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堂歷史悠久,素有“京西曆史文化名鎮”之稱。清水河從群山之中蜿蜒而下,在齋堂一帶匯入永定河。這裡依山傍水,山高谷狹,溝壑縱橫,自古以來便是交通要道,也是風景絕美之地。這裡有個美麗的名字——齋堂川。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華民族遭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北平淪陷後成為日軍入侵華北的大本營,人傑地靈的齋堂川也遭到慘無人道的蹂躪。
永定河文化博物館中珍藏著一張鄧華支隊進駐西齋堂裡的相片。當時照相機及膠片十分短缺,這張照片是為數不多的記錄八路軍進入齋堂川建立平西抗日根據地的珍貴影像資料之一。今天,丹丹就為大家講述這張珍貴照片背後以齋堂川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據地軍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曆程。
文物展示
建立平郊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
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
盧溝橋事變以後,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擴大會議,指出抗日戰爭是場艱苦的持久戰,確定了全面全民族抗戰路線總方針,毛澤東深刻指出在北平外圍冀熱察邊建立根據地、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重要性。
1938年2月,按照中共中央、毛澤東的指示,聶榮臻抽調兵力,以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割槽第三大隊為主,組成鄧華支隊,鄧華任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3月初,鄧華率三大隊從淶源出發,出紫荊關沿長城東北行進,經淶水縣的板城、涿縣的野三坡進入平西齋堂川,司令部設在西齋堂村中的聶家大院。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地區第一支八路軍主力部隊。4月8日,鄧華所率部隊擴編為晉察冀第六支隊。
鄧華支隊在齋堂川安營紮寨後,很快協助地方在東齋堂建立了宛平歷史上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宛平縣政府。不久,又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平西地方工作委員會。由於平西已打下良好基礎,加之有主力部隊為依託,抗日救亡各項工作很快在宛平七、八、九區開展起來。
西齋堂聶家大院鄧華支隊司令部舊址
隨後,鄧華支隊以齋堂川為基地向周圍地區發展。在西北方向,鄧華支隊第一營連克懷來的礬山堡、蔚縣的桃花堡和淶水的金水口等敵人據點;第二營開到房山坨里車站附近,十幾個警察攜械投誠,一舉摧毀維持會。於是,鄧華支隊在馬水村建立了房淶涿聯合縣,在謝家堡建立了宣涿懷聯合縣。各縣先後建立了中共工作委員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平郊第一個抗日根據地——平西抗日根據地形成。
1938年東齋堂萬源裕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
沙峪戰役——懷柔抗日第一槍
1938年5月,曾在晉西北與日軍作戰的宋時輪支隊與鄧華支隊會合,鄧華支隊改為11支隊,宋時輪支隊改稱12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委兼縱隊黨委書記。隨即,鄧、宋兩支隊奉命分南北兩路,經平北向冀東挺進。6月10日夜,鄧、宋兩支隊在鐵礦峪、洞臺、興隆城、南冶、沙峪一帶會合。6月11日凌晨,鄧華支隊在沙峪村拿下偽警察所,捉到3個漢奸特務。經過審訊得知,日軍坂垣師團的一箇中隊正朝著沙峪方向行進,企圖支援四海守敵。
為策應冀東大暴動,八路軍總部曾指示四縱在東進路上儘可能避免與敵人正面接觸。然而,這次日軍迎頭而來,四縱東進受阻,如不消滅這股敵人,八路軍將無法順利透過懷柔地區。沙峪村東有條通向懷柔縣城的必經之路,路兩旁是一米多高的土坡,坡北是土山,坡南是懷沙河。伏擊日寇的戰場就選在沙峪村的東山嘴。
當天11時,河邊小路上,一隊日軍由東向西疾速而來。小路越來越窄,日軍不得不變成一路縱隊,當日軍完全進入八路軍埋伏圈時,隱蔽在山上的八路軍戰士向敵人猛烈開火,機槍、步槍、手榴彈霎時間響成一片。日寇亂作一團,有的還沒來得及摘下槍就被擊斃了。
日軍穩定下來後開始還擊,埋伏在兩側山上的八路軍戰士在機槍的掩護下向敵人衝殺過去,展開慘烈的肉搏戰。有的戰士直到犧牲時雙手還緊緊掐著敵人的喉嚨。三名戰士負了重傷後,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一部分敵人利用路旁溝坎作掩護,負隅頑抗。鄧華下令,改變戰法,集中特等射手打擊日寇,日軍露面一個打一個。戰鬥一直持續到15時,槍聲漸稀,仍有五六十名鬼子拒不投降。鄧華下令,組織突擊隊,隱蔽前進,繞到敵人背後,用手榴彈消滅敵人。
這次伏擊戰,八路軍全殲坂垣師團一箇中隊120餘人,繳獲步槍80多支,輕機槍3挺,擲彈筒3個。八路軍也付出了較大代價,傷亡200餘人,縱隊參謀長李鍾奇負重傷,黨總支書記鄭良武等70多人英勇犧牲。戰鬥的勝利保證了四縱主力順利透過懷柔地區到達冀東。同時,這也是繼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又一次痛擊坂垣師團,聲名大振。
沙峪戰役打響了懷柔抗日第一槍,星星之火在懷河兩岸、長城內外燃燒起來,終成燎原之勢。
敵人在齋堂川犯下滔天罪行
1939年1月,八路軍一二〇師副師長肖克奉黨中央之命率部來到平西,成立了冀熱察挺進軍,統一指揮平西、平北以及冀東的抗日遊擊戰爭。隨著平西根據地的建立和冀熱察抗日遊擊戰爭的猛烈開展,再加上齋堂川的重要戰略位置,日軍處心積慮地想把根據地一口吞掉。
1940年春,日軍派出1萬6千餘兵力圍攻平西根據地,但被英勇的平西軍民粉碎。當年秋季,日軍又調集重兵對平西再次進行大掃蕩,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為儲存抗日軍民的有生力量,挺進軍司令部及地區黨政機關暫時從齋堂一帶轉移至西部山區,繼續領導平西軍民的對敵鬥爭。
日軍在齋堂川實行殘酷的統治策略,先是瘋狂掠奪齋堂周邊的礦產資源。齋堂周邊地區有著豐富的煤炭、銅、鐵、銀、石棉等寶貴礦產,日軍強迫老百姓開採這裡的礦藏,平均每天有100多人為日軍當苦力,就連六七十歲的老人和十三四歲的孩子也不放過,幾百萬斤木料被日軍掠奪走了。
與此同時,為鎮壓人民的反抗,日軍喪心病狂地屠殺抗日干部和無辜的群眾。宛平縣被殺的地方幹部有100多人,被屠殺的群眾達500人以上。1942年10月,日軍在華北地區開展第五次“強化治安運動”,在昌宛地區採取“並村”行動,製造了“王家山慘案”。
位於齋堂西北的王家山村當時有40餘戶人家,1942年12月12日黎明時分,駐齋堂日軍頭目賴野及漢奸帶領日偽軍50餘人突然包圍王家山村。村黨支部組織村中青壯年進入深山,而來不及轉移的老弱婦孺48人陷入敵人之手。日軍強行將他們趕入村前的一片空地上,在四周架起機槍,讓他們說出八路軍的下落。鄉親們寧死不屈,惱羞成怒的賴野下令將鄉親們趕進臨街的兩間屋內,將房門用鐵絲死死擰緊,放火燒屋,除6人跳窗倖免於難外,42名無辜群眾葬身火海,其中還有部分婦女懷有身孕。
199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王家山慘案發生地為“國恥紀念地”,並立漢白玉紀念碑予以祭奠。
軍民合圍敵人135天,迎來勝利曙光
1944年冬,一場圍攻敵寇據點的人民戰爭打響了。11月17日夜,平西抗日根據地軍民將齋堂據點團團圍困。這一夜,成功地襲擊了敵在齋堂、胡林、軍響、沿河城等主要據點。宛平支隊配合部隊全殲了色樹墳據點之敵,將炮樓夷為平地。
與此同時,地方游擊隊大力配合八路軍作戰,600多名民兵攜帶槍支和地雷,數千名自衛隊員拿著鍬、鎬、斧子、鐮刀加入行動。日軍的據點、碉堡都被封鎖住了,所有通向外邊的公路都被徹底破壞,電線被割斷,電線杆被砍斷,敵人飲用的水井也用土填上了。此後,平西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對齋堂地區的敵偽進行了持續135天的圍困。
齋堂川抗日遺蹟
1945年4月1日,東齋堂增加了幾十輛大車與60多名鬼子,而西齋堂的偽軍指導班也被撤回東齋堂。我軍得到情報後,分析認為敵人有可能要撤退,於是命令各連隊連夜進入陣地。第二天早晨,300多日軍和偽軍順著大路旁邊的水溝悄悄地離開據點,早已埋伏在那裡的一連開火了,三挺機槍噴射出憤怒的火焰,敵人頓時亂作一團。戰士們快速衝到敵人面前,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潛伏在背後的三連見敵人往回竄,立即佔領有利地形,突然向敵人射擊,給敵以重大殺傷。敵見前路被截,後路被堵,拚死反撲,端起刺刀向三連陣地衝來,三連一排長王朝銀帶領全排奮勇突入敵群,與敵展開白刃格鬥。這時,一連也從東面追來,將敵人團團圍住。王家河灘上頓時殺聲震天,槍聲、爆炸聲響成一片。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我軍共擊斃鎮村中隊長及日偽軍40餘名,繳獲大批物資。
齋堂據點被拔除後,平北和平西解放區連成一片。1945年8月,經過八年艱苦奮鬥,英雄的平西軍民終於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曙光。
80多年後的今天
我們注視著
這張珍貴的老照片
回憶北平艱苦的抗戰歷史
緬懷不畏強暴
血戰到底的抗戰英雄
傳承他們百折不撓
堅忍不拔的鬥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