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功夫,是指從不懂功夫學至懂功夫這一階段而言;學會功夫以後再進一步地修練為練功夫。雖有學、練、兩個階段,但總地來說,“武術”本身是一門高深的“藝術”,窮一生之精力也難登上其“峰頂”,故,拳諺言:“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般沒學到”。
凡學功夫者,第一要有涵養。因習武以德為先,如無涵養遇事以武逞強、隨便動手傷人,則有違武道;第二要有恆心。因功夫是靠自己練出來的,拳諺“要學驚人藝,必須下苦”、“功拳打千遍出自然”、“功到自然成”等,均指出練功夫要持之以恆,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定能學會、並練好功夫;第三要有悟性(也叫慧根)。
師傅傳授功夫的方法是“言傳身教、口傳心度”,故,悟性極為重要,練功夫一定要用“心、意”去練,如練拳不用“心”帶“意”再練也得不到勁力,“心、意”就是悟性。悟性好才能儘量快地通拳理,如拳理不通,死練無用。悟性好,師傅講授的要訣很快就能領會其真意,並能從中悟出其真諦。故,學功夫要有很高的悟性才行。悟性各人都有,只是高低不同,因此,一個師傅用同樣的方法教授出來的徒弟,因他們的悟性不同和勤練的程度不同,而功夫各有高下之分。拳諺“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各人”即指此而言。有恆心而悟性一般、和悟性約高者,最多隻能做到繼承師傅的一部分功夫和大部分功夫,只有悟性特高又有恆心者,才能將武學發揚光大。
學功夫,首先要有“明師”指點,即拜真正有功夫的人為師,才能學到真功夫,但有真功夫的人,並不人人都是有名的“名師”,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愛出名的,而出名的人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真功夫,拳諺“不投明師藝不高,藝高未必是名師”,即指此而言。拳諺“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不息法自修”,指出“自學成才、無師自通”在武術的領域中是行不通的,因為武術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沒有師傅的指點引路是很難入其門徑的,最多隻能學會一點表面的皮毛“功夫”,如:一般的拳打腳踢,和書上的拳術套路。因為沒有師傅的入門引路,就不會知道勁出於何處,或勁為何物,練不出內力,不懂勁的運化,依然是武術的門外漢。
學功夫,應依次漸進,頭、身、手、腳、步、樁法是基礎,必須先從站樁功學起,樁功易學難精,有“手法易會樁法難求”之說,樁功,是內外兼修的一種功法,它是武術的基本功,也是練武術者必須學到老站到老的一種功法。
站樁,主要是調整神、形,調節呼吸,並學會將氣貫沉于丹田,使丹田充盈,同時又自然而然地增加大腿的力量,而使下盤沉穩,給以後練功夫,和用功夫,打下堅實的基礎。
拳諺“內練丹田混元氣、外練周身筋骨皮”指出,練武術有練內(練內功),和練外(練外功),兩大類練法在站樁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可開始學拳(練外),或學功法(練內)
每個武術流派和拳種都有自己的功法,功法是一種能練出丹田混元氣,使內氣充沛,並將其運轉周身的方法。總而言之,功法,是練武術者必須修練的內功之法,(修練得好,還可練出第六感)。拳諺“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即指出了修練內功的重要性。拳法和功法,可同時學,但如先學功法,在有了一定的內功基礎後,再學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學拳法,應先學單招式,學會並練熟一招後再學下一招,一招一式的學下去,單招練熟後,再學拳套路、器械、等。一定要如此依次漸進,忌貪多,拳諺“千招會不如一招熟”指出,胡亂貪多不好。
學拳法,首先要將拳法中一招一式的姿勢做準確,其次是要學會用“意”去體會一招一式的含義、一動一靜地變化,並體會“勁”地收發和運化。總而言之,學拳不但是要學會拳招,而且還要學懂什麼是“勁”如何地運用“勁”。學會了拳法套路、器械套路後,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的招式,並懂得“勁”地發收和運化,為已入武術之門,接下來是進一步地練功夫。
練功夫,主要是練“勁”,使“勁”地收發、運化、更為順達自如,因此練功夫一定要做到勤練、勤思;勤練、使功夫更純熟;勤思、以便悟出功夫之真諦。
練功夫,不但要練“勁”,而且要練出“第六感”,並練習運用“第六感”。練功夫,可分為三個階段,也叫三層功夫。
第一層功夫:在此階段,發勁剛烈,能見機而行,並能熟練的運用所學的招法,用定招、定式、定法、打人取勝。
第二層功夫:也叫第二階段,運勁柔韌,勁法可剛、可柔,能捨己從人、隨勢而化、無定招、定法、而取勝。
第三層功夫(也叫上乘階段):已通化勁而萬法歸一,應敵全憑神意(第六感),能以不變應萬變、而一招取勝。能用最平常的動作,舉手、抬足、即可以一招取勝。(渾身各處均可一觸即發,並能一發取勝)。
欲達到第三層功夫,必須以自然為法、陰陽為綱、不斷地探索人體及宇宙萬物之奧秘方,方可達到。如再繼續刻苦、專心致志、地練下去,直練到真正的“無形無意”、“天人和一”之境,即是到了武術之峰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