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賜履按:這一回,繼續講蔫兒頭耷腦的中都護李嚴。
公元230年,李嚴被諸葛調到漢中,以中都護的身份,打理丞相府。
公元231年,春天,諸葛亮再出祁山(第四次北伐),李嚴負責督運糧草。
這次北伐,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第一次交手,具體戰況,請參詳拙文《諸葛北伐: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第一次交鋒,究竟誰勝誰負?》,這裡就不囉嗦了。到了夏秋之際,天降大雨,運糧不繼,李嚴就派參軍馬忠、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讓其撤軍。
諸葛於是退軍。
衣賜履說:李嚴通知諸葛退軍,原文為“平遣參軍狐忠(馬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一般認為是李嚴假傳後主劉禪的旨意,讓諸葛亮回軍。那麼,我們就有必要搞清楚,馬忠和成藩是什麼人。
成藩此人,史書沒有記載其事蹟,但馬忠是有傳的。
《三國志·馬忠傳》載,馬忠字德信,是巴西閬中(四川省閬中市)人。小時候在外家(應指其母家族)長大,姓狐,名篤,後來恢復姓馬,改名為忠。馬忠年輕時在郡裡當幹部,建安末年舉為孝廉,當了漢昌縣(四川省巴中市)縣長。劉備征討東吳,敗於猇亭(猇讀如肖),巴西郡太守閻芝徵集了五千人,派馬忠送往前線。馬忠在永安(重慶市奉節縣東,即白帝城)碰到了大敗而歸的劉備,一席談話下來,劉備大為高興,對尚書令劉巴說:
雖然失去了黃權,但又得到了狐篤,看來,我們不是沒有賢才啊(夷陵之戰失敗,蜀鎮北將軍黃權被東吳攔截,無法返回蜀國,於是,率部歸降了魏國)。
公元223年,諸葛亮開府,任命馬忠為門下督。
公元225年,諸葛平定南中地區,任命馬忠為牂牁郡(貴州省福泉縣,牂牁讀如贓科)太守。
公元230年,諸葛亮召回馬忠,任命為丞相參軍,和長史蔣琬一道負責成都留府事宜,又兼任州治中從事。
公元231年,諸葛亮出祁山,馬忠到漢中謁見諸葛亮,就留下來協助做軍事工作。
衣賜履說:從史書記錄看,不但劉備非常欣賞馬忠,諸葛也很看好他,開府之後,就把馬忠調到府裡當差,然後,又到地方上鍛鍊了五年,再調回成都留府。諸葛二出祁山之前,把馬忠調到漢中,在相府任職。顯然,馬忠是諸葛的人,稱為親信,並不為過。那麼,我們就要問了,李嚴派諸葛亮的親信馬忠去向諸葛亮“假傳聖旨”,李嚴腦袋裡得進了多少84消毒液啊?
諸葛接到了馬忠假傳的聖旨,退軍。李嚴得知諸葛退軍的訊息,一臉懵逼地問,軍糧充足,丞相為什麼要回軍呢?《三國志》上說,李嚴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突顯諸葛亮延誤戰機的錯誤。
之後,李嚴向後主劉禪上表說,丞相是假裝撤軍(偽退),意圖引誘曹軍跟進,然後出兵滅之。
再之後,諸葛亮把李嚴前前後後寫的書信、表疏等全部收集展示,跟李嚴對質。面對這麼多證據材料,李嚴無話可說,只好認罪。劉禪下詔,廢李嚴為平民,流放梓潼郡(四川省梓潼縣)。
《華陽國志》上講,八月,諸葛亮回到漢中,李嚴怕因運糧不力而被諸葛亮責備,就打算殺了督運官岑述,並故作驚訝狀,問丞相為何回軍,又上表後主,說諸葛亮是“偽退”。
衣賜履說:不知大家看明白沒有,反正我是暈菜了。八月,諸葛回到漢中,李嚴和他見到面了嗎?不知道。李嚴問丞相為何回軍,是問的諸葛亮本人,還是別的什麼人?不知道。既然諸葛已經回到漢中,李嚴為什麼要向後主上表諸葛“偽退”?不知道。不過,這個岑述是誰,倒是略微有一點記錄。
《三國志·楊洪傳》載,丞相長史張裔對司鹽校尉岑述十分痛恨。諸葛亮給張裔寫了一封信說:
當年你的軍營被敵人攻破,我擔心你的安危,食不知味。後來,你被流放到南海,我十分悲痛,整宿整宿睡不著覺(公元220年,益州郡土豪雍闓打算歸降東吳,殺了郡太守正昂,又把新任命的太守張裔押送到東吳。東吳把張裔流放到南海,直到公元223年,吳蜀再次聯盟,才把張裔放回蜀國,詳見拙文《七擒孟獲(上)——諸葛亮為什麼非要親自南征?》)。直到你回來,交給你重要任務,我們同為王室盡力,你我的關係,我自認為可以稱之為古代所謂的“石交”。石交之道,就是為了朋友,可以舉薦自己的仇人;為了表明心志,可以割下自己的骨肉,根本不會推辭猶豫(舉讎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更何況元儉(應該是岑述的字)為我所信任,你怎麼就不能容忍他呢?
衣賜履說:顯然,岑述也是諸葛的親信。李嚴想殺岑述以推脫責任,但是,殺了沒殺,我們還是不知道。
從上面的記錄來看,給我們感覺,李嚴應該是跟諸葛見了面了,因為諸葛出示了很多李嚴的親筆材料,李嚴無法抵賴,只好“供認不諱”。然而,諸葛亮在《亮公文上尚書》中講,李嚴發現他的奸計已被識破,竟然心生邪念,聲稱有病,率人向西逃往沮縣(陝西勉縣茶店鎮)、漳縣,到達沮縣,又回到江陽(四川省瀘州市),幸虧參軍馬忠不斷勸諫,李嚴才沒有繼續逃跑。
衣賜履說:實際上,直到此時,李嚴和諸葛之間具體發生了什麼,我依然是一頭霧水,只能勉強梳理一下:
夏秋之交,李嚴派馬忠、成藩就軍糧有關問題向諸葛亮彙報(是不是打著後主的旗號,究竟向諸葛彙報了什麼內容,我們不能確定)——諸葛退軍——李嚴問為什麼要退軍——李嚴向後主上表說丞相“偽退”——八月,諸葛回到漢中,李嚴打算殺了岑述甩鍋——諸葛擺出一大堆李嚴的親筆書信材料,李嚴認罪——李嚴發現自己的“奸計”破產了,帶著馬忠逃跑,後來被馬忠說服,不再逃跑——李嚴被貶為平民,流放。
老實說,這條事件線索線,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但我捋不出更合邏輯的線了,很多細節,沒辦法解釋。比如,李嚴為什麼要假傳聖旨?李嚴真的假傳聖旨了嗎?李嚴的“奸計”究竟是什麼?李嚴逃亡為什麼要帶著馬忠?是“帶著”馬忠,還是“挾持”了馬忠?等等。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確定兩件事:第一,李嚴不服諸葛;第二,李嚴的確留了一大堆“證據材料”在諸葛的手上。
運糧不力的事,我們不作討論,一是討論不清,二是其他證據材料,已經足夠判李嚴了。之前,李嚴和諸葛之間的書信往來很多,李嚴要當巴州刺史,要開府,這已經很犯忌諱了,然而,還有李嚴勸諸葛亮稱王、加九錫的私人信件啊!這簡直就涉嫌謀反了!這些材料往那裡一拍,李嚴豈能不認罪?
此外,諸葛手上,可能還有其他證據材料。
諸葛亮廢掉了李嚴之後,任命李嚴的兒子李豐為從事中郎,與長史蔣琬一道打理相府。有很多人認為諸葛對李嚴不薄,一個是沒殺李嚴,另一個是還重用他兒子李豐,而且安排在相府上班,對李嚴可謂仁至義盡了。這麼看,恐怕不是很妥當。《華陽國志·劉後主志》載,……諸葛亮大怒,上表廢李平(李嚴)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奪其子李豐的兵權,任命為從事中郎,與長史蔣琬共同打理相府事宜(知居府事)。
劃重點——李豐當時督江州,手下還有兵誒,“奪平子豐兵”才是任用李豐的根本原因。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諸葛並不是一個喜歡殺人的人。用李豐,一是安撫李嚴父子,並顯示出胸襟;二是李豐的能力素質、實力威望,豈能與李嚴相比?讓他在相府工作,有蔣琬這幫人在,李豐的尾巴不曉得夾得有多緊哩,難道他還真想在相府管事兒不成?
公元234年,諸葛病逝五丈原,李嚴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知道自己以後再也不可能重新起用了,憂愁而死。
李嚴為什麼會認為自己還有被諸葛起用的可能?
因為,李嚴被廢之後,諸葛給李豐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
我跟你們父子關係一直都很好,都為漢室盡心盡力,我讓你爹到漢中工作,又讓你督江都,都沒跟其他人商量誒。我自認為與你父子至誠相待,我們的友誼萬古長青,哪想到會鬧到現在這個地步!希望你能寬慰你爹,彌補過失。他現在雖然免職了,但是奴婢賓客還有百數十人,生活還是很好的。你在相府工作,論身份地位,那也是上等人家(猶為上家)。如果你爹能夠痛定思痛,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你和蔣琬能夠推心置腹、一道為相府的建設而努力工作,則阻塞的可以再次開通,失去的還可以重新得到啊(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請你細細思量我的勸戒,理解我的用心,我寫此書,不由長嘆落淚啊(臨書長嘆,涕泣而已)!
衣賜履說:一句“否可復通,逝可復還”,給了李嚴一個念想;一句“臨書長嘆,涕泣而已”,讓李嚴真的以為他和孔明的關係不錯似的。孔明也是好演員啊,呵呵。李嚴於是相信了孔明,真的以為會被重新起用,真是蠢得可愛啊。
為什麼說李嚴上了孔明的當?
當然有原因。
首先,李嚴跟後主劉禪關係並不親密。
其次,李嚴資格太老,威望太高,非諸葛亮不可能起用他。諸葛死後,蔣琬接班,如果起用李嚴,蔣琬等人如何自持?反正,我要是蔣琬,如果沒有能控制得住李嚴的把握,吃撐了才會起用他。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諸葛從來就沒想過重新起用李嚴。
什麼這麼說?
擺證據。
《三國志·陳震傳》載,廢掉李嚴之後,諸葛亮給長史蔣琬、侍中董允分別寫信說:
孝起(陳震)出使吳國之前,對我說過,李嚴這個人腹中有鱗甲(比喻人心奸詐,不可親近),他的老鄉們都認為,這種人是不可交的。我當初認為,腹有鱗甲,我不去觸碰也就是了。但是,我沒想到,李嚴竟然做出蘇秦、張儀之事(不圖復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你們可以把我的話轉告孝起。
看到了吧,諸葛已經給李嚴定性了,這種“腹有鱗甲”的貨,是不能用的。李嚴腹有鱗甲,是陳震告訴諸葛的。諸葛專門寫信告訴蔣琬和費禕,並且叮囑哥兒倆,把這個話轉達給陳震。你自己給陳震寫信不行嗎?非得讓別人轉達?當然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事情嘛,呵呵。蔣琬和費禕是諸葛確定的接班人,蔣琬掌相府,費禕則是宮裡的幹部,是後主身邊的人,這封信發出後,就是向朝廷和相府的幹部們發表了宣言,李嚴這個人太壞,不但腹有鱗甲,而且搞團團夥夥,這個人是不能用的。陳震是衛尉,又是李嚴的老鄉,我們可以想見,李嚴在老鄉和其他機關幹部中的口碑也就壞了。
實際上,諸葛這封信發出去,李嚴的政治生命就宣告結束了。
怎麼樣,孔明要辦一個人,還是辦得很徹底吧?呵呵。
其實,我個人認為,李嚴還是死早了,他再撐個幾年,後主劉禪沒準兒真的能用他誒。後主朝裡,全是諸葛的人,後主估計也挺煩惱,硬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制衡這幫人的強悍人物啊。
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政治。
下面,我們試著分析一下,諸葛為什麼要廢掉李嚴,並且廢得如此徹底。
關於運送軍糧不力的事情,我認為不真,在邏輯上無法自洽,就不討論了。
我個人感覺,除了李嚴不大聽招呼之外,諸葛廢掉李嚴的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要為繼續北伐,打造一個理由,換句話說,要捍衛北伐政策的正確性。
第一次北伐,失敗。理由是馬謖失了街亭,斬馬謖。
第二次北伐,無功而返,於是,電光火石之間,發起第三次北伐,拿下了武都、陰平二郡,以此彌補二伐的毫無戰果。
第四次北伐,戰果頗豐,不但斬殺魏軍數千人,而且射殺魏車騎將軍張郃,但我們在《諸葛北伐: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第一次交鋒,究竟誰勝誰負?》那一回中分析過,蜀軍也損失數千人,總體上看,雙方打個平手,蜀軍略佔上風,但既沒有奪得土地,也沒有獲得人口。
這四次北伐,動員軍隊以十萬計,各種補給消耗更是無可計量,而幾乎沒有任何戰果,魏國尚未疲憊,而蜀國恐怕先就撐不住了,那麼,請諸葛丞相告訴皇帝,告訴群臣,告訴百姓,北伐的意義何在?孔明啊,你得給蜀國上下一個交代誒。
就如同馬謖要為第一次北伐失敗背鍋一樣,這一次輪到了李嚴。如果不撤軍,我們肯定能奪取雍州的大片土地,全是因為李嚴運糧不力,而且假傳聖旨,擾亂視聽,搞得我們只能撤軍,前功盡棄!於是乎,只要辦了李嚴,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不是北伐政策不對,而是李嚴這個貨太壞了,並且,辦了這個貨,既可以堵住蜀國內部反對北伐的聲音,又收拾了李嚴這個不聽話的傢伙,可謂一舉兩得。
(大家有否想過,倘若李嚴的軍糧運得很充足,諸葛第四次北伐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戰果呢?)
討論至此,我們發現,碰到了一個新的問題,即,諸葛的北伐政策,究竟有多少人支援,多少人反對?
我個人認為,支援的不少,但反對的可能更多。
首先,很多地方官員不支援。上回我們講過,諸葛連年北伐,向各郡徵兵,巴西郡太守呂乂(讀如意)徵集五千人送往前方,而大多數郡都無動於衷。《晉書·地理志》載,巴西郡,蜀置,統九個縣,一萬二千戶。按一戶五口算,巴西郡大約六萬人,僅一次徵兵,就徵了五千,我們幾乎可以想見,青壯年男丁全都上前線去了,家裡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地方官員,但凡有點仁慈之心的,或者復興漢室的政治理想不那麼強烈的,恐怕都不會支援連年北伐。
其次,荊州集團內部也有分歧。有句話叫“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位廖化,可能就不支援北伐政策。前述,諸葛給張裔寫信,讓他對“元儉”要容忍。一般認為,元儉是岑述的字,但實際上,也許諸葛說的元儉,並不是岑述,而是廖化。《三國志》中,唯一明確字為“元儉”的,只有廖化一個人。在那封信中,諸葛如果表示的是,大家知道我討厭廖化,但我都能委意於他,你張裔為什麼不能忍受岑述呢?
這樣解釋,基本上也說得通。
廖化是襄陽人,本來是關羽的主簿,關羽兵敗之後,手下全被吳國收編了。廖化裝死,騙過了吳國人,帶著老母晝夜西行,當時劉備正準備打夷陵之戰,在秭歸遇見了。劉備非常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劉備死後,廖化當了丞相參軍,此後,又督廣武,做到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
《華陽國志·劉後主傳》載,廖化當右車騎將軍,是在景耀二年,也就是公元259年,孔明都去世二十多年了。之前,做的是廣武督。廣武屬陰平郡,廖化督廣武,大約是守衛陰平、武部一帶。以前我們講過,武都、陰平,對魏國而言,連雞肋都算不上,但對蜀國來講,算是北方的屏障。此處環境惡劣,人口稀少,督廣武,給我的感覺,廖化並未受到諸葛的重用。
我判斷諸葛並不喜歡廖化,並不是因為上面那封信,而是因為,廖化雖然是武將,但似乎並不怎麼支援北伐。
《三國志·廖化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載,公元262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說,兵不戢(讀如吉),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意思是,用兵無度,一定招禍,這說的就是姜維。智慧比不上敵人,力量不及敵人,卻用之無厭,怎麼能夠存活!
也就是說,在姜維時代,廖化是不贊成北伐的,那麼,在諸葛時代,廖化不贊成北伐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再加上其性格“以果烈稱”,是個爆脾氣,可能時不時跳出來給諸葛上個眼藥,畢竟,諸葛四年之中,與曹魏打了五仗(公元228年至公元231年,四次北伐,一次曹真來犯),無論如何也算不上用兵有度吧。。
講這麼多,主要是想說明,作為荊州集團的老人兒,廖化很可能並不支援諸葛北伐。
廖化屬荊州集團,地方官大多屬益州集團,兩個集團都有人不支援北伐政策,那麼,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被諸葛亮打壓的劉備託孤的二號人物,他對北伐會是什麼態度呢?
我個人認為,李嚴不管內心是否支援北伐,他要和諸葛叫板,在行動上就必然不支援北伐,諸葛北伐勞而無功,甚至大敗而歸,才是李嚴樂於見到的,只有這樣,他才有理由聯合反對北伐的人,彈劾諸葛,削奪諸葛的權力。
於是,我們突然發現,諸葛給蔣琬、費禕寫的那封信裡的一句讓人不知所指話,其意向一下子明晰了:
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
孔明說,李嚴不好打交道,那我不理他就是了,但沒想到,這個貨居然幹出了蘇秦、張儀那種人乾的事!
另外,在諸葛亮廢李嚴的表中,還有一句話:
我自從打算北伐以來,希望李嚴的兵可以調來鎮守漢中,但李嚴窮難縱橫,就是不來,反而要求以五個郡成立巴州,他要當巴州刺史。
所謂蘇、張之事,究竟何指,學界並無定論,就連田餘慶先生這樣的史學大咖,也只能不置可否。
蘇秦、張儀乾的是合縱、連橫天下的事兒,所謂合縱、連橫,說白了,就是聯合一幫人,打擊另一幫人。諸葛說李嚴有“蘇、張之事”,並且“窮難縱橫”,意思很明顯,就是李嚴拉了一票人,與諸葛作對。
但實際上,李嚴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善於,甚至不屑於拉幫結派的人,史稱李嚴“性自矜高”,他是個非常清高孤傲的人,一般人他根本不搭理。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主張,李嚴是不會去上下“縱橫”的。反之,如果他有了一個明確的政治主張,那麼,合縱連橫,則不是沒有可能。
諸葛大權在握,執政能力超強,人品沒有瑕疵,群眾口碑七顆星,而且,後主稱諸葛為相父,李嚴想跟諸葛爭權,從哪裡下手呢?我個人認為,北伐無功是諸葛的軟肋,李嚴悄悄地舉起反戰的旗幟,聯絡其他不支援北伐的人,向諸葛發起挑戰,簡直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那麼,諸葛拿到李嚴與其他反對北伐者的往來書信,甚或有人主動獻上這樣的書信,並不是小機率事件。於是,李嚴有“蘇、張之事”立即坐實了,在朝廷和地方搞串連,搞團團夥夥,雖然古代玩兒政治的都是如此,但真拿到桌面兒上,那就是大罪一件。
面對自己親筆證據材料,李嚴無可辯駁。
講真,李嚴這個人,能治理一方,能帶兵打仗,能制定法令,委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透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諸葛廢掉李嚴,當屬勢在必行。
由李嚴事件延伸開去,似乎也可以窺得蜀漢人才凋零的另一個原因。
蜀國地方小,人才少,這是先天不足,沒辦法跟魏國相比,甚至沒辦法跟吳國相比。我們要探討的是,在諸葛的治下,有一些特定型別的人,註定了不會被諸葛重用,這是蜀漢人才匱乏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擺一下《三國志·劉彭廖李劉魏楊傳》,這是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的合傳。
劉封,劉備的養子,孔明勸劉備把他殺了。
彭羕,法正和龐統對其極為推崇。孔明一直在劉備跟前說這個貨不行,導致劉備疏遠了他。之後,彭羕說了些過頭兒話,被判死刑。彭羕在獄中寫信向諸葛討饒,孔明沒有理會,死於獄中。
廖立,眼高於頂,被孔明流放。
以上三人,可參詳拙文《諸葛亮的用人標準:不聽話,就廢掉》。
魏延和楊儀,我們還沒講到,但此兩人的悲劇命運,與孔明不無關係。二人都有才幹,都很有些脾氣,孔明對他倆都有所倚仗。但孔明在五丈原病逝之前,並沒有根據兩人的性格特點,對他們有所指引,或者作出某種安排,而是聽之任之。孔明去世不久,兩人發生衝突,魏延被斬,楊儀流放自殺。
以上七人,都不是善終,除了劉琰以外,其他六位都有明顯的共同特點:
第一,這些人都很有才,很能幹;
第二,這些人脾氣都比較大,不好管;
第三,這些人都年富力強;
第四,這些人都是劉備看中的。
在諸葛的用人名單裡,劉備看中的人,特別是那些個性太強的人,是沒有位置的,或者說,是有限使用的。前者包括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後者則為魏延、楊儀,可能還包括廖化。
諸葛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小家子氣?
我個人認為,不是。
為什麼?
因為這些人本事大,脾氣大,能量大,對誰都不服,諸葛一旦鎮不住,就會出大亂子;即使諸葛鎮得住他們,如果諸葛不在了呢?這些傢伙尾巴一定翹上天去,魏延、楊儀就是這樣的。
諸葛之所以這麼做,我認為,與諸葛的能力無關,而是決定於諸葛的位置。諸葛不是劉備,甚至不是曹操。
從職務上看,諸葛和曹操都是丞相,但從政治野心上看,曹操是帝王級別的,而諸葛,雖然蜀漢政權是他說了算,但自始至終,他只是一個臣子。李嚴如果是曹操的手下,名為同僚,實為君臣(如果不服,想想荀彧的下場);而李嚴之於諸葛,雖是上下級關係,但實為同僚。既然是同僚,那就可能不服,就會出亂子。從這個角度看,李嚴這樣的人,堅決不能用。
這是死結,解不開的。蜀國人才本就不及魏、吳,再加上這樣的用人困局,人才隊伍一代不如一代,幾成定局。
除非,劉備沒死,或者,後主劉禪換成魏明帝曹叡,蜀國或可呈現另外一種氣象。
講一下劉琰之死。我們以前講過,劉琰是沒什麼大本事的,因為會來事兒,會拉關係,得到劉備的喜愛。劉琰很聽話,諸葛對他也不錯,做到了車騎將軍,他從不參與國政,就領著千把兵卒,跟著諸葛亮吹個風、敲個邊鼓唔的(隨丞相亮諷議)。
公元234年,正月,劉琰的妻子胡氏,入宮給太后慶賀,太后喜歡胡氏,留她在宮裡住了一個多月才放回家。史稱胡氏有美色,劉琰就疑神疑鬼,怎麼看老婆都像是在外面偷人了,偷的誰呢?後主劉禪!哈哈哈。劉琰越想越氣,就找了一幫兵卒,痛打胡氏,還用鞋子抽胡氏的臉,把胡氏打成豬頭之後,一紙休書,送回了孃家。人家胡氏也不是好欺負的!估計都沒把打成豬頭的臉傷養好,就入宮控告劉琰。有關部門研究後,宣稱:
兵卒不是用來打老婆的,臉不是用鞋子來抽的。
劉琰被判了一個棄市。
自此以後,朝廷下令,不再准許大臣的老婆、母親等女眷入宮朝賀。
不就打個老婆嗎,怎麼判得這麼重啊?
還用問!
你特麼說皇上偷你老婆!沒夷了你三族就不錯了!
後主還真是個厚道人。呵呵。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