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出自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其一》。全詩如下: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護田”出自《漢書·西域傳序》:“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說的是漢代通西域之後,朝廷為了守護邊疆,調了部隊在西域屯田。
“排闥”出自《史記·樊酈滕灌列傳》:“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餘日,噲乃排闥直入。”說的是漢高祖劉邦在建立西漢後,韓信、彭越、英布先後因謀反罪被誅殺,因此漢高祖劉邦一度病得很重,不想見人。
漢高祖躺在宮中,命令看門的侍衛阻攔前來看望或勸諫的大臣。當時,群臣中位高權重的人,如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都不敢進宮看望劉邦。這種狀況持續了十多天,朝政荒廢,樊噲終於忍不住了,推開宮門,直接闖進宮去。樊噲是劉邦早年擔任泗水亭長時就認識的人,與蕭何、曹參一起輔佐劉邦,推翻了秦二世的統治,打敗了項羽,功不可沒,是個忠誠勇敢的武將。
“護田”和“排闥”兩個典故的運用,比喻“一水”像漢代邊關守將那樣盡職盡責,比喻“兩山”像樊噲那樣赤膽忠心。
其中“排闥”兩字的運用,使山色變得蒼翠欲滴,如在眼前。更生動的是,因為“排闥”的典故說的是樊噲,而樊噲在後人的印象中是個爽朗、直率的武將,而此地山勢若奔,好像一個人興奮地從遠處跑來,來不及敲門通告就直接推開主人的房門,將蒼翠的山勢獻上,呼嘯之勢躍然紙上。
兩個典故一用,瞬間把靜態的山水寫活了。把一首題壁詩寫得如此精細,可見王安石的煉字之精。
關於王安石寫詩時的煉字,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根據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記載,吳中的讀書人收藏有《泊船瓜洲》的手稿,手稿上的最後一句起初寫的是“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但手稿上有王安石修改的痕跡。
他先是圈去句中的“到”字,然後改成“過”,可覺得“過”也不好,於是再次圈去,後面一改再改,用過的字有“入”“滿”等,這樣一共改了十幾個字,最後才敲定“綠”字。這樣的改動,比賈島的“推敲”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安石能名列“唐宋八大家”,除了在北宋中期展開了詩文革新運動,掃除了北宋初年浮華的詩風,這種對待作品的認真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