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早在隋唐時期就有頻繁往來,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值得一提的是,中日兩國卻在中國的唐朝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在唐太宗時期,日本還派出遣唐使來華學習。可到了唐高宗時期,中日兩國就爆發了一場區域性戰爭——中日白江口海戰,唐朝水軍在劉仁軌的指揮下重創日軍。
那麼,中日兩國什麼原因會在唐高宗時期爆發戰爭呢?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第一,朝鮮半島局勢的演變,成為中日兩國在唐高宗時期爆發戰爭的根本原因。
唐朝建立後,李淵吸取隋滅亡的教訓:除了平定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中原地區的割據政權,防禦突厥南下的作戰,唐帝國在李淵時期沒有主動對周邊國家展開大規模軍事進攻。為了防止北方強國高句麗和東突厥聯合南下進攻唐朝,李淵採納了大臣溫彥博的建議,冊封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個國家為唐朝的附屬國。這樣一來,朝鮮半島的局勢就得到了全面緩和。
然而,朝鮮半島的局勢緩和只是暫時的緩和。隨著高句麗國力的增強,高句麗成為了對唐帝國地緣政治勢力威脅最大的國家。
對於高句麗明目張膽的挑釁,已經坐上龍椅的李世民主動出兵,從公元644年向高句麗展開大規模進攻。經過唐軍的浴血奮戰,高句麗雖然沒有亡國,但其實力已經是大大削弱了。
實力削弱的高句麗,朝鮮半島的局勢發生了新的變化:新羅依舊向唐朝納貢,為唐朝的“鐵桿小弟”,而妄圖打壓新羅,稱霸朝鮮半島的百濟在“老靠山”高句麗國力衰落之後,就把隔海相望的鄰國日本當成自己稱霸朝鮮半島的新靠山。隨著朝鮮半島的局勢發生改變,中日兩國在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的“種子”也至此種下。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圖
第二,日本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積極介入朝鮮半島局勢,從此中日兩國在唐高宗時期爆發了
隋唐時期,東亞由兩個國家交相輝映,一個是中國,另一個就是日本。隋朝時期,日本還是相對落後的奴隸制國家。為了儘快提升自己的國力,謙虛的日本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來中國學習相對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經過幾批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努力學習,日本於公元645年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化改新運動,日本從相對落後的奴隸制國家逐漸變成封建制國家。
大化改新讓日本國力大增,而日本民族裡對外擴張的秉性也隨著國力的增強逐漸顯露出來。對於大化改新之後的日本而言,“稱霸世界”是壓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稱霸朝鮮半島”還是可以“試一試”的行動。為了增強日本在朝鮮半島,乃至東亞的影響力,日本就積極支援百濟在朝鮮半島打壓唐朝的盟友新羅。
百濟把佛教和其他文化現象傳入日本,對日本施加影響。百濟幫助日本發展宗教和文化,妄圖擴大東亞影響力的日本就積極的支援百濟擠壓新羅。當然,新羅和百濟之間的較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唐朝和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博弈。起初,這種博弈以新羅和百濟的博弈體現出來,但隨著唐軍進攻高句麗的“戰火重燃”,唐朝和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兵戎相見也就在所難免了。
巧合的是,朝鮮半島由於其特殊性,在唐朝和日本的戰爭結束很多年後又成為中日兩國決戰的地方。公元1592年,日本領導人豐臣秀吉出動10多萬日軍,兵分多路進攻李氏朝鮮。明帝國政府派出軍隊抗日援朝。中日兩軍在朝鮮半島爆發了平壤戰役、碧蹄館戰役、鳴梁海戰等著名戰役。
到了公元1894年,清帝國的軍隊和日軍又在朝鮮半島兵戎相見。雖然這是後話,但我們從中日兩軍在朝鮮半島多次爆發戰爭這件事就能看出,朝鮮半島在亞洲的地理位置是極其重要的,誰能把握朝鮮半島的主動權,主動權就在誰的手中。
上圖唐徵高句麗百濟之戰
第三,唐高宗出於滅亡高句麗的需要打敗百濟,百濟尋找日本復國,日本出兵朝鮮半島引發了中日兩國在朝鮮半島的戰爭。換句話說,唐軍進攻百濟導致中日兩國引起爆發戰爭
公元660年,唐帝國打擊高句麗的戰爭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唐高宗決定從高句麗旁邊的鄰國百濟下手消滅高句麗沿著側面方向對高句麗發起進攻。只要唐軍能佔領百濟,唐軍就可以和盟友新羅聯合夾擊高句麗。在唐高宗看來,以百濟為跳板進攻高句麗的做法比李世民率軍從遼東地區進攻高句麗要事半功倍。
於是,唐高宗派出蘇定方指揮13萬唐軍進攻百濟。百濟國力比高句麗弱,唐軍很快就消滅了百濟軍隊,佔領了百濟的國土。百濟殘餘勢力跑到了日本希望百濟復國
唐太宗 李世民 身後宮女持拿的是“五明扇”
唐軍滅亡百濟無疑給日本以當頭棒喝,日本不能容忍自己在朝鮮半島上的利益被唐帝國拿下。為了捍衛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利益,日本齊明女皇答應了百濟亡國勢力的出兵請求,出動5000日軍奔赴朝鮮半島支援百濟復國。但戰鬥還沒正式開打,齊明女皇就駕崩了。
繼承皇位的天智天皇繼續完成女皇的未竟事業。公元663年,天智天皇派出27000多日軍官兵,戰船170多艘,進攻朝鮮半島。為了杜絕百濟復國,讓唐軍進攻高句麗的戰鬥順利完成,李治派出唐軍名將劉仁軌指揮2萬唐朝大軍,在今天的白江口地區和日軍展開拼殺。
這是中日有史以來第一場軍事較量,日本在戰船的噸位上佔有優勢,但唐軍的戰術更加靈活,唐軍官兵用弓發射火箭,火燒日軍戰船。經過唐軍官兵的浴血奮戰,日軍損失數千人。白江口殘陽如血。
上圖是白江口之戰,亦稱白村江之戰,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發生的水戰
白江口這一戰把日本徹底打服了,日本清楚地意識到:撼動唐帝國在東亞的絕對權威是不可能做到的。日本政府繼續派出遣唐使向唐朝學習。直至中晚唐唐文宗的開成三年(公元838年),日本政府依然派出遣唐使來華學習。
欺負弱小,向富強的國家虛心學習,這是日本骨子裡幾千年都沒有改變的民族性格。
作者 鐵血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