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父母愛情》是根據著名軍旅小說作家劉靜的同名小說改編,孔笙導演力作、著名演員郭濤、梅婷、劉琳、任帥、劉天池等主演的家庭倫理情感劇。
故事的背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改革開放初期,再到世紀之初,跨度五十多年,在這樣的時代鉅變下,以江德福和安傑的愛情、婚姻生活為主線,演繹了幾個平凡家庭不平凡的故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是兄弟姐妹好幾個,有的甚至超過了10個。
70年代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所以70後一般兄弟姐妹3四個的比較多。
到了80年代國家提倡的政策是:只生一個好!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大多是兄妹兩個,而在城市裡的大多都是獨生子女。
在那個多子多孫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人們對生孩子,有著一種執念,加上生養一個孩子投入的成本並不多,不外乎就是多一張嘴,多一雙筷子而已。
大多數家庭自然而然願意多生、多養,因為人多力量大。
在這部電視劇中,江家有三男兩女5個孩子,實際上原著中一共有7個孩子,還有一個未出世就夭折的老八。
老丁家也有四男一女5個孩子。像江德福家和丁家這樣孩子多的家庭是常態。所以島上常見的情景是是孩子滿世界亂跑。
然而,劇中的王海洋家卻是個例外,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
我家的院子大得足夠我們七個骨肉同胞在裡頭捉迷藏、胡鬧的,那種像小刀劃在玻璃上一樣尖銳的吵鬧聲,很容易讓人誤解成這裡是一所小學校、或託兒所什麼的。
這種欣欣向榮人丁興旺的景象,對我家左邊的鄰居無疑是一種惡性刺激。
獨子王海洋的孤單和寂寞是可想而知的。好在他進出我家大門極為方便,有時甚至連門也不用進,索性翻牆而人。
反正我家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多他一個不扎眼。少他一個也不覺得,他也像我家的老幾一樣長在我們家。
後來,真成了我們家的一員,入贅進門當了倒插門女婿,成了喊我老七的丈夫,不過這已是他媽病逝,他爸又娶了新人以後的事情。
在那個每家都有很多個孩子的年代,王副政委家只有王海洋一個獨生子,顯得格外孤單寂寞,這其中的原因,原著中交代的也很清楚:
王海洋他媽媽常年有病,一年有半年呆在醫院裡,在家這半年也是皺著個眉頭紫著張嘴唇大喘氣的時候居多。
張桂英體弱多病,當然生不了那麼多的孩子,王海洋是個獨生子的原因也一目瞭然。
在電視劇中,卻是另外一番樣子。
劇中我們看到的張桂英,什麼時候都是風風火火的,不是在挑水,就是在做其它的活。要麼站在房頂上,打探將家院子裡的情況,還和德華成了鐵桿閨蜜。後來安傑也和他們打成一片,一起到海邊去燒紙,一起在房頂上曬蘿蔔,還夾雜著打嗝放屁的聲音。
這些情景好不容易融洽熱鬧,張桂英整個就是一個強悍的家庭主婦。
劇中安傑生完龍鳳胎,德華想殺雞又不敢,張桂英三下五除二收拾的乾乾淨淨,還留下一句經典臺詞:也不能活著吃不是?
後來安傑又意外懷孕,德華用生無可戀的語氣大喊:老天爺呀,你們還讓不讓人活呀!
王副政委在家裡的地位也是搖搖欲墜,強悍的張桂英,家裡家外都是一把好手。
我們的母親同王海洋他媽一樣深居簡出,但我母親的面部白皙氣色極好,只是她那雙漂亮的眼睛卻不似王海洋的病媽那樣,總是深情地愛撫在王海洋猴子一樣乾瘦的臉上。我們的母親從不這樣,她那雙大而雙目炯炯有神的美目總是穿越過我們兄弟姐妹七人的頭頂,落在一個虛無縹緲的地方,好像那裡有她另一群子女和另一個家。
劇中的張桂英和安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潑辣強悍的家庭主婦,一個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民教師。
這樣的設定似乎比原著中更有可觀性,試想如果張桂英一直是病病歪歪的,哪來這麼多風風火火,而又熱鬧的情景,她和德華又怎麼可能成為閨蜜。
劇中扮演張桂英的演員是趙千紫,大家一定會想到《甄嬛傳》中,那個壞到骨子裡的靜白師傅。
這兩個角色迥然不同,一個是壞,一個是悍。
但是這兩個角色同樣深入人心,當然這個演員的功底是息息相關的。
劇中的張桂英和原著中的張桂英,似乎就是不同世界中的兩個不同的人,而大家可能會更喜歡劇中的角色,很有生活的氣息,能帶給人無窮的歡樂。
這部電視劇的主色調是溫馨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陽光的、健康的、向上的。
在這種溫暖的基調下,如果有一個病病歪歪的角色,似乎是打亂了整個劇情的基調。
王家雖然只有王海洋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孩子懂事明理,從不惹事生非,王家的日常生活是和諧的,融洽的,這也在傳達一種正能量,無論孩子多少,家庭氛圍很重要。
自從放開了三胎之後,很多人猶豫不決。看看劇中張桂英家的情景,獨生子女也有好處,王海洋後來考上北大,也彰顯了獨生子女的優越性。
當然孩子多了熱鬧,如果像張桂英一樣,身體條件不允許,那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歡迎關注@蘭姐的心靈之旅
我們一起來討論劇情,剖析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