
中學畢業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王曉棠瞭解到了電影製作這個行業。
對於黑白電視中出現的人物,她既驚奇又羨慕。
這種前所未聞的表達方式實在太引人注目了,能夠演繹別人的人生是多麼幸運的事啊!
況且自己所學的京劇也屬於表演行業,那為何不能去學習影視表演呢?從那時起她就在心中暗自決定,以後要做一名好演員。
二、
195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擴招人選,不少俊男靚女爭先恐後來到這裡,想要在電視上一展風采。
王曉棠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便獨自一人來參加製片廠的選角。
導演一見王曉棠便兩眼放光,她被這個女孩子的氣質深深吸引,能夠集堅韌和溫柔於一身屬實難得,當即便定下她。
這也就有了王曉棠的處女作《神秘的旅伴》,在電影中,她飾演少數民族的姑娘小黎英。
然而,這個對王曉棠來說天大的好訊息在其父母眼中卻不值一提,他們認為女兒不應該出演這些亂七八糟的劇本,京劇才是更加經典的,對此,他們持反對態度。
但女兒不肯鬆口,直言自己熱愛演藝事業,並且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最終,父母二人對王曉棠這種先斬後奏的做法還是妥協了。
三、
第一部電影《神秘的旅伴》播出後反響不錯,有更多人被這個小女孩身上獨有的氣質所吸引,其中就有當時著名的八一電影製作廠導演。
他向王曉棠丟擲了橄欖枝,希望這個極具表演天賦的女孩能夠來這裡進修,成為一名專業的電影演員。
對於這個機會,王曉棠當然也不會放棄。
很快,她就出演了《邊寨烽火》等優秀的電影,獲得了國際頒發的青年演員獎。
要說王曉棠最經典的電影,那便是《野火春風斗古城》這部劇了。
在劇中她完美地展現了自己的演藝天賦,一人分飾兩角,分別是兩姐妹金環和銀環。
最關鍵的是,這兩姐妹的性格截然相反,一個堅韌剛強,另一個溫婉可人。就是這樣高難度的表演,王曉棠依舊遊刃有餘。
從小學習京劇的她深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呈現出經典的人物角色,她仔細研讀劇本,揣摩每一個人物角色的內心戲以及情感,從神態到語氣她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好在節目播出後,王曉棠無數個日夜的努力沒有白費,理所當然地贏得了所有觀眾的好評。
四、
在事業發展的大紅大紫時期,她的愛情也悄然而至。
在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她結識了和自己同樣懷揣夢想的知識青年言小朋。
兩人家庭背景相似,三觀一致,工作時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就這樣,他們的夢想把二人緊緊牽在一起,在徵得父母同意之後很快便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不久,王曉棠便有了喜訊。
兩人愛情的結晶即將出生,在給孩子取名時,王曉棠搬出了她的人生宗旨“為群眾服務”。
所以他們的兒子名為單字——群。
可見王曉棠對演藝事業的熱愛,她致力於為人民群眾創作出更加優良的影視作品,甚至要為國家的影視業發展出一份力。
五、
兒子出生後非常可愛,兩隻大眼睛忽靈忽靈的,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摔,含在嘴裡怕化。
但是王曉棠卻不會過度寵溺兒子,對他的教育還是非常嚴格的。她自稱孩子是在“吃虧”中長大的,小孩子絕不能嬌慣。
那是怎麼個吃虧法呢?
小時候的言群和所有小孩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並且他們的逆反心理總是促使他們做一些不被允許的事。
那時王曉棠抱著小言群在屋裡打轉,冬日裡天氣冷火爐燒得旺,她經常會告訴孩子這個火爐不能碰。
可是小孩子總是不聽話的,老會趁著王曉棠不注意時偷偷靠近火爐,幾次三番下來,王曉棠也意識到這樣“說教式”的教育根本不管用,必須要豁得出去,才能讓孩子長教訓。
於是在小言群再次偷偷靠近火爐時,王曉棠假裝沒有看見,繼續自顧自地做著別的事情。
實際上,她在余光中看到孩子靠近火爐,用手碰了一下後立馬縮回去了,小小的身子也往後退。
此後,每當她帶著孩子靠近火爐時,孩子便會自覺地後退,根本不用交代。
從這件事情中,王曉棠總結出了經驗,那就是必須讓孩子自己主動吃虧才能長教訓,做母親的必須要狠下心才能正確教育他們。
這種“吃虧式”的教育方式,讓小孩受益匪淺。
王曉棠也說幼教是最重要的,會對一個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
對言群的教育,她自認為也是非常成功的。
六、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這個家庭事業雙豐收的幸福時刻,她人生的至暗時期也悄然而至。
一段特殊的時期,她和丈夫紛紛被分配到林場勞作。
未成年的孩子也只能被託付到親戚家撫養,本來身體的勞累已經讓人難以忍受,這時卻又傳來了兒子生病的噩耗。
夫妻二人拿出所有的積蓄託人寄到親戚家中,希望他們能儘快給兒子治病。
其實言群只是得了肝炎,只要好好治療,配合修養,儘管在那個醫療不發達的時代,也是可以痊癒的。
然而,沒有父母照看的孩子就像是一根草,所謂的“親戚”只收錢不辦事。
就這樣,言群的病情被拖得越來越嚴重。
王曉棠聽到這一訊息後實在是坐不住了,強行請假出來探望生病的兒子。當他看到兒子的一瞬間,眼淚便從眼眶中譁然湧出。
兒子瘦弱的身體躺在床上,雙眼無神,看起來十分虛弱。而言群在看到母親後還是十分高興的,他撐著身子對母親說:“沒關係媽媽,別哭,我會好的。”
王曉棠只能含淚點頭,可最終兒子仍是沒逃過這場劫難,第三天便離開人世。
這個不滿18歲的青年生命就這樣遺憾消逝了。
七、
儘管夫妻二人悲痛欲絕,但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在那個年代,每個家庭都有三四個孩子,言小朋便主動向王曉棠提出兩人再要一個孩子。
但王曉棠對此並不同意,一是為了懷念他們唯一的兒子言群,二是她要為自己最熱愛的演藝事業獻身,生孩子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她這輩子已經沒有時間揮霍了。
丈夫還是很尊重妻子的決定,此後再也沒提過要孩子的打算。
知識家庭出身的二人深知:越想躲避的東西,便越是躲不掉。所以在家中他們從不避諱英年早逝的兒子。
王曉棠有時會說:“把小群之前用過的勺子給我拿過來。”丈夫也是欣然應下,當做沒事人一樣接過勺子。
有不少言群的好友來探望二老時,甚至會感嘆說:“叔叔阿姨,看著你們這樣相處,我們好像覺得群兒還在世上一樣。”
每當這時,王曉棠也會說:“是的,就當他還在。”
八、
漸漸地,他們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熬出了那段最黑暗的日子。
1975年,王曉棠返回電影製作廠,從此她搖身一變,從活靈活現的演員到出謀佈局的大導演。
她將對兒子的悲痛轉化為動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事業中。
短短几年時間,她便熟練掌握了作為導演的技能,並且創造出《翔》這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她也從之前的一人分飾兩角到現在一人身兼兩職務兼任導演和女主角。
之後,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迅速發展,不少新興公司發展勢頭旺盛,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分一杯羹。
八一電影製造廠這個全國聞名的大廠也到了生死攸關的危難時刻,面對廠子的發展和前進的道路,越來越迷茫。
緊接著,廠長由於身體原因提前退位,一時間群龍無首,大家只能乾著急。
就這樣,王曉棠受命於危難之際,頂替了廠長位置的空缺,在電影製造廠最危難的關頭,她憑著一腔熱愛扭轉乾坤。
每天工作長達16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便在廠裡忙活。
功夫不負有心人,
終於,王曉棠帶領電影製作廠和一眾演員走上了正軌。
九、
然而,老天似乎格外喜歡與她開玩笑。
就在事業剛剛好轉之時,她的丈夫言小朋突然離世。
對王曉棠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痛失愛子後,丈夫是自己唯一的親人,可他也離開了自己,只留下她孤身一人。
但王曉棠從小便是個性格堅韌的人,這一路走來,她見過了太多太多:
學習最苦最累的京劇,不顧父母反對轉行演藝事業,痛失愛子,到林地改造,危急時刻挽救電影製造廠……
每一個決定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
如今,儘管丈夫悄然離世,但她強大的內心並不允許她倒下。
隨後,她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電影拍攝中,拍出了一部部經典的影視作品。
其中不乏有《芬芳誓言》等優秀的影視作品。
並且在一步步的努力當中,王曉棠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獎項,從“最佳女演員獎”到“最佳編劇獎”,再到極具分量的“華鼎獎”。
她一步步的成長,同時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十、
作為老一輩藝術家的代表人物,王曉棠曾被問到對影視行業的看法。
她認為“德藝雙馨”是每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在如今這個年代,影視界的風氣有所變化,不少人盲目追星,將愛豆的身份捧得越來越高,甚至有德有才的演員已經成為了稀有品。
王曉棠對此表示不能理解,畢竟在她們那個年代,所有演員都具備這樣的品質。
不然怎麼配到大熒幕上做全國人民的表率呢?
既然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那就要做出表率該有的樣子。
演員也只是一個職業,大家不用把他“神化”。
明星也和所有普通人一樣,不必為他們帶過多的濾鏡。
王曉棠的一生都在為中國的演藝事業做貢獻,她見證了中國電影業的成長與飛速發展。
如今,已經87歲高齡的她依舊精氣神兒十足。
儘管一生坎坷,如今到了遲暮之年,但她依舊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是新一代年輕演員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