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蒼涼如水,年華漸行漸遠,每逢秋日,葉落空山,雨打殘荷,總會生出一種急景凋年之感。
許多與季節相關的約定,還來不及兌現,便被西風吹散。
行走在紅塵陌上,一路遇見,一路錯過,一路盛放,一路凋零。
總有一些風景,來不及回望,便已消失在季節深處;總有一些人,還來不及道別,便已天涯流散;總有一些情,痛徹心扉,卻再也回不到從前。
歲月剝落了一紙傷痕,時光擱淺了一段遺憾。
北宋文人賀鑄有詞雲“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寫盡了人生的無奈與遺憾。
一般而言,我們談論詩人,是很少提及相貌的,除非是長得特別突出,比如晚唐“十上不第”的羅隱,“花間詞派”掌門人溫庭筠,還有這首詞的作者賀鑄,都是出了名的醜男。
史書記載,賀鑄“面色如鐵,眉目聳拔”,人送外號“賀鬼頭”。
有意思的是,賀鑄雖然樣貌不佳,但是他的詞作卻是以柔美著稱。
他自己曾言“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常奔命不暇”。
李商隱的詩歌,尤其是描寫男女相思的,是出了名的穠麗;而作為“花間詞派”掌門人
的溫庭筠,詞風更是穠豔精巧。
賀鑄專學這二人,詞風自然也是深婉麗密。
雖然他也作豪放詞,如《六州歌頭》,“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慷慨激烈,蒼涼悲壯,對後世張孝祥、辛棄疾等人的愛國詞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但是相較而言,後人更熟悉的還是他的婉約詞作。
如《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堪稱寫“愁”經典,他還因此獲得了“賀梅子”、“賀三愁”的雅號。
還有他的悼亡詞《鷓鴣天》,“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語出肺腑,深婉沉痛,可與蘇軾的《江城子》相媲美。
而這首《踏莎行》也是他的婉約代表作,透過描寫秋日裡的荷花,寄託了身世之感,最後兩句“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千百年來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
詞的上半闋,從荷花的生長環境寫起,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個綠楊環繞,鴛鴦嬉戲的池塘。
就畫面而言,岸上有楊柳,水中有荷花、鴛鴦,動靜相合,色彩鮮明,還是很有美感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地點,“回塘”、和“別浦”,這兩者互文見義,反映了水面之小,環境之偏,為後文描寫荷花的遭遇埋下了伏筆。
而緊接著的“綠萍漲斷蓮舟路”,兩個動詞“漲”字和“斷”字形象而貼切,將綠萍蔓延,阻斷蓮舟的畫面描繪得宛在目前。
水面狹小,綠萍遍佈,生長在這樣環境中的荷花是怎樣的呢?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這兩句描寫的是荷花的遭遇。
蓮舟路斷,無人採摘,連蜂蝶也不接近,最後只落得香紅滿池,芳心悽苦。
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不僅荷花獨自綻放,又寂寞凋零的畫面可想,詞人與之同病相憐的情感亦復可知。
再來看下半闕,換頭兩句宕開一筆,描繪了一幅雨後初晴的荷塘景色。
傍晚時分,一場雨後,夕陽的餘暉照射在水面上,天空中雲彩流動,偶有幾滴微雨滴落在荷花上。
暮色蒼茫,雨打荷花,這樣黯淡的畫面與上闋的“紅衣脫盡”相呼應,進一步突出了荷花的淒涼。
“依依似與騷人語”,這裡詞人賦予了荷花以人的情感,將詠物和擬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後的結句“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既是荷花的自語,也是詞人的自況。
前一句“不肯嫁春風”突出了荷花不流於世俗的清高,而後一句“被秋風誤”,則蘊含了更多的情感,有對秋風的怨恨,也有對命運無常的感慨,甚至還隱含了一絲自怨自憐之意。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這是古代很多文人心中的痛,賀鑄也是如此。
他出身名門,是宋太祖賀皇后的族孫,所娶妻子亦是宗室女,可是他的仕途之路卻不甚順暢,長期沉於下僚。
在這首詞中,他吟詠荷花,一方面是表現自己清高孤傲的品格,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年華虛度,失時零落的悔恨之情。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遺憾?歡迎一起來討論。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