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線,不用我多介紹了,老玩家奉之為開啟耳機潛力的終極法寶,新玩家在幾次受挫之後很自然的認為其是智商稅,而即使在二手市場,不同層次不同來源的耳機線也不乏同時存在著高價的十分離譜與低價的十分離譜的產品;總之,這是一個十分看重經驗同時也和經驗關係不大的市場,即使是大邪神也很少輕易出手,也幾乎不會在耳機評測的正文明確推廣某款耳機線,官方升級線除外;即使是官方升級線,也會存在兩個巨大的問題,其一便是價格普遍較高(因為包含了很多的品牌溢價),其二便是適配性不一定能保證,後者比如一根線專門為某款耳機設計,其他路數的耳機大機率會很難適配這款線的調音。
事實上,目前為止,大邪神並沒有一個破局之法,也無法像耳機套一樣直接出一系列橫向盤點的文章,耳機線相對而言很貴,且質量參差不齊,技術門檻低,即使花大價錢買什麼頂級耳機線寫給大家嚐嚐鮮,其中的無論是耳機還是前後端配置都無法做成百分百的保障,更不用提所謂“升級”的效果了。
時至今日,大邪神在耳機線上的金錢投入都沒有耳機方面的一成,在相關方面實在稱不上那種怎麼都不會翻車的大佬,也不敢就單一耳機線為我的讀者們帶來自以為是的評測,只不過尚且能分享自己的一些經驗,大家若是對本系列文章的內容有所期待,那麼也就是從這一角度出發。
本系列文章,應餘音品牌的邀約,體驗其最新出爐的耳機升級線,只寫鑑賞不敢寫評測,只說“改善”不敢說“升級”。使用的耳機也是大邪神最近所常聽的、具有典型調音偏好的耳機,也會根據在監聽風格下的前後端音色,來為相關耳機線的特質來做出判斷與搭配方面的推薦。當然,萬語千言也只是一家之言,如果各位讀者在閱讀相關文字時候有不同意見,也歡迎留言討論,只是注意言辭便好。
餘音釋出了四款耳機線,大邪神拿到了其中三條,我給他們起的名字,分別是鍍金線、彩虹線和細銀線(很遺憾粗銀線樣品不足,不過也給了大邪神更多精力去認真分析已有的三條線)。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下這張群內巡迴活動下的截圖。
直觀看來,三條線都有著非常棒的質感,拿在手裡都是非常有分量,可見其中都是下了真材料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訊號。可能這時候會有朋友會有顧慮:這麼重的線我怎麼帶出去?事實上,正如大邪神之前分析過一種耳機品類,那便是面向家用臺式耳放的具有極其優質聲音潛力但卻十分難推的這種耳機,我稱之為“家用入耳塞”——大邪神在某些程度上實在是不太喜歡這一品類,然而,當考慮到越來越多家用場景與戶外場景的混合需求,與包括大邪神在內的眼鏡黨,同時包括外國旗艦也將較高敏低阻作為新的耳機和耳放的設計風向,仔細想想,現在的我實在是認為“家用入耳塞”,真的將會是一種潮流。
所以,這其中有些線價格很誇張,且重量真的不輕,即使是在本文三條線外選購耳機線的時候也一般跳不出這個圈,而這類線可能真的從一開始就只是“相容”攜帶場景,主要還是面向非攜帶場景,在一個環境更加穩定的條件下使用,同時前端裝置足夠發揮其全部價值。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需要明確的前提。明確了這個,大家才不會受到誤導而盲目入手高價還不便捷的耳機線,花錢不說還滿足不了個人需求——不讓大家在這種小而關鍵的地方走不必要彎路,這便是大邪神寫下這段話的希冀之一。
當然,當我們在正文第一篇分析細銀線的時候,也會就著這跟很“攜帶”的線,簡要分析一下一根便於攜帶的線需要滿足怎樣的條件,就是說,如何因對不同場景的需求分析自己需要怎樣構造的一根線。所以,本系列文章可能不僅僅侷限於三根線,而是大邪神在選擇線材時候的諸多心得的彙總,乾貨穿插在內容中。
在正文放出之前,可以做一個簡要總結:私以為這一次餘音出品的耳機線還是比較厚道的,適配性還確實是不錯,顏值也能打,在同價格段的DIY線材中素質方面沒有明顯差別,同時畢竟是有保障的品牌的出品,在售後和產品穩定性這各種方面所擁有的保證也是不可忽視的購物體驗部分。可以說拋去了餘音的品牌溢價這部分,這線確實有點東西。
至於選購,還是開頭的那些話,大邪神沒有任何底氣可以為任何耳機任何前端產品打包票說這根線適合什麼什麼,單純從感官上來說,產品符合價位預期,聲音裡面有東西同時也遵循最基本的調音的邏輯,沒有一味的凸顯什麼“差異感”因此可以搭配絕大部分無論是有無其獨特個性的耳塞子,因此從產品設計角度而言不可謂不清醒,是大邪神本人所支援的設計道路。此外,單純從產品的質感方面,這一批的餘音產品是讓人能夠感覺到其誠意,能讓我在體驗過程中有著相對而言愉悅的效果,這便是我認為的玩產品最佳的狀態。
寫到這裡,必然還是得提及那句大實話:如非必需,毋增需求。在玩耳機中尤其是耳機線這樣不貴不便宜的部分,切記理性消費。
本篇鑑賞與分享的內容框架便大致如此,敬請期待後續的詳細評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