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威
(作者周威,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去看了《長津湖》IMAX版的首映,熄燈前環顧四周,影廳上座率很高,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這樣一部主旋律革命戰爭題材的作品,能吸引這麼多年輕觀眾,已經是一種初步肯定。三小時的時長超出了絕大多數影片,但不覺得冗長。
影片在精準還原歷史真實方面做足了功課。服化道、人物設定、故事情節均經得起推敲,甚至連一些一閃而過的背景都隱藏著歷史細節。所以,觀賞這部影片不用擔心劇透,我甚至覺得如果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影效果。
人人皆知抗美援朝,但不一定了解長津湖戰役。這場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東線的一場決定性戰鬥,和《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提到的松骨峰戰鬥發生在同一時期。第二次戰役後,志願軍一舉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扭轉了抗美援朝戰場的不利局面,片中呈現的參戰部隊是我軍精銳的第9兵團。
正因為是秘密入朝,時間非常緊,再加上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所以部隊的後勤補給嚴重不足。冬衣、糧食、槍彈等裝備只能隨人員同車出發。進入朝鮮後不久,沒有空中支援的部隊遭到了美軍空襲,只能就地疏散撤離。一隻糧袋裝了6斤大米和6斤高粱,是一個人28天的口糧,然而物資在轟炸中被毀,他們就只能勉強靠短棉衣和凍硬的土豆,在零下40度的惡劣環境中維持基本生存。
可是,與他們交戰的美軍卻擁有現代化裝備、豐富的補給,和強大的空中協同作戰能力。美軍的航母艦載機在地面呼叫的引導下快速攻擊,轟炸場面十分慘烈。
七連第一個任務就是護送電臺和譯電人員前往志願軍總部。通訊能力和裝備的不足,在當時一直是我軍面對的難題。而在力量對比懸殊,後勤補給不足的情況下,志願軍依然擊敗了強大的對手。如此,我們才更能理解戰爭的悲壯和勝利的殊為不易。
我們是依靠著什麼奪取的勝利呢?影片刻畫了一組有血有肉,有個性,甚至有“私心”計程車兵們。本以為“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的伍千里,從一次次戰爭中活下來的梅生、“雷公”雷睢生等老兵,還有不敢殺敵的新兵蛋子伍萬里……他們本來各有各的新生活,卻最終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以命博命、以戰止戰,比不了武器裝備,但鋼鐵般的意志力捨我其誰。
伍萬里一開始參軍時渾身帶刺,集合時被訊號彈嚇得一激靈,從沒經歷過戰鬥的淬鍊;雷睢生是七連這次入朝資歷最老的兵,百戰而生,有勇有謀。七連和兄弟部隊經過血戰消滅了美軍北極熊團,未及喘息,空襲接踵而至。為了大部隊的安全,“雷公”毅然駕車馱著指示彈飛馳遠去,用自己吸引美軍的火力……正是戰爭的磨鍊和老兵的幫助,讓伍萬里逐漸從一個漁村頑童成長為七連“第677名”戰士。
連長伍千里儲存著一本名冊,戰士們的名字都寫在上面,如果犧牲了,名字就會被框起來。當伍千里一頁一頁往前翻時,受到震撼的不僅是年輕的戰士們,影片之外的我們,亦情難自禁。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對於這群戰士來說,正是因為認清了生命的意義,才能毫不畏死,正是因為懂得和平的可貴,才選擇義無反顧。
觀影結束時,包括我在內的相當一部分觀眾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看著片尾字幕,回味著這部英雄讚歌。理解何為英雄,才能致敬英雄、學習英雄,繼而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成為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