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始終認為,寫詩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描述自我的感觸,而是在自我感觸與大眾之間構恐一道橋樑,或者說情感通道。由此,讀者才可以透過這些通道,感受作者的感觸。能夠建立這種通道的可稱詩人,不然就只能叫寫詩的人。
若一個作者,描述出一個自以為完美的情感體驗,但他卻封閉著,或者雖建立了通道,卻拐了十八道彎,設了三十六座迷宮,七十二條岔路。結果沒人能懂他的詩,他卻說世上無知音。能怪誰呢。好象都沒錯。他自我表達,自我沉醉沒錯,大眾讀不懂也沒錯。錯的是非要將自我情緒和公眾情緒聊系起來,大家各自安好不好嗎。
今天與大家交流的是柳永的一首詞。柳永,喜歡詩詞的朋友應不會陌生。生平作品眾多,流傳甚廣。世人稱“有井水處便有柳詞”。閒話不多說,先看作品。
《雨霖鈐.寒蟬悽切》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啼。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由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情秋節。
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沒。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一首離別之詞。開頭第一句,對環境的描寫,為全篇情感設了一個基調。“寒”“淒切”等詞將目前心情表露無遺。接著是對離別場景的描述,“無緒”“催”“相看”“凝啼”等詞表現煩亂,無奈等情緒。然後展開想象,對離別後的場景作一番設想。點出“傷離別”。後幾句在前面描寫基礎上,發出感概。
全篇不事張楊,實景展開,實事鋪陳,情發於自然,不事雕琢。將離別這一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場景,深入細緻地刻畫出來,自然會引發廣泛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