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已經是中高階家用投影領域的主流解析度,但網路上影音發燒友們對於4K投影機的爭論也從未停歇,更是有人將目前市場上的入門級4K投影統稱為“假4K”,事實真的如此麼?
4K投影機的原生與非原生
4K投影機的確有原生與非原生的區別。原生4K很好理解,投影機晶片能夠完整顯示830萬畫素;非原生4K投影機則晶片尺寸更小,是通過後期技術實現的超高畫質顯示。
以行業主流的DMD晶片為例,德州儀器有一項專利叫做XPR技術,在投影機工作時,顯示晶片的微鏡會進行位移,從而讓小尺寸晶片呈現更高解析度。比如0.66吋的晶片原生解析度只有2716×1528,但投影時它會以120Hz的頻率對角位移,因此呈現出的畫質就達到了4K標準。
3LCD投影機也有類似的影象增強技術,這項技術讓兩張獨立的1080P影象相互重疊,然後經過專門影片處理,從而呈現出更高畫質的畫質。
雖然是通過後期技術實現的超高畫質,但非原生4K投影機也可以完整展示3840×2160解析度,符合國際電信聯盟的定義,因此成它為“假4K”並不正確。而在市場端,目前行業內還是以非原生4K產品為主流,可以說普通使用者有條件入手的都是非原生4K投影機。
非原生4K投影效果如何
從效果來說,原生4K投影機的畫質要比非原生產品更細膩一些,但差別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德國某網站曾對它們進行過深入測試,測試效果如下圖。
從左至右依次為:1080P、TI的XPR技術、原生4K(圖源HEIMKINORAUM)
從圖中可以看到,非原生4K的畫質可以說完爆傳統的1080P。但與原生4K相比,它的銳度還略有欠缺,特別是對於細節的把控上,原生4K顯然更出色。
作為評測編輯,原生與非原生4K投影機我都接觸了很多。我個人的感受是,單從肉眼來看二者差別不是很大。可以說非原生4K已經做的足夠好,即使在百吋大屏上也能呈現出清晰細膩的畫質,足夠滿足普通家庭使用者的觀影需求。
非原生4K為何成為主流
非原生4K為何能成為行業主流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價格。確實對於消費級產品來說,拋開成本聊技術只是天方夜譚。
目前市場上入門級原生4K投影也要3萬元以上,有的產品甚至售價超過20萬,對於普通使用者真的“高不可攀”。在市場的另一端,隨著消費群體的擴大,非原生4K投影則一路走低,今年618有的產品已經跌破了7000元。
短時間內,這一市場格局也不會發生變化,原生4K投影機依舊只限於影音發燒友這一小眾人群,我們普通人肯定是與它無緣相見。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前面已經給大家介紹過,非原生4K投影已經足夠出色,作為家用顯示終端綽綽有餘。如果你追求大屏觀影,完全可以入手一臺。
寫在最後: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倒是覺得非原生4K投影是理想與現實的妥協,從而推動家用投影市場迎來了全新的4K時代,也讓更多的人有條件享受超高畫質百吋大屏。
(777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