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當中運動損傷幾乎不可避免
尤其是肩關節和膝關節
杭州是一座熱衷運動的城市,“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白堤、蘇堤上,錢江兩岸的繽紛櫻花雨中,到處可見運動的人們,他們代表著健康新風尚。
運動要注意保護自身健康。有資料顯示,一個人一生當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一次以上的運動損傷,尤其是肩關節和膝關節首當其衝。
骨科診室這些病人增加不少
以跑步運動為例,它吸引了無數愛好者,有的人穿上運動鞋連熱身都來不及做就加入了跑步行列,美其名曰“重在參與”。但是你知道嗎?每次長跑賽事後,骨科診室都會增加許多膝關節出問題的病人。
為什麼膝關節這麼容易損傷?
因為它有兩大特點:
一方面,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每天都要承受人們日常活動帶來的週而復始的磨擦與衝擊,更不用說爬樓梯和爬山時那相當於5-8倍自身體重的負荷;
另一方面,膝關節還有極為精巧的結構特點。膝關節有許多走行方向各不相同的肌肉、韌帶和肌腱,各司其職,或協同或拮抗,才能讓關節可以自如地發力、伸屈、旋轉,而且動作極為協調;密佈在關節內的本體感受器又讓下肢的活動非常精確,經過長期嚴格的專業訓練,甚至可以讓運動員有一條可以“拉小提琴”的腿!讓人不禁感嘆造物之神奇。
然而,膝關節某種程度上來說又是脆弱的。
它有三個我們在臨床上要反覆打交道的重要結構——半月板、軟骨和交叉韌帶。
半月板和軟骨起到傳遞負荷和緩衝的作用,光滑的軟骨還能讓關節的磨損降到人體可以接受的範圍,而交叉韌帶更是起到了膝關節前、後方向和旋轉時的維持穩定的作用。可以想象,任何一個結構的損傷和破壞,都會帶來膝關節功能的嚴重影響。
休息後感覺好轉不去醫院
小心關節疼痛找上門
在我們的診室裡,見到最多的就是籃球和足球運動帶來的韌帶與半月板撕裂。
在比賽中損傷往往出現在突然的跑動變向、單腿落地不穩或者對手頂膝和衝撞等動作時,此時韌帶或者半月板的力學承受能力的極限被突破,於是發生了撕裂。受傷者會感到突然的關節劇痛,無法站立,甚至有錯動感並聽到響聲。這個時候一般已經無法繼續運動,只好下場休息。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冷敷的好處,但很多人會因為嫌麻煩而忽略去醫院檢查的環節。傷者在休息一兩週後感覺一天天好轉,行走自如了就以為恢復了,於是又開始運動。但後面他會發現,自己的關節經常容易扭傷,而且漸漸不能發力,不敢起跳和支撐。這種情況,其實極有可能就是韌帶和半月板出現了損傷。而沒有早期治療的結果就是關節持續不穩定,損傷逐漸擴大化,慢慢地,關節疼痛就找上了門。
你的膝關節準備好了嗎?
那麼如果不是運動愛好者,是不是就不太容易出現膝關節問題呢?
也不見得。現在很多人平日裡幾乎從不運動,卻突然心血來潮拉幾個好友爬一天的山,或者到了週末難得休息,就在健身房玩命運動一番,我們把這種人叫做“週末鬥士”。
還有比如夏天到了,好多女孩子因為膝關節痠痛走進醫院門診,原來她們趕在夏天前為了好身材開始超量運動,結果關節一下子就不好了,這就叫過猶不及。沒有循序漸進,也會弄壞膝關節,因為你的關節還沒有準備好承受這樣突如其來的重任。
正確的做法是,任何運動都要充分熱身,科學鍛鍊,循序漸進。出現較嚴重的關節扭傷要立即採用RICE方案,即停止運動(REST)、冰袋冷敷(ICE)、區域性壓迫(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
之後還需要及時就醫,找到運動醫學專科醫生,接受相應的影像學檢查如磁共振等,不要貽誤治療時機。
肩關節活動範圍大也不穩定
50歲以上人群近一半有肩袖病變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也是最不穩定的關節。肩關節活動範圍更大,比膝關節更靈活,所以也特別容易產生各種病痛。很多人都知道“肩周炎”、 “五十肩”的叫法,說明以前的人們早就在試圖解釋肩痛的原因,現在我們知道,不少錯誤的經驗常常導致患者在治療中誤入歧途。
比如,40到70歲之間都有可能發生上述所謂的“肩周炎”或者叫肩關節囊周圍炎,但多半在50歲上下發病,疼痛可以是來自一次小的拉傷,甚至無緣無故產生,但卻進行性加重,以致關節活動範圍越來越小,不能自如地洗澡、穿內衣。
很多人會選擇忽視它,認為也許慢慢會好起來,可是很多時候事與願違,病情仍然在加重。雖然,這是一個自限性的疾病,意思是很多人在經歷痛苦的一年到一年半後慢慢會改善,但現代工作節奏太快、生活壓力很大,很多人對於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已經很難讓他們忍受長時間的功能障礙,因此,一定要及時接受醫生指導。
另一方面,很多肩痛實際上是來自於肩袖的病變。在50歲以上的人中,很可能有接近一半的人都會有肩袖的病變,而且這個比例隨著年齡增大逐漸增加。
肩袖損傷或者撕裂,是圍繞著肩關節的幾塊重要的肌腱出了問題,也許是源自老化退變,或者是反覆的過肩活動,也許僅僅是一次不起眼的外傷。損傷最多見的部位是岡上肌腱。
肩袖由四根肌腱組成,每根肌腱損傷都會帶來不同的肩部症狀和功能障礙。其中,最常見的肩袖病變是岡上肌腱腱病或者撕裂。
肩袖撕裂往往會帶來疼痛,尤其是夜間,還有上舉無力的問題。有些病人長期受到無法忍受的肩痛困擾,夜夜失眠,來到診室的第一要求就是“幫我截了肩膀我不要了!”
雖然生活中像這樣肩部嚴重疼痛的並不太常見,這是因為很多肩袖損傷並不見得一定會產生症狀。尤其是在早期,往往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使之得到控制而不至於困擾人們的生活。因此越早看醫生,就越有機會得到準確診斷並得到及早治療。
而大部分情況下,早期的醫學干預,譬如康復訓練、理療、消炎鎮痛藥物治療等,就能夠讓大多數病痛得到緩解甚至恢復,從而避免最後走到手術這一步。
此外,年輕人的肩關節運動損傷還包括肩關節不穩定或者脫位,初次脫位如果發生在20歲之前,那麼日後再次脫位的機率在90%以上。所以,不要以為醫生復位或者自行復位後就萬事大吉,一定要諮詢專科醫生,採取對今後生活影響最小的治療方法。
科學指導、循序漸進
適可而止、持之以恆
運動醫學針對的都是愛運動的年輕人嗎?其實不然。只要是上了一定年紀,都會面臨運動損傷。四五十歲以後,身體的協調性、平衡性、肌肉和韌帶的強度都會出現明顯下降,一些看似無風險的運動也暗含著損傷可能。所以,運動損傷是個全年齡段的問題。
當然,膝、肩的問題,在一部分病人中也可能會越來越嚴重,這時就需要專科醫生強力介入,透過手術解決問題。
好在現代醫學發展飛快,而浙江的運動醫學和微創手術又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精準的關節鏡和靈巧的雙手下,我們不僅可以做到半月板修復和成形,還能韌帶重建和肩袖修補——把斷裂的韌帶用別的組織替代重建並固定起來,斷裂的肩袖則可以透過在肩關節內植入錨釘,拉回斷裂的肩袖組織使之重新癒合,重新變得有力。
而且這些複雜的操作都是在“鑰匙孔”裡完成,絕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做到當日手術當日或者翌日出院,透過數月的康復逐漸恢復日常生活,這就是現代醫學發展帶給我們大家的好處。
運動醫學是一門新興又熱門的學科,知識更新快,對手術裝置和手術技術要求非常高。運動醫學崇尚功能至上,早期康復和重返運動的理念,正在越來越多地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任何運動健身,都要遵循“科學指導、循序漸進、適可而止、持之以恆”的原則。今後我們不僅要在臨床上精益求精,更要在運動損傷的預防上下更大功夫,多做科普宣傳,讓百姓的日常運動更科學、更安全!
戴雪松
浙大二院骨科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全國委員,浙江省運動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骨科菁英會運動醫學專業主席。從事骨科工作近三十年,多次國外深造經歷。目前主要從事髖、膝關節置換術,肩關節鏡、關節軟骨損傷治療以及膝關節半月板、前後交叉韌帶損傷的關節鏡下重建和等各種運動損傷的微創治療。
來源:浙大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