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聆聽挪威HEGEL H120合併式放大器,我便被它純淨的音質和強大的驅動力所折服。它好到什麼程度?我只能說,從其外形、價格和功率來看,您根本想象不到它能厲害到這種程度,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它的外形、價格和功率妨礙了您對其實力的正確認識!
大家都知道用最簡單的線路和儘量少的功率管有利於做出最好的聲音,因為這樣音訊訊號經過的元件少,也無需擔心多管並聯推輓所造成的配對、協調問題,失真、噪聲、損耗都是最小的,這正是高保真所追求的目標。Threshold和Pass Labs的創始人、音響大師Nelson Pass所創立的另一品牌First Watt正是這種設計思想的體現。這種設計的放大器的音質毋庸置疑,唯一欠缺是功率小、驅動力不足,這讓它在搭配方面受到限制,而HEGEL H120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它每聲道只使用一對東芝2SA2121/2SC5949功率管,這在先天上就有細緻、通透的優勢;其次,H120使用HEGEL專利的失真處理模組,而且是最新版本的SoundEngine 2,可獲得比傳統設計低得多的失真度,特別是對消除造成“電晶體聲”的瞬態互調失真特別有效,因此H120的聲音特別純淨、寧靜;第三,SoundEngine技術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阻尼係數特別高,令H120的阻尼係數超過2000,對音箱具有很強的控制力;第四,H120的供電充沛,儘管它的額定功率只有75W/聲道(8Ω),但它內部卻有一大一小兩個環形變壓器,大的給輸出級供電,小的給輸入級和電壓放大級供電,而且每個變壓器都是左、右聲道分開獨立供電的。HEGEL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那是因為輸出級和輸入級、電壓放大級對電流的要求是不同的:前者需要大電流,後者不需要大電流,但對電流的穩定性非常敏感。HEGEL這種做法非常嚴謹,而很多對手其實是忽略了這個問題,只用一隻變壓器來負責全機各個部分的供電。不僅如此,H120還有高達40000µF的濾波電容做能量儲備。
目前,H12在國際上已獲得多項榮譽:《Hi-Fi News》“2020/21年度最佳合併式放大器”、《Hi-Fi Choice》全五星評價、StereoNet“2020年度最佳產品”……那麼在實戰中H120又有多厲害呢?我曾用它驅動ATC SCM11,當時我看著SCM11異常溫順的樣子,猛然間產生出一個對H120的想法就是——“還是忘了它的功率數值吧!”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能找到可挑戰H120底線的音箱。這不,這次在雜誌社的幫助下又找了三款音箱:捷克XAVIAN(詩韻) Perla、德國Odeon Audio(奧丁) Midas、德國Fischer&Fischer SN/SL 70。它們能挑戰H120的底線嗎?我非常期待。
XAVIAN Perla
這款箱據說用原木製成,邊角渾圓、紋理清晰,能看到木板拼接的痕跡,有著很強的“木”味,讓我想起了當年的Dali“皇太子”和現在的Diapason。Perla的靈敏度為88dB,標稱阻抗8Ω,從指標上看對放大器還是比較友好的。果然一開聲,H120便完全掌控了Perla。此刻的Perla發出圓潤、飽滿的聲音,我不能說Perla完全沒有音染,但出來的聲音就是親切動聽。
播放李健《溺愛》專輯中第一首《遙遠的天空底下》,李健的嗓音是柔情萬種的,甜味、水靈靈的滋潤成份油然而出……我不禁想——“這還是我印象中以精確、嚴謹見長的HEGEL嗎?”這種頗似膽機的韻味似乎說明系統中並沒有H120的存在。但後來仔細一想就覺得這是非常合理的現象,因為現在的H120的聲底幾近透明,而且沒有癖性,不像KRELL、Mark levinson、McIntosh、ACCUPHASE等放大器有著強烈的個性,只要系統中有它們存在,出來的聲音總會帶有其特徵性的烙印。我現在聽到的只是Perla的本底聲音,而H120好像隱形了一般,只負責把Perla推好。難怪現在對於HEGEL放大器有這麼一種共識——“只管選擇自己喜歡的音箱就行了,而完全不必考慮放大器方面的因素”。這可以說大大降低系統搭配的難度,有了HEGEL放大器之後只需將焦點放在音箱身上即可,而不必像以往那樣還需要考慮功放是否能推好音箱、功放和音箱揉合出來的聲音是否合自己口味等諸多問題。
說實在的,這時出來的聲音太好聽了,我打破了以往測試時每張唱片只聽一首曲目的慣例,忍不住又繼續聽到第二首《露天電影院》,在開頭部分我聽到了吉他弦“滾動”的效果。就旋律而言,《露天電影院》並不突出,但李健那充滿情感的聲音還是將我帶回兒時在大操場看電影的情景。那時難得放一回電影,一旦有電影看人們便奔走相告,銀幕的正面天還沒黑就早已坐滿黑壓壓的人群。我們一群小孩不可能和大人擠,個頭矮又容易被擋住,於是基本上都是跑到銀幕的背面去觀影。這樣看除了清晰度稍差一點外,感覺還是會有點怪,比如上面的人總拿左手寫字,字型需要在腦海裡翻轉一遍才知道寫的是什麼,不過這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反正那時也沒識幾個字......這樣的經歷估計80年代後的生人都沒嘗試過了。
接著我又選了一首爆棚的曲目,那是RCA版本、由Daniele Gatti指揮羅馬聖切契里亞音樂學院樂團演奏的《羅馬假日》中“競技場”。H120讓Perla很輕鬆就爆起來了,而且可以說達到了在它其體積、低音口徑下的極限。就能量感而言,這時的Perla已經填滿了二十多個平方的空間,大鼓的衝擊力和銅管樂器的穿透力一點都不缺,如果將音箱遮起來,您也許無法相信這是來自這麼小的一對書架箱的重播效果!就樂器的表現力而言,我能感受到絃樂群的“陰影感”,能捕抓到圓號、大號在低頻部分的“顫動”效果;音場呢?音場左、右兩側的樂器結像早已超出了音箱的間距,可以在音箱之外、後方約1.5米的牆角出現,我想若不是有牆角“阻擋”的話,Perla的音場還可以更寬。
Odeon Audio Midas
Odeon Audio Midas是對號角箱,標出來的靈敏度高達95dB。號角箱靈敏度高,貌似很好搭配,但真的是這樣嗎?號角具有“放大”作用,在易於驅動的同時也會輕易曝光放大器的失真和噪聲,所以說要號角箱大聲很容易,但要好聽就不容易。一般的做法是選小功率膽機,這樣做中、高頻比較好聽是沒問題的,但失真、噪聲問題避免不了,而且遇到大口徑低音單元就沒辦法了,小功率膽機的驅動力和控制力都成問題,根本無法駕馭好這隻大低音,白白浪費了它的威力。大功率電晶體機驅動力和控制力好,但聲音容易偏粗、硬,不夠細膩、靈動。以這對Midas為例,聽說也不好搭配,即使配上某Hi-End品牌200W的電晶體合併機仍覺得高頻偏多、偏亮,中頻不夠寬鬆。這樣的話,也許音質好的小功率電晶體機是較合理的選擇,但前提是驅動力和控制力一定要好,因此我很想知道H120搭配Midas的效果。
播放李健的《遙遠的天空底下》,李健的嗓音圓潤,那Midas這種圓潤感和剛才的XAVIAN Perla的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Midas是帶有陽剛氣質,而Perla是陰柔的。但不管怎麼樣,此刻我並沒有覺得Midas高頻有偏亮的問題,而且人聲也是凝聚的,同時寧靜的背景也能映襯出伴奏鋼琴晶瑩的“霧氣”,讓我靜下心來細細欣賞。Midas的一個突出優點是李健的嗓音中氣十足,很開揚開放、無拘無束,也許這就是它作為號角箱的優勢吧。
相信這種優勢對播放交響樂是有利的,果然在播放《羅馬假日》“競技場”一段時,H120讓Midas火力全開、活力四射!只聽那大鼓、定音鼓富有衝擊力,低頻表現不僅很結實,而且鼓猛擊的時候有明顯的“下墜感”;而且低頻的清晰度、層次感也令我滿意,比如某一次鼓的敲擊,之前我聽到的是一隻鼓在響,而現在我卻能聽出是排成一排的幾隻鼓在響,Midas成功地將它們“分離”出來!銅管樂器同樣輝煌燦爛,穿透力出色而不刺耳,而在圓號、大號發出較低沉的旋律時,我不僅能品味出其中的潤澤感,還分明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低頻鋪墊。搭配結果一目瞭然,H120可以讓Midas輕鬆地火爆起來,暢快地發出其應有的氣勢和能量,H120的驅動力和控制力用在Midas身上可謂“大馬拉小車”。
Fischer&Fischer SN/SL 70
Fischer&Fischer SN/SL 70這款書架箱為什麼最後上場呢?因為這是全場最貴的音箱,據說要賣5萬多,而且聽說也是很難推的一款箱,我自然就想在最後一刻能有一款音箱能對H120提出挑戰。Fischer&Fischer的箱體用板岩製成,有“石頭箱”之稱,據說箱體諧振極低,這是我欣賞的。SN/SL 70的靈敏度為86dB,標稱阻抗4Ω,看起來對放大器確實不太友好。個人一向認為小箱比大箱在功放方面要求更高,在驅動不足的情況下,小箱的低頻會幹癟枯瘦,中頻則單薄內凹,低、中頻的缺失會讓高頻突出尖銳,這樣的聲音肯定不會好聽。那麼現在就讓SN/SL 70挑戰一下H120吧。
還是播放李健的《遙遠的天空底下》。在開聲兩分鐘之內,我就對H120完全放心,因為這時SN/SL 70呈現出一種健康而堅定的聲音,開揚大氣而能量充沛,也沒有絲毫不自然的地方。此時的重播效果和之前的搭配毫無共同之處,H120再次隱形,現在出來的就是SN/SL 70本底聲音。秉承德國音響設計傳統,它的風格理性、嚴謹,您可以不喜歡這種風格,但不能不承認它是偏向中性、精確的。SN/SL 70的音染極低,不過大部分燒友還是喜歡帶一點點渲染的聲音,這正如人們會喜歡較現實更豔麗多彩的畫面一樣。但如果站在理性的角度,我不得不承認SN/SL 70是一款優秀的音箱。這款音箱的透明度很高,背景達至“冰清玉潔”的程度。李健的歌聲凝聚紮實,密度出色,沒有半點多餘的脂肪。這並不是說SN/SL 70的聲音是冰冷的,在H120的驅動下我也能感受到人聲的“肉感”和樂器的韻味,不過這些都是錄音中本來就存在的,而非靠箱體諧振來製造出暖烘烘的效果。
在H120強有力的支援下,SN/SL 70還展示出它另一項優點,那就是它擁有安定、紮實的重心,能構建出一個剛毅清晰的立體框架來,這是好音箱的另一顯著特徵。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呢?平庸的音箱所搭建的框架是不清晰的,頂多是一個以圓木搭成的框架,而SN/SL 70的框架則是用方正的不鏽鋼條搭成的,這對於一款這麼小的書架箱來說更加不容易。在如此高的透明度下,各種細節無需刻意強調、堆砌便整體性地湧現出來,這種展現方式是自然的、全方位的,這同時也是H120的細節表現方式,相比之下某些對手的細節表現方式是細碎、片面的。比如在《露天電影院》這首歌曲中,我不僅能聽到吉他弦“滾動”的效果,而且還能聽到吉他手在用食指和中指彈撥出主弦律的同時,用無名指揉弦技巧又製造一陣如霧氣般的諧波,這在之前是完全聽不出來的,在H120的協助下SN/SL 70成功地將它們分離、萃取出來!
再播一段“競技場”,在H120的驅動下SN/SL 70“爆到七彩”,無法相信這是一臺每聲道只用一對功率管的功放推出來的效果!銅管樂器的聲音凝聚而具有穿透力,大鼓敲擊時能量則有“壓”下來的感覺。關鍵是在大聲壓時,這套組合的背景還非常寧靜、漆黑,沒有一絲火氣,這就是低音染、低失真所帶來的獨特體驗,值得好好珍惜。
結論
透過這次搭配,HEGEL H120合併式放大器準確地展現出三款音箱的個性,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都不加掩飾,而且每一套組合的聲音風格全無相似之處,H120彷彿隱形,只是默默地把這幾對音箱推好。透過這次測試也進一步印證了H120是“巨人殺手”的實力,以其2萬元左右的售價,我歡迎任何4萬元以內的對手來和它比拼。至於這次測試的結果,我還是有些失望,因為這幾款音箱仍不足以挑戰H120的底線。我真心期盼這個挑戰者的出現,它將會是誰?ATC、PMC、Dynaudio還是JBL的大號角?我拭目以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