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看過這麼長的電影了,時長176分鐘,3個小時。
上一次重溫長達3小時的電影,還是那部永恆的愛情片《泰坦尼克號》。
和文藝愛情片不同,《長津湖》全片看下來的感覺,是酣暢淋漓,卻又是極其複雜的。
坐在黑暗的影院裡,看著眼前的《長津湖》,各種複雜的情緒襲上心頭。
很多人能夠理智地分析這部片子拍的哪裡好,哪裡不好,然後給電影打個分,或吐槽,或讚賞,或中立,或……
可小兮卻始終無法剝離觀影時的情緒,腦子裡一幕幕地迴旋著那其中的畫面,卻從電影裡的一個個細節,感受到了70年前那道不盡的殘忍和無力。
那是一段不該被質疑,被遺忘的歷史,《長津湖》拍出來了,僅用了幾個細節,僅用了3個小時。
01、絕美的萬里長城,中國軍人要守護的魂
和在戰場上的戰火喧囂不同,電影中有一個絕美的畫面——萬里長城,暈染在重重霧氣中,陽光透過雲層,折射在長城上。
那一刻,太美了。
美得像是跟這部電影的殘忍格格不入,卻又在伍千里的一個“敬禮”動作中,顯得那麼理所當然。
伍萬里年少不知愁滋味,作為一個困在小漁村裡長大的少年,他的世界是純粹的,也是簡單的。
他就是一個野孩子,和許多中二少年一樣,對新鮮的東西,有藏不住的好奇,對上戰場,有迷一般的英雄情結。
他單純的認為,只有上戰場,才叫英雄。
所以他會問:殺多少,才能算英雄?
他甚至會在炮火連天,大家都忙著躲避彈藥,攻打對敵人的時候,還有心思數數,暗自算著自己還差幾個:就差8個了!
入朝之前,在火車上,伍千里抗拒他,餘從戎逗他,夥伴們笑他,就連雷爹,都糊弄他,少年的自尊,在這裡被打的七零八落。
他委委屈屈解釋自己跟著來的原因:“我想我哥瞧得起我!”
“你得讓戰場上的敵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氣。”
好像他的出發點,都只是為了在哥哥這裡爭一口氣,為了實現自己的英雄夢。
他從來沒想過戰爭的殘忍,意味著什麼,更不明白,火車上每個人嬉笑打鬧之下的沉重,他不懂為什麼伍千里會將他交給雷睢生,而不是自己親自帶著,甚至他更不懂,伍千里為什麼在火車上對著長城敬禮。
那一刻,伍千里敬的,哪裡是長城這麼簡單?
在全片結束之後,小兮反覆的想,為什麼導演會有長城這麼一個鏡頭?
許久之後,彷彿明白,這長城代表著的,不僅僅是過去,還有現在和未來。
過去,它抵禦外敵數千年,現在,它傳承著中國無數軍人打不倒的精神和魄力,未來,它寓意著和平和希望。
長城,是千千萬萬人的民族之魂澆築而成的。
伍千里敬的,是這道魂,也是那過去,為了祖國山河無恙而付出鮮血的所有人。
有了長城的壯美,有了馥郁在雲霧中的,透亮的光,再對比後面的炮火連天,這種反差,一次次撞擊著我們的中國心,讓我們不能忘記,不願忘記,更不敢忘記那段血腥的歷史。
這一幕,讓人下意識地想起前一陣子網路上十分流行的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影片:“你是從新中國來的嗎……我真想看看,咱們的新中國,到底是啥樣的”。
正是長城所代表的盛世美好!
02、崩牙的“石土豆”,胡軍親述拍攝細節
前兩天,有個女網友發了一條影片動態。
她在看過《長津湖》之後,既是好奇,也是想感知先烈們在戰場上吃凍土豆的狀態,於是回家凍了一個土豆,嘗試著啃幾口,卻發現壓根咬不動。
那一刻,她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心裡很酸,很想哭。
誰不想哭呢?
須知,在那段歷史裡,那個深冬的氣溫,達到了零下30多度,冰箱哪能有這個度數啊?
冰箱凍出來的土豆,哪能達到志願軍們手中的凍土豆那種狀態啊?
歷史上,長津湖戰役在這冰天雪地上,凍死了4000多人,凍傷28900多人,十分有名的冰雕連,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電影裡,對戰爭的殘酷並沒有足夠認知的伍萬里,在冰天雪地下,拿著一顆土豆就這麼張口咬了下去。
“嘎嘣”的一聲,土豆沒咬下來,他的牙齒卻崩了一角。
大約也是這時候,他才意識到,那土豆早就跟石頭似的了,隨後,雷公將自己焐暖了些的土豆遞到了他手中。
歷史上的長津湖戰役,裝備不好,後勤補給不足,敵軍吃好睡好,而我們的志願軍卻只能頂著風霜雨雪,挨餓受凍,在深夜裡悄然前進,在白天裡在冰雪裡蟄伏。
網路上有一個問題:電影《長津湖》中的哪些細節最讓你印象深刻?
演員胡軍親自在問題下方回答相關拍攝的東西。
他提到原劇本中有一場戲是大家為了擋餓,將石頭含在嘴裡的戲。
但開拍前,他覺得有些不太合理,於是,變成了他們用刺刀在雪地上刨一些草根,捂在袖子裡,試圖用體溫將它悶軟。
當他抬起頭的時候,卻看到伍萬里在嚼樹皮,他上去把伍萬里的樹皮扯掉,把草根遞給了他:“這東西擋餓,能頂事兒。”
伍萬里拿過來就用牙齒扯,雷公說:“你還想再把牙給崩了嗎?你得先把草根放進嘴裡含軟嘍,嚼兩下,直接吞下去!但就是出來的時候有點困難……”
這種畫面,拍著拍著是挺有趣,但也讓人心裡發酸,後來,這一類的許多細節都被剪掉了,沒有出現在成片裡。
有網友在網路上提到:我姑老爺就曾和我說過,一口炒麵一口雪的日子對於志願軍戰士們來說,已經算得上是一種享受了。許多時候他們找不到任何可供飲用的水,甚至連雪都沒有。他們只能將一小撮炒麵含在嘴裡,待唾液將炒麵洇溼後,再用力嚥下去……
當然,此炒麵非彼炒麵。
03、血戰亂石陣的窒息,毛岸英犧牲的猝不及防
9月30日晚,導演之一的林超賢在他的社交平臺上釋出了一個動態:關於血戰亂石陣的。
那是一個一鏡到底的鏡頭,不長,大約4分鐘左右。
但卻讓人下意識地跟著電影中人一樣,緊張,心跳加速,屏住呼吸。
窒息一般的經歷,蔓延在志願軍人之間。
他們帶著電臺,帶著譯電員,帶著物資,跨上了那道列車,卻不想被敵軍的飛機炸的七零八落。
無處掩藏的處境,還沒到達的戰場,屍體橫陳的亂石堆,他們一步步走過。
但轟鳴而來的敵機,遠遠地過來,他們只能迅速“裝死”。
或趴,或躺,有半分的動作,都會將全隊人的安危,暴露在敵人面前。
林超賢在動態中也提到,這一場戲的關鍵詞是“反差感”。
用靜止的狀態,去展現戰爭的殘忍、緊張和窒息感。
可儘管他們安靜了,沒被察覺,可敵人的“遊戲心理”卻被萌發了,兩部戰機在天空中打了個賭,就這麼輕飄飄地結束了許多志願軍的生命。
電影給了張小山一個特寫鏡頭:他晶亮有神的眼裡,是一部一架飛機俯衝而來的倒影。
下一秒,便是死亡。
他們還沒上真正的戰場,卻在安靜中,承受了死亡的恐懼,而我們坐在大熒幕面前,甚至沒有聽到他們的半分痛呼聲。
因為聲音,同樣會暴露餘下的人。
04、伍千里的花名冊,雷睢生的遺願
《長津湖》是一部群像戲,很難想象,劇組能夠在這麼短的體量裡,把每個角色刻畫的這麼精緻立體。
而關於人物的刻畫,都體現在細節中。
舉個簡單的例子:志願軍在東北中轉稍作歇息的時候,大家都在吃著饅頭,補充著體力,伍千里則在一張紙上寫寫畫畫。
這個情節,和開頭對應,他是在規劃著家中那塊地建房子的時候,該怎麼建,怎麼分配房間,怎麼安排養老,怎麼照顧幼小。
拍攝之前,吳京跟胡軍關於這一段,有過一次對戲討論:
伍千里:“反正你沂蒙山老家也沒人了,等勝利後就跟我們住吧。”
雷睢生:“不是,憑什麼萬里的屋比我大?”
伍千里:“他還小,以後得娶妻生子啊!”
雷睢生“要說媳婦也得先給我說,萬里他毛兒都沒長全呢?著什麼急?”
伍萬里:“……。”
多好的祈願,只是,大熒幕外的我們卻知道,那群有著同樣期待的志願軍們,等不到那個時候了,電影裡的他們也等不到了。
雷睢生犧牲在了長津湖戰役上,而根據歷史,七連全連幾乎都犧牲在了其他戰役裡,活著回到祖國懷抱的,僅剩個位數。
伍千里的懷中,一直捂著一本小冊子,冊子上,記錄了七連全連隊員的姓名,出生年月。
每次戰役中犧牲的人,名字上都多了一個紅色的框,出生年月後,備註了犧牲的戰役,而雷公,是那一頁的最後一個。
他犧牲在長津湖戰役裡。
“疼死我了”“不要把我一個人丟在這裡”。
死,他不怕,他怕的是死在這異國他鄉,無法魂歸故里,和他一樣的戰士千千萬,在整個戰爭中,犧牲在朝鮮的戰士人數高達19萬人。
可直到這幾年,他們才被陸陸續續“接”了回來,以遺骸的方式回到祖國。
結尾
飢餓,寒冷,戰火紛飛,遠離故土。
當年的他們,承受了太多太多的東西,我們在電影院裡,坐在大熒幕面前,一點一點地以現有的影像去回溯他們走過的路,吃過的苦,這才驚覺,我們對他們認識的太少了。
祖國的歷史不能不知,他們的犧牲不能不知,沒有他們,何來我們今日的山河無恙和太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