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劉備從“仁義之君”,演變成王霸之君。
自劉備佔據益州之後,似乎他的整個人的見識、做事的風格都有較大的改變!換句話說,在劉備取得成都之後,他是有了三分的帝王樣子。當然,劉備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改變,還得感謝一個人,他就是龐統。
龐統,道號鳳雛。劉備亦是因為龐統而提升了整個人的見識、格局、還有成就王霸之業的謀略。當年,龐統提出三條妙計幫助劉備定蜀,可惜的是劉備當時沒有選擇第一條上計,否則龐統可以倖免一死。
後來,劉備利用龐統的死作文章,反弋攻向劉璋,聲稱乃是為軍師龐統報仇雪恨!劉備為何轉變如此之大?這一切都是龐統引導有方,倘若不是龐統讓劉備懂得了“權變之略”,劉備他根本不可能迅速與劉璋反目,最終還收降了馬超這個悍將!
倘若,劉備還如之前的見識一般,估計劉備他是不可能收降馬超的!因為馬超的名聲,確實不怎麼好,拋妻棄父,這與劉備所提倡的、匡扶漢室、仁義之君的口號大相徑庭!有了龐統的教導,劉備明白了要想成就霸業,必須不擇手段,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劉備收降馬超、劉巴、法正、李嚴,甚至是迎娶了吳氏,他這一切只是權宜之計,為了實現王霸之業,劉備他不得不這麼做!
在穩定了川蜀局面、團結了內部各方勢力之後,劉備便傾盡所有兵馬,錢糧,在漢中與曹操打了一場大戰。史稱,漢中之戰。在此戰之中,劉備出動所有戰將包括、趙雲、黃忠、馬超、魏延、張飛、劉封、孟達等,換句話說除了鎮守荊州的關羽沒參加之外,其餘大小戰將基本到齊!
在漢中之戰打敗曹操之後,劉備也算是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時候,地盤最大化,戰將多元化,謀士、文臣亦是數不勝數,劉備的實力一度達到了頂峰。
漢中大勝曹操之後,劉備迎來了新的問題,漢中誰來鎮守?眾多大臣都以為會是張飛,因為關羽已經在鎮守荊州,而漢中劉備交給張飛的機率也是最大的!然而,劉備的決定是讓魏延鎮守漢中,以魏延來鎮北兵。劉備此舉,可以說給張飛、還有眾大臣都上了一課!
眾人都搞不清楚劉備為何要讓一個資歷、武藝都弱於張飛的魏延來鎮守漢中?其實劉備此舉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為了培養人才,第二就是間接淘汰部分浮誇之將,從而提拔自己最信任最欣賞的悍將!
其實當時劉備重用魏延,就是為了蜀漢後期培養將才。而讓張飛去守閬中,則是間接讓張飛磨練性情,順便成長自己。為何如此說呢?其實在《三國志/張飛傳》之中便有言明: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從劉備的話之中,便能看出,劉備其實對張飛是不滿意的。至少以於一員上將來說,除了有過人的武藝之外,必須還要為全域性著想,特別是對待下屬,不能像是對仇人一樣。也就是說張飛在劉備看來,還是有很長的成長空間的。
而劉備正在欣賞的大將,有誰呢?一共只有三人,除了魏延之外,剩下兩個人都是誰?
第一位:關羽
自劉備出來闖蕩以來,關羽便一直被劉備重用,在劉備沒有軍師出謀劃策之前,關羽基本上既充當大將,又充當軍師。
《三國志》: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但在劉備心中,關羽是非常靠譜的一個人,不但武藝高強,而且極重義氣。而張飛的話,就需要一個人在旁輔佐,約束方可。
在劉備前期四處打拼,受難,關羽亦不辭勞苦,為劉備的事業付出了很多。當年,關羽投奔曹操,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住兩位嫂嫂。後來,千里走單騎,護送兩位嫂嫂與劉備相見。此乃是千年佳話。
在劉備借荊州數郡之後,亦是讓關羽把守,可以說關羽在劉備心中早就是一個統帥人物。因此,劉備才敢放心把荊州的統治權全部交給關羽,在劉備尚未取得成都之前,荊州數郡可是劉備的後方城池,一旦失守劉備連棲身的城池都沒有。
從劉備對關羽的信任度來看,關羽是值得劉備信任,並且也是最欣賞的大將。
第二位:魏延
那麼,除了關羽之外,劉備欣賞的第二位大將就是魏延。
魏延,乃是在赤壁之戰後歸降劉備陣營的。不過,在劉備攜民逃命時,魏延就曾經示好過劉備。當時,劉備帶著許多百姓想要進荊州城以避曹操的追擊。然而,當時守城大將文聘下令森嚴放劉備一行人馬進城。
然而,在一旁視察情況的魏延發現文聘此舉,非常憤怒!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只見城內一將飛馬引軍而出,大喝:“魏延無名小卒,安敢造亂!認得我大將文聘麼!”魏延大怒,挺槍躍馬,便來交戰。
當時魏延是認同劉備的,因此他也想放劉備一行人馬進城,只不過魏延當時職位較低,話語權不足,即使如此魏延還是盡力替劉備爭取了,冒著失業、換工作的風險,親自與文聘交手。其實從這裡便能看出,在關羽收取長沙郡之後,劉備為何要保住魏延了。
入川之戰,魏延成為劉備的主要將領。當時,劉備入川,在大將方面主要帶了黃忠,再就是魏延。而黃忠我們都知道,雖然武力值不錯,但終究是老了一點,對於老將而言,只要發揮出他最大的價值就足夠了。
而對於魏延而言,劉備主要是想培養他,讓他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也就是說想讓魏延成為蜀漢第二個關羽。
果不其然,在漢中之戰後,劉備放棄了脾氣暴躁的張飛,從而讓魏延成功上位,做上蜀漢大將之位。任漢中太守,領鎮北將軍。在魏延到職之後,成功研究出“錯守諸圍”的戰略。(在屬地修建多個城堡,一城有事,多城相助,不讓敵進來一人!)。
魏延的這個錯守戰略,讓曹魏兵馬10年沒進過漢中。魏延能做到如此,也算是對得起劉備當年的一番提拔了,只可惜魏延的性情也跟關羽類似,最終死在了自己的性情之上。
第三位:向寵
向寵?說到此人,估計很多人基本沒聽過他的名字。這也不奇怪,因為向寵是一個極為低調的將領。不過,在史料之中向寵都有相關記載。
《三國志·向朗傳》:先主時為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上述史料說的就是當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所有營帳基本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創傷,然而由向寵管理的營帳卻是損失甚小,基本上沒有任何損失。而劉備當時,便稱讚了向寵,稱向寵厲害,是一個不錯的將才。
後來,諸葛亮也稱讚向寵,並且向後主劉禪建議,要重用向寵。表與後主曰:“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此乃是諸葛亮給劉禪的奏表,諸葛亮舉薦向寵,並且建議劉禪要重用此人。
在收到諸葛亮建議表之後,劉禪及眾大臣商議,最後任向寵為中領軍,讓他負責宮中兵力把控,參與到各個營帳的軍事活動之中。有點類似於軍中參謀的意思,不過向寵最終還是死於亂兵之中,死於公元240年的漢嘉蠻夷暴亂之中。
在諸葛亮看來,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是軍中不錯的賢內助。
只不過,讓人沒有料到的是像向寵這樣優秀的軍中將領卻死於亂軍之中,否則有他在後期的黃皓也要有所顧忌了。
在劉備欣賞的三大上將之中,關羽死於襄樊之戰。在襄樊之戰時,劉備沒有撥給關羽一兵一卒,然而,劉封、孟達亦不發兵及時支援。劉備為何見關羽死而不救?除了自己實力不允許之外,那就是內部團隊還是不夠團結!再者,劉備是想把發展的重心偏向川蜀。根本來不及支援關羽,同時亦沒有料到在經歷湘水劃界之後,孫權居然迅速變臉!
這一切都讓劉備猝不及防,因此最終關羽才會落了單。而魏延呢?跟關羽有些類似,主要是死於自己的孤傲性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