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悠長而美好的假期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方式,享受親子時光,講述假期故事。
或許此刻,你正在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數學老師自創的數獨遊戲,或者你正在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英語老師研發的“翻翻書”,又或者你正在向家中長輩表演武術操,還有可能在和爸爸PK籃球……
你的假期是怎麼過的?
無論你們在做哪件有趣的事情,只要有爸媽、有親朋好友的陪伴,那你假期一定是有甜甜的味道。
這也是我們所期盼的。教育一定是由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努力構築的。
因此,趕在國慶假期前,我們的“湘湖薈”開講了,我們想與爸爸媽媽們一起建構一個良好的家校溝通平臺,緊密家校合作,聽聽你們關心什麼,焦慮什麼,又在期待什麼;我們也想讓你們知道,學校在思考什麼,學校在做什麼,我們如何同頻共振,讓孩子的教育1+1>2。
一年級家長代表圓桌會
一年級,家長代表圓桌論壇,家長代表暢所欲言。
你們說,清晨校門前那一抹紅,如同陽光一般映照在孩子們的臉上,校長門口的迎接是孩子們早早起床的動力;你們也看到,夜幕降臨,老師辦公室燈火閃亮,那是點燃寶貝們心中的一束光。
一年級的寶貝們像是破土而出的筍芽兒,習慣的養成如何分步走?學習怎樣按階段實施?興趣課怎麼提現最大效能……你們的發言聲聲有禮。
你們關心的吃、行、學,我們都分外在意,你們給的意見與建議,我們記錄並反饋。
葉翠微校長認為,教育是一種用心的投射,需要家校攜手。他說,幼小銜接要警惕短板效應,追求系統達成;習慣養成要警惕認知陷阱,追求日進月新;“雙減“之下要警惕從眾心理,追求長線成長;家校溝通要警惕負面傷害,追求育養合一。
課間,我們被孩子環繞,甚是幸福
新學校、新學生、新家長,“新”的碰撞燃起的是心的信念與愛的迴響——
我們的家長很睿智,願與我們共建家校的成長平臺;我們的家長夠前沿,願與我們共商學校的數字建設;我們的家長懂教育,願與我們共議教育的未來方向。
七年級家長課堂
七年級,家長課堂+晚修體驗,這一晚你們一定在感嘆,孩子都在如此努力,自己一定不能拖後腿。
“教育是扶持生命向著一個高遠的目標生長。”
老校長們以經驗告訴你們,中學的學習該是怎樣的,家庭、學校應該如何共同發力,為孩子的高質量學習助力。
悄悄地看一眼晚自習,認真學習的模樣真好
“習慣比成績更重要。”這一句話,分量很重。
李土祥校長總結的十大習慣,認真的你們做好了筆記,利用這個假期,與孩子一起琢磨琢磨,制定一張作息表,改變可以從今天開始。
走進教室,開啟孩子的作業本看看,聽聽任課老師的講解、分析,你們感慨良多。
你們說,看到作業層次的區分有基礎、有提升,看到老師的教授方式循序漸進,心安了;你們說,看到所有任課老師們的辛苦付出,看到學校學習氛圍非常好,放心了;你們說,要讓老師帶著孩子們去更高的學府走走看看,我們要一起進步。
感謝你們的體諒與理解,感謝你們的尊重與支援!
爸爸媽媽互相助力
當教育迴歸學校與家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結成聯盟。
我們的家長很謙遜,願與孩子共學習;我們的家長很團結,願與班級共進退;我們的家長很開明,願與學校共成長。
七年級每週讀書分享會,讓孩子走上“舞臺”。
每一天,我們都在見證著孩子的成長!
當我們緊緊拉起手,抱成團,明確各自責任,建構起對彼此的信任,那麼我們的家校共建一定是能走得長遠且成功的,孩子的教育也就不是紙上談兵。
行文至此,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利斯基的一段話一直在耳畔迴響:
孩子就是這樣,從母親和父親——從母親怎樣對待父親,父親怎樣對待母親開始,逐漸認識人的世界。孩子正是由此形成了關於善惡的最初的觀念和概念。
在一個有教養的家庭裡,父母關係融洽、志同道合,能很好地理解對方的話語、思想和觀點,就連極為細小的情緒變化都能彼此察覺;他們慷慨,友善,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父母展現在孩子面前的一切,都使他確信人間的美好,使他心境平和,心胸坦蕩,是他能毫不妥協地面對一切不道德、反社會的醜惡現象。
我們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為教育影響孩子,這是我們應該永遠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