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秋的一天,迎接幾位從西藏來的記者,已過鮐背之年的祝雲華老人非常激動。她用鑰匙開啟抽屜,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小木盒,向記者展示她珍藏的東西——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祝雲華奶奶佈滿老繭的雙手來來回回細細撫摸著紀念章,這枚紀念章對她而言意義非凡,不僅是黨和國家對她奉獻西藏的肯定,更是她見證祖國強大併為之驕傲的榮耀。
祝雲華,1930年2月出生,重慶萬州人。入伍之初,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十八軍衛生部工作。1951年2月,時年21歲的祝雲華隨著十八軍後勤第四辦事處從四川邛崍出發踏上了進藏征程。
“當時雅安到拉薩的康藏公路正值修建期間,汽車根本開不進去,當地老鄉的生活物資都是靠犛牛、馬匹運輸,而我們也是全程負重行軍。”聊及當年進藏時的情形,祝奶奶坐直了身子,“食品短缺、山高路險、氣候多變、高寒缺氧,進藏路上,時時刻刻要面對危險乃至犧牲。當時,十八軍擁有近百名紅軍時期的骨幹,不少人形容進藏艱難程度是第二次‘長征’。”
2021年,距離當初進藏已過去了70個年頭,祝雲華奶奶卻清晰地記得,進藏路上,四兩炒麵和一小截蛋黃臘,就是每名戰士一天的口糧。“當精神戰勝了物質時,你就戰勝了一切敵人,更何況是小小的飢餓感。”祝雲華說。
祝雲華記得,1951年3月,隊伍行至金沙江邊時,目光所及之處,全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的江面上既無橋樑也無船隻。提著心,吊著膽,祝雲華和戰友們坐上了直徑不到2米、一次只能承載四五個人的牛皮筏子,為了保持平衡,她和戰友們緊緊地挨在一起,一動不動。祝雲華回憶說,坐著牛皮筏子過金沙江,就像漂浮在大江上的一片樹葉,被江水不斷拋起、跌落,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祝雲華還記得,在崗託鎮附近雪山上宿營的那個晚上,她和衛生部的另外兩個女同志搭好帳篷後,3個人就鑽進去休息了。夜裡,天降大雪,積雪壓塌了帳篷,並在帳篷上面蓋了厚厚的一層“雪被”。行軍途中的勞累,讓3個人對帳篷的坍塌渾然不知,竟在“雪窩”中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天亮了,同志們四處尋找,才發現她們的帳篷被雪埋了。最終,靠著戰友幫忙,才把她們3人從厚厚的積雪中刨了出來。
1954年,經老首長介紹,在昌都丁青縣辦事處行政科工作的祝雲華和來自河南的入藏戰友王泉海結為夫妻。1957年,祝雲華調到陝西咸陽公學(現西藏民族大學)教書。1959年,為追隨丈夫的腳步,祝雲華選擇放棄在咸陽的工作,來到了自然環境更惡劣、條件更艱苦的阿里地區日土縣,從事婦聯工作。
祝雲華回憶說,在日土縣工作期間,她和同事的工作主要在基層,騎馬下鄉是家常便飯,一天下來,屁股被馬背磨得疼痛難耐,像著了火。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下了馬後,兩條腿抖得厲害,根本站不穩,更不知道該如何走路了。
為了更好地宣傳黨的政策,祝雲華幾乎走遍了日土縣的每個角落,和農牧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用真心換來了老百姓的尊重和喜愛,也與農牧民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人們習慣性地稱呼她“阿佳老祝”。
2013年,祝雲華的孩子來拉薩旅遊,一路上,他們將沿途看到的風景用照片或影片的方式分享給了祝雲華。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影片,直擊祝雲華的內心,“我想念西藏,想念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現在西藏發展得這麼好,好想再回到西藏看一看,再聽他們喊我一聲‘阿佳老祝’!”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