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澤是曾國藩的次子,清代著名外交家,學貫中西。
這和曾國藩的教子之道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在《諭紀澤·分類手抄辭藻》書信中提到,兒子紀澤“爾去年鄉試之文,太無辭藻,幾乎不能敷衍成篇。”
也就是說兒子的文章辭藻匱乏,用詞單調。
於是他便指出兩個可操作性的方法:一個是讀書摘抄筆記,另一個是知識分類整理。
一、讀書摘抄筆記
曾國藩給出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爾作時文,宜先講辭藻;欲求辭藻富麗,不可不分類摘抄體面話頭。”
這裡說的體面話頭指的就是辭藻。
孔子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就是寫文章應該講究些藝術,讓它更生動活潑,作用更大。
寫出的文章或者說出的話,如果沒有文采條理,就不能流傳很遠。
曾國藩深諳辭藻的重要。他舉了袁枚、趙翼等著名文人的例子,他們都有這種摘抄本。
“近世文人,如袁簡齋、趙甌北、吳穀人,皆有手抄詞藻小本。此眾人所共知者。”
這個方法對於我們並不陌生。
高中期間,老師就曾經要求有摘抄本,遇到好詞好句就記錄下來,和這個方法一致。
很多作家,也有隨身攜帶筆記本記錄靈感、摘抄精美詞句的好習慣。
我在寫作課上,老師也曾強調過這個方法。除此之外,摘抄本還要經常溫習,慢慢消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我所用,寫文章就會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來。
所有的東西,只有記在腦子裡,才是自己的,才能夠運用自如。
作為自媒體的寫作者,這個可操作性的方法值得我們照做並且堅持。
二、知識分類整理
曾國藩提出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昌黎之記事提要、纂言鉤元(玄),亦系分類手抄小冊也。”
“昌黎之記事提要、纂言鉤元(玄)”,就是唐代韓愈的《進學解》裡提到的“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意思是說,對史書類典籍,必定總結掌握其綱要,對論說類典籍,必定探尋其深奧隱微之意。
曾國藩舉了軍隊中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如果手下計程車兵和武器數量很多,那麼就需要把士兵分為各個兵種,把武器分為各個門類,然後組合成一級一級的機構來進行管理。
只有這樣做,才能使軍隊更有效率,在打仗時才能更好地發揮,否則就會亂不成軍。
治學也是同樣的道理。
腦子裡的知識多了,就要分類整理,這樣才能條理清晰。
曾國藩還根據自己的讀書經驗,詳盡地說明了哪些書適合摘抄,他說:“爾曾看過《說文》《經義述聞》,二書中可抄者多。此外如江慎修之《類腋》及《子史精華》《淵鑑類函》,則可抄者尤多矣,爾試為之。此科名之要道,亦即學問之捷徑也。”
他要求兒子“爾此次覆信,將所分之類開列目錄,附稟寄來”。
有要求必有檢查,曾國藩不僅要求兒子按自己說的兩個方法去執行,還要兒子下次回信的時候把執行的結果陳列上來。
曾國藩的拳拳愛子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三、寫作素材積累
寫作中,我們經常會說有人文筆好,語言好,其實學會積累素材就可以有效提升文筆。
平時,我們要多收集精彩的金句、名言,甚至是一些詞語、成語,並且對這些素材進行分類,多摘抄多消化,這樣就可以靈活運用,有效提升文筆,為文章增色。
希望我們每一個熱愛文字的自媒體寫作者,都能踐行這個好習慣,並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我們會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