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洪濤
《永不消逝的電波》由王蘋執導,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上映,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上的英雄人物事蹟的電影。該片以上海地下黨聯絡員李白烈士為原型,講述了李俠潛伏在敵佔區,利用秘密電臺傳遞情報,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李俠的原型李白(右一)全家於1946年1月19日在上海合影。當時他的孩子只有35天。本文配圖均為百度圖片
革命歷史題材的老電影,承載著我兒時的英雄夢。英武挺拔的革命軍人,浴血奮戰的英雄壯舉,情深意切的革命友誼和昂揚的樂觀主義精神,時常縈繞在我心中。長大後的我,從軍多年,圓了兒時夢想。當年的老電影,印在我腦海裡的很多,其中《永不消逝的電波》以其險象環生的諜戰劇情、演員的巨大魅力和精彩表演以及作品獨特的美學追求,成為我最特殊、最深刻的記憶。
“夕陽照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啊,延安,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影片在激情奔湧的抗戰名曲《延安頌》中拉開帷幕。寶塔山、延河水,那裡瀰漫著小米飯的馥郁芬芳,流淌著黃土地的生命理想。那是一片充滿信仰力量的滾燙的熱土,也是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意棲居。影片開頭用一組全景鏡頭把觀眾帶到無數志士仁人魂牽夢繞的革命聖地,把信仰主題牢牢標註在作品開篇。
影片講述故事伊始,把時空拉回到1938年。那是中國被侵略者肆意踐踏的至暗時刻。李俠初次亮相,以一個背影示人。我想這是創作者試圖達到的延宕效果,也讓他的出場多了幾分儀式感。當李俠轉身面對鏡頭的一剎那,新中國最初的銀幕偶像就此誕生。從此李俠和飾演他的演員孫道臨,成為幾代中國影迷爭相效仿的人生榜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李俠的形象雄姿英發,既有文人的氣宇軒昂又有武將的精壯幹練,完美貼合了那個年代對英雄的認知和建構。李俠的身份是我軍某部政委。熟知軍事歷史的人都知道,政委是早年革命軍隊裡的文化人,也是立場堅定的革命者。因此,李俠是進行情報工作的上佳人選。李俠最想去的其實是抗日前線,那裡有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活,畢竟這個從未去過上海的老紅軍,並不適應大城市的燈紅酒綠。他初到上海時的軍人氣質是異常危險的,特別容易引起嗅覺靈敏的反動敵特的覺察。而鏡頭在轉瞬之間,李俠已經從李政委化身經營小生意的李老闆,舉手投足之間少了威武,多了世俗,這標誌著他已經完成一名優秀特工的成長曆程。李俠在第一次發報時,鏡頭從狹小的閣樓直接搖到了遼闊的延安。在那個通訊極度不發達的年代,電臺是傳遞情報的生命線,是連線革命友誼的感情線,也是身處白區的孤膽英雄的精神寄託。因此,當李俠第一次和延安取得聯絡時,他難掩內心的激動和欣喜,孫道臨的表演生動鮮活且富有層次感。
袁霞飾演的何蘭芬是一名紡織女工,她有著中國勞工階層的質樸和本分。袁霞的外形不算驚豔,但是她清澈的眼神和溫婉中透出的堅強都與角色非常契合。在那個年代,一個尚未婚配的女青年要與陌生男子假扮夫妻、朝夕相處,難免存在很大的思想障礙。何蘭芬最初感到為難,這符合人物的心理狀態。為了給完成潛伏任務打掩護,她要學著燙頭髮、打麻將、和三教九流交朋友,對此何蘭芬也曾有過牴觸,而這種身份上的反差和心理上的落差,為故事的鋪排帶來了強烈的戲劇效果。李俠比何蘭芬年長,又是潛伏小組的領導,他們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李俠是何蘭芬進行革命鬥爭的導師,也是生活上的導師。他們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到相愛再到生死與共、並肩作戰的過程,他們的眼神交流和肢體語言與二人的情感遞進完美契合,這是基於信仰之上的偉大愛情。
影片中的反派形象不但寫在了角色臉上,也寫在了角色心裡。交際花、日偽雙面間諜兼漢奸柳尼娜,毫無民族大義和羞恥之心,所以她能夠在日偽和國民黨反動派之間左右逢源,隨時準備出賣靈魂。陸麗珠把柳尼娜飾演得入木三分,絲毫不輸給袁霞的表演。柳尼娜與何蘭芬,一個輕浮孟浪、一個知性大方,一個為富貴出賣靈魂、一個為信仰忠貞不屈,兩個角色形成鮮明對比。王心剛飾演叛徒姚葦,可以說是對他的表演經歷的顛覆。儀表堂堂、正氣凜然的王心剛飾演貪生怕死的猥瑣反派著實不容易。創作者非常巧妙地利用人物的化妝造型以及鏡頭的光影組接,讓王心剛變成影片裡的頭號漢奸。他卑躬屈膝、油頭粉面的樣子著實讓人覺得滑稽而可惡。王心剛漫畫式的、小丑式的表演,拓寬了他的戲路。但這個角色的光彩似乎被他後來塑造的一系列正面的硬漢形象完全遮蔽。李俠與姚葦的對手戲,可謂中國影壇兩大影星的銀幕對決,也是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的保證。
編劇的奇思妙想從影片的前半段就已顯露無遺。潛伏在上海的地下黨聯絡站竟然與日本特高課的據點在同一座大樓裡,而且是樓上樓下,故事的緊張刺激可見一斑。我地下黨的負責人是一位精神科醫生,這是一個絕佳的身份隱喻。因為從影片裡就診的病人可以知曉,他們絕望無助甚至歇斯底里,這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已經病入膏肓,而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治癒中國的良藥。李俠與何蘭芬的主要任務是蒐集情報,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與日偽暗地勾結、沆瀣一氣的賣國行徑。影片中3個段落的時空背景,分別是1938年、1943年和1949年,代表了中國革命最為艱苦卓絕的3個階段。一次被捕、一次轉移和一次訣別,詮釋了以李俠為代表的紅色特工對初心的堅守和對信仰的忠貞。第一次被捕時,李俠經歷了日本特高課和汪偽特務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卻始終堅貞不屈。後來,李俠將計就計獲得叛徒姚葦的信任,為蘇區源源不斷地輸送情報。最後,李俠在明知已經暴露的情況下,為了傳遞重要情報不惜自我犧牲,留下了“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的千古絕響,那是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的生命吶喊。影片結尾,李俠發報時的身影與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場面疊畫在銀幕之上,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不朽的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李俠的人物原型李白烈士犧牲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他用生命詮釋了信仰的力量。一個真正擁有信仰的人,才能夠過得了生死這一關,在危難時刻捨生取義、不怕犧牲。時光的流逝帶不走經典的光彩。《永不消逝的電波》是對烈士的深切緬懷,如今的盛世中國是對烈士的最好告慰。我們堅信,那清晰可感的電波從未消逝,它將在希望的大地上恆久迴響。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