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這首歌是由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的著名歌手鄧麗君傾情演唱的。鄧麗君用她那極具天賦、獨具魅力的歌聲,把蘇軾這首詞的意境演繹得淋漓盡致,婉轉動聽,宛若天籟之音。
這首歌的歌詞完全取自於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朝的蘇軾是我最崇拜和敬仰的古代文人,他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空前絕後、無人能比的全能作家,他在詩(詞)、書、畫這三個領域都有很深的藝術造詣,堪稱“三絕”,其藝術成就真可謂獨步天下、登峰造極。雖然,他的一生總是遇到憂患和落寞,他的仕途總是坎坷不平,對現實社會也總是充滿著失意和無奈,但是他卻永遠保持著樂觀豪邁的精神和一顆天真無邪的赤子之心。他這種超脫曠達的人生態度給宋詞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氣象,他的詞既有豪邁派的風格又有婉約派的氣質。
蘇軾的詩詞中有許多名言警句流傳至今,發人深省,給人以啟迪,例如:“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表達了他對青春易逝,人生短暫的深刻理解,這是一份清醒;“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道出了他靈活多變的出世方式,這是一種睿智;“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由眼前的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表達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這是一種灑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是他對於亡妻王弗的刻骨思念的真實寫照,這是一份痴情;“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則體現了他對世事無常的感慨,這是一種豪邁;“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為:人及萬物是天地間的過客,聚與散也就不用在意了),是他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徹悟,這是一種豁達。當他面對屢次的挫折打擊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絕不妥協的韌勁、那份樂觀曠達的精神,實在令我們後人敬仰和學習。
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創作於1067年,當時蘇軾剛從杭州調往青島附近的密州做太守時候,妻子剛剛去世,此時又與闊別七載的弟弟蘇轍久別重逢,聯想到自己半生在政治上的載浮載沉,不免感慨萬千,有感於世事無常,於是就在當年的中秋佳節之夜與弟弟開懷暢飲,喝的酩酊大醉,於是,乘著濃濃的醉意,他揮筆寫下來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名篇。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是,痴情的詩人因為基於對生命的崇敬和熱愛,他仍默默地祈禱世間人們的幸福和團圓,表達了他對親人的無限思念與美好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如今,每當中秋月圓之夜,每當我們仰首當空皓月的時候,彷彿感受到了東坡居士九百多年前的醉意、狂放與浪漫從遠在天際、若有若無的廣寒宮裡隱隱地傳過來,我們也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想,這正是這首詞的魅力所在,也是這首詞能夠千古流傳的原因。
寫於2021年9月21日(全文123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