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電影《中國合夥人》上映,可能很多年輕的觀眾都不太理解一件事,片中成東青、孟曉駿等人為什麼那麼執著非要出國?
實際上,孟曉駿的原型是徐小平,他當年在加拿大的境遇比電影裡的孟曉駿強不了多少,放著國內北大教師不當,跑到國外為了生計奔波,圖什麼?
再往前二十年,1994年《北京人在紐約》首播,在國內當大提琴手的王起明拖家帶口跑到國外住地下室,刷盤子洗碗送外賣,為了什麼?
其實,這些電影裡的人還只是當年出國潮中的一朵小浪花,在八十年代,國內女明星出國幾乎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而且很多女明星只要一拿到獎就立刻出國,結果馬曉晴的最佳女配角獎都被她的恩師謝晉給攪黃了:“不能給她獎,給了獎她也出國了”。
那些八十年代出國的女明星們,她們過得好嗎?
一、陳沖
不論是誰整理這份出國女明星名單,陳沖總是第一個出現,第一她名氣大,第二她出國早。
陳沖出生於1961年,1980年拿到金雞獎最佳女演員,1981年就出國了,當時她才二十歲,出國之後和其他人一樣透過打工掙學費,繼續學習和深造。
後來出國的女明星們多少也會受到陳沖的一些影響,但陳沖的情況還有些特殊,她的祖父就曾出國留學,這個家族有出國的傳統,她的哥哥後來也去了美國當畫家。
此外,陳沖出國似乎並不是為了證明什麼,在她的認知中,這大概就是她的生活方式之一,她沒有心理負擔來去自由。所以,雖然你知道陳沖很早就出國了,但總感覺她始終在觀眾周圍從未走遠。
如今的陳沖不僅是奧斯卡金像獎評委,同時還仍然是一位優秀的女演員,連續出演了《誤殺》、《堅如磐石》和《忠犬八公》,可以說陳沖大概是出國的這幫女明星裡活得最瀟灑的一位了。
二、斯琴高娃
很多人都感覺不到斯琴高娃居然也出過國,因為她的作品似乎從未間斷過,事實上36歲的斯琴高娃在1986年攜和前夫生的女兒隨丈夫陳亮聲到瑞士定居,但和其他人不一樣,斯琴高娃常年在兩地跑,國內的戲照接不誤,所以她除了國籍是瑞士籍之外,其他地方似乎和國內的女演員沒太大區別。
有一說一,斯琴高娃出國也有難言之隱,她兩任丈夫都有些奇葩,一位有家暴習慣,另一位看不慣她在影視劇中和其他男人打情罵俏以至於跑到片場大吵大鬧。斯琴高娃的出國大概也有療傷的想法。
三、張瑜
八十年代最火的女明星是誰?劉曉慶可以算,張瑜也可以,她是那個時代的大眾情人,演技更是一年拿到四個大獎。2005年她回北京拍攝《任長霞》時曾引起轟動,很多大叔都跑到釋出會現場去看張瑜。
張瑜出生於1957年,八十年代她的《廬山戀》、《巴山夜雨》、《知音》、《雷雨》和《小街》等片在當年都是好電影,但張瑜因為是初中畢業就當了演員,所以她內心深處還是想深造,於是1985年她到美國加州學習影視製作,由於語言問題她起步很差,但終於還是堅持了下來。
畢業後張瑜勸丈夫張建亞到美國發展,但張建亞不願意去,兩人因此離婚,孤身一人的張瑜在美國沒戲拍又不願意回國,於是到臺灣省拍了三年戲,直到接到前夫張建亞的邀請才回到大陸。
晚年的張瑜在國內一方面偶爾拍拍戲另一方面擔任製作人,但終究回不到過去的樣子,人們對她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了廬山上。張瑜的這次出國,個人認為似乎並不明智。
四、龔雪
八十年代最美的女演員名單裡,龔雪一定會名列前茅,她的美那是真的美,美得沒有瑕疵沒有遺憾,就像一道白月光。
龔雪出生於1953年,八十年代憑藉《張衡》、《快樂的單身漢》和《大橋下面》等片走紅,並在1984年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演員,一時風頭無兩。
但是,就在龔雪被萬眾矚目的時候,無恥的謠言也找上了她,社會上一些風言風語讓她備受困擾,即使當事人的律師登報公開闢謠也無濟於事,這讓龔雪和其他被傳謠言的女演員一時陷入困境。
1986年為名所累的龔雪出國嫁給了一位北大才子張迅,從此告別影視演員工作,之後幾十年裡她除了客串過兩部影視劇之外幾乎一直在家裡過著相夫教子的安穩生活,換句話說她從33歲就退休了,對於這位當年有著第一美女之譽的女演員來說,這樣的生活也許有一些遺憾,但更多的則是欣慰。
五、陳燁
陳燁出生於1955年,她是一個幸運的人,高中畢業後分配到農場工作,偶然被上影廠《難忘的戰鬥》劇組選中從此開始影視生涯,至於為什麼會被選中,你看她當年的照片就知道了。
在影視領域陳燁並不是很出名,因為她沒有拿過重要獎項,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出演配角,比如她曾在三部關於慈禧的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后》裡飾演慈安。
1986年陳燁自費到美國留學學習戲劇,之後嫁給了一位美國大律師查理·佛斯特,據說這位律師還是美國總統的移民法顧問,陳燁生了兩個混血兒子,在美國過著富足的生活,劉曉慶到美國時經常會找她聚會。
六、李芸
1986年,瓊瑤小說《在水一方》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由江蘇電視臺拍攝並播出,劇中飾演女一號杜小雙的是演藝世家出身的李芸。
李芸出生於1963年,她的父親李志輿,繼母洪融,伯伯李緯、李農都是上影廠著名演員,近水樓臺的李芸從小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薰陶,1987年憑藉《在水一方》獲得全國十佳演員稱號,緊接著1988年她赴美結婚生子。
1995年李芸重返國內熒屏,曾在《重案六組》和《乾隆王朝》中有過出演經歷,但已經沒有當年的勢頭。
七、嚴曉頻
說到《在水一方》,女一號杜小雙出國了,女二號朱詩卉也出國了。
和李芸相似,出生於1965年的嚴曉頻也有一位當演員的父親嚴翔,中學沒畢業她就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和李芸、林芳兵都是同學。
1989年嚴曉頻和丈夫一起赴美國讀書,她在那邊一邊讀書一邊做一些華語電視臺的主持人工作,《北京人在紐約》劇組到美國拍戲,嚴曉頻參加了釋出會,一是為了工作,二是為了見見老朋友姜文,沒想到一下子被導演鄭曉龍看中出演了郭燕。
《北京人在紐約》火了以後,王姬立刻回國發展,郭燕也被朋友勸說回國,後來丈夫也回來了,兩人從此定居國內,嚴曉頻陸續出演了幾十部影視劇,還擔任了一部分編劇工作,如《錦心似玉》、《解憂雜貨店》和《我的父親焦裕祿》中都有她的身影。
不論是感情還是生活,不論是事業還是家庭,嚴曉頻似乎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這中間有幸運也有執著。
八、王姬
提到《北京人在紐約》,當然得提另外一位海歸王姬。
王姬1962年出生,1980年在香港影片中出道,同年考進了北京人藝,和梁冠華和宋丹丹成為同學。
1987年王姬赴美闖蕩,她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從語言開始學到世界藝術專業,畢業後她沒有工作生活窘迫,幸好男友趕到美國兩人一起開了公司才好轉起來。有一次回國探親的王姬遇到了陳道明,他正在籌拍中的《北京人在紐約》擔任男二號,因為王姬有美國生活經驗,所以陳道明將她推薦給了導演鄭曉龍,這也讓王姬一舉走紅。
老實說,當年看《北京人在紐約》,印象最深的角色無疑是阿春,她那個派頭在國內還真的很少有,尤其是她和姜文的激情戲更是讓人看得熱血沸騰。殊不知,當時的王姬還懷著身孕,每天玩兒命的拍攝導致孩子出現智力問題留下了終生遺憾。
成名之後的王姬回國發展,帶女兒入行,為兒子治病,她陸續出演了上百部影視劇,堪稱影視行業的勞模,令人欽佩。
九、殷亭如
1955年殷亭如出生於上海,22歲時考入師範學校音樂班,畢業後在中學當音樂教師,後來又考入上海音樂學院。
1981年殷亭如被導演滕文驥發掘,由電影《甦醒》出道,之後陸續拍攝了多部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鍋碗瓢盆交響曲》和《鄉思》等片,還和當年還是小鮮肉的張國立合作過。
1985年殷亭如赴美自費留學,文化底子不錯的她先後考取了學士和碩士學位並嫁給了一位美籍華人,她的丈夫曾在IBM任工程師,後來開了一家醫藥公司,可惜的是他在2003年不幸去世。
丈夫去世之後的殷亭如心理陷入苦悶,但她一直沒有回國,在2017年病逝於美國,享年62歲。
十、張偉欣
原名張偉新,1956年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她的母親是俄羅斯人,因此她有著混血的外貌,1979年張偉欣考入中央歌舞團,同年參加故事片《灕江春》的拍攝就此開始影視劇生涯。
1982年她擔任《飛來的仙鶴》主演,1983年擔任《鄉音》女主角並獲得文化部二等獎和金雞獎,1984年正式調入北影廠,1985年她在《良家婦女》中擔任主演兩次獲得國際獎項。成名後的張偉欣在八十年代末出國留學,隨後經商,後回到國內。
張偉欣的丈夫是八一廠的演員和導演李丹寧,她的女兒是著名影星李小璐。
十一、羅燕
1983年,一部《女大學生宿舍》上映,劇中勵志的匡亞蘭贏得了很多觀眾的青睞,飾演者羅燕從此一舉成名。
羅燕1957年生於上海,由於家裡成分不好小時候的生活比較辛苦,16歲時到上海棉紡織廠當了工人,恢復高考後她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女大學生宿舍》裡的匡亞蘭在某些地方確實很像羅燕。
1984年羅燕獲得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1985年又因《紅衣少女》中的安靜獲得最佳女配角提名。1986年羅燕拿《紅衣少女》的片酬當學費學了外語,半年後她帶著60美元赴美留學。
一邊辛苦打工一邊學習,羅燕拼著命拿到了研究生學位,開始在美國戲劇行業打拼,1992年生活陷入困境的羅燕轉行去做銷售,然後白手起家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1999年羅燕自籌資金親自擔任主演製作了電影《庭院裡的女人》,雖反響一般但羅燕也憑此成為第一位在好萊塢八大公司擔任主製片和編劇的華人。
十二、徐婭
說到匡亞蘭就不得不提她的對頭辛甘—徐婭。
徐婭1960年出生於湖南,1981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和大宋佳是同班同學,憑藉《女大學生宿舍》辛甘一角,她獲得了優秀青年演員獎。
1988年徐婭出演《家春秋》裡的瑞鈺獲得金鷹獎最佳女主角,1989年她被邀請出演《封神榜》裡的妲己,但她認為自己不適合妖豔的角色推辭了,最後還是出演了周武王的王妃商青君。
漂亮的徐婭在正處於事業巔峰期的時候卻突然在演藝圈消失,她遠赴澳洲學習繪畫,從此和國內斷了聯絡,據說她是厭倦了國內影視行業的各種不良現象才一去不返銷聲匿跡的。
本文總結的並不是全部,八十年代出國的女明星又何止十幾個,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也要有客觀的認識。
一方面,八十年代的影視行業雖然發展很好,但影視演員們的收入卻遠非今日可比,因此她們可能更想出去走一走給自己一個新的機會和挑戰。另一方面,當然這中間也有一部分是跟風隨大流的人,畢竟出國潮出國熱,似乎走出國門就是成功的標誌,也不管結局如何,反正是出了國了。
時過境遷,三十多年過去了,如果讓現在國內的女明星們放下正當紅的演藝事業去國外一邊打工一邊學習,估計沒有幾個人願意這麼幹,或者壓根就沒人捨得。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