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取得政權後,對八旗子弟的優厚待遇遠遠高於漢人的,那時候政府還準備有一筆專款來養著這些貴族子弟。
開始的時候八旗子弟還是驍勇善戰的,後來清王朝,勵精圖治,天下太平了,這些人也就沒什麼事可做了,朝廷也想辦法安置了一部分人,不過大多是一些虛職,有名無權或者說有個頭銜幹著閒差事罷了。
這些個八旗子弟,就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慣了,甚至於到後來,有的人,拉不了弓,騎不上馬!
1601年,努爾哈赤創立“旗”制度。滿洲軍隊分成了黃、白、紅、藍四旗,後來又加上了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四旗擴充為八旗並享有特權。
在這一制度下的庇護下,久而久之,八旗子弟到最後可謂是不務正業,甚至還幹起了雞鳴狗盜之事。唯一不改的就是那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
老舍先生說過,他對八旗子弟的生活十分的熟悉,對此也是十分的厭惡的。那些八旗子弟的生活是十分奢侈,驕奢淫逸的,很擅長鬥鳥鬥蛐蛐,對於國家政事,卻是一概不問。由於他們地位高於漢人,這些八旗子弟偷賣軍糧,偷賣鎧甲,還放高利貸,什麼來錢快的活都幹,弄到錢了,就去抽大煙,妓院找窯姐,去賭錢……
誰知道後來革命爆發的時候,這些個八旗子弟根本就不堪一擊,落荒而逃。
【八旗子弟提籠架鳥】
《清稗類鈔》有記載,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提籠架鳥,八旗們養的鳥要體現出身份來,所以還專門劃分了,鳥的種類,有南鳥和北鳥之分,北鳥叫起來悠揚婉轉,種類分為百靈、紅子、畫眉、黃鳥、藍靛顏、紅靛顏、柞子、胡伯勞等;南鳥的外形可人,以觀賞為主,種類有鷯哥、白玉鳥、鸚鵡、珍珠鳥、芙蓉鳥、沉香鳥等,可以說,有的八旗子弟把鳥看的比人還親,因為那是他們身份的象徵和炫耀的資本。
在乾隆年間,鳥籠的製作工藝達到鼎盛。匠人們別出心裁的挑選材料,不光要有形美,還要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要在鳥籠上鑲嵌各種玉石點綴,從而使鳥的叫聲和金屬籠具產生共鳴,悠揚悅耳,已達到彰顯身份的目的。
【八旗子弟吃喝玩樂】
說起吃,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早上起來漱口後,必須要沏一杯高末,然後吃早點,一般有燒餅,玉米麵粥。到了吃飯的點,必須要有酒肉的,然後還要有幾樣小菜順順口。晚飯的時候吃完是必須要有一些瓜果和紅果醬的。
以至於形成一種吃法“打春的春餅,夏天的井拔涼,秋天的肉包,冬天的混沌。”
旗人特別重視歲時,“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吃餃子也是吃兩指在上,八指在下的,喝的片湯必須要薄而透亮,來客人必須要準備盒子菜!
由於滿人祖先長期居住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滿人對羊奶,馬奶還是比較喜愛的,後來由於漢文化的融入,茶葉和奶結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奶茶。
清朝的宮廷茶宴,以精緻,富貴,高規格為標準,多以瓷器為茶具,皇室則要鑲嵌金玉。
再後來,八旗子弟喝茶既保留了宮廷喝茶的儀式感,也加入了自己的特色,他們在皇室愛喝的花茶之中衍生出新的花樣——半發酵茶。
他們喝最多的是蓋碗茶,相對坐著品茶時雙方以遮口為敬,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桌椅,再要一盤點心或者剛出爐的燒餅,邊喝邊聊大天。
當然八旗子弟更喜歡的是打茶圍,所謂打茶圍就是去青樓找窯姐喝酒,聊天,吃點心。
這些個八旗子弟,往往有錢了,就來尋歡作樂,找窯姐,有的是抽著大煙還不忘帶上自己的相好,每月的月錢,早早的就沒影了。
當然在大清朝的落寞下,有的滿族女人為了生計,也去青樓賣肉換錢。
街上多如牛毛的煙館,許多八旗子弟沉迷其中,吞雲吐霧,或坐或躺,手裡捧著茶杯,也會叫上戲子來助助興,就是沒個人樣!
溫飽思淫慾,正是由於好的條件,才會讓八旗子弟喪失了戰鬥力,理智,鬥志。這也是這群人的悲哀,甚至到後來,有很多人不得不以乞討為生。
如果自己會一門生計,絕對不會淪落成這樣!
【總結】
歷史的車輪已過去,回望舊事,慶幸我們身處在一個偉大時代,豐衣足食,吃穿不愁,我們的下一代的物質生活條件還要豐富,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把這些事情講給我們的下一代聽,希望他們不要好逸惡勞,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