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在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一座兩層高的園林式院落靜靜地矗立在通濟河畔。高高的院牆,寬闊的大門,排列有序的八角型小窗,青磚黛瓦,極具美感,而院牆上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則告知世人,這裡曾見證了新四軍蘇南抗戰的那段烽火歲月。
紀念館原址為寶堰鎮張浩明開設的“怡和酒行”,始建於1921年,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當年,酒行主人考慮到防盜防土匪,將宅院建得特別堅固,大院中間特別設立的哨樓是當年寶堰鎮的制高點,四面都有射擊孔和瞭望孔。正是因為擁有強大的防衛功能,1938年5月,粟裕率領先遣支隊到寶堰做戰略偵察的時候,便將這裡選定為新四軍東進之後的一個秘密指揮中心。同年6月15日,新四軍一支隊抵達寶堰,陳毅、王必成等便居住在此。
記者走進院內,只見青松、翠竹、香樟濃蔭茂密,蘭花、杜鵑競相開放。紀念館主廳中央,陳毅的半身塑像再現當年叱吒風雲的威武形象。左邊牆上的“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12個大字,是當年黨中央根據當時敵偽頑夾擊新四軍的形勢確定的戰略方針。陳毅在此工作的87天時間裡,靈活運用黨的方針策略,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凝聚了社會各階層的愛國抗日力量。
“1938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一週年之際,陳毅在這裡主持召開鎮江、句容、金壇、丹陽四縣各界人士代表會議,籌建四縣抗敵自衛委員會,當年9月10日,茅山地區第一個帶有準政權性質的行政機構——四縣抗敵總會成立。”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館長張峰介紹,在此之後,各縣區有60多個鄉先後成立了農抗會、婦抗會、青抗會等各種抗日團體,5萬多農民參加了抗日組織。四縣抗敵總會在當時農村處於混亂的情況下,起到了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的作用,包括提供軍需、動員參軍、懲惡除奸、堅持敵後武裝鬥爭等。寶堰也成為了抗戰初期茅山地區的一個戰鬥堡壘,為茅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發展、鞏固作出了貢獻。
紀念館現館藏革命文物、書畫、文史資料、退役武器等共計256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6件。“陳毅同志還在這裡舉辦了三期‘東南抗日青年政治訓練班’,培養年輕幹部。據考證,從寶堰走出的將軍有一百多位。”張峰說。
1982年3月,寶堰新四軍四縣聯合抗日會議會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定性為“革命紀念建築”,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在新四軍四縣聯合抗日會議會址基礎上籌建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1995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建館至今,該紀念館先後被授予“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江蘇省黨史教育基地”、“鎮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
(黃灝 鄭舒 侯文睿)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