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觸道德經到理解道德經到時間道德經已經屈屈七八年了,三十歲接觸道德經之後,恍然間,道德經的智慧如此了不得, 道德經完完全全顛覆了我的三觀,道德經的智慧完全不同於儒家的仁義,禮信,捨生取義,威武不屈,三綱八目等思想,也不同於法家和兵家的強權,法制,詭詐,剛猛,霸道,也不同於縱橫家的機變,善辯,權術等。
道德經的智慧更通於大道,是一種倒推思想,逆向思維,倒做法則的思想,可以理解為一種辯證法,弱變強,強而恆強的思想。道德經有些像太極拳,不善於形,更善於借力打力,借物打物,借時(時間)打空(空間),是一種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思想。
道德經的思想可以用兩個字說:反成,用三個字說:果導因,用四個字說:道法自然,用五個字來說:多米諾佈局。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意思是:想要收束它,必須暫且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增強它;想要廢黜它,必須暫且興舉它;想要爭取它,必須先給予它。這就叫做不引人注意的明道陽謀,是柔弱戰勝剛強的機理所在。魚不可以離開深厚的水體而生存,國家的有效力的憑恃不可以輕易展示於人。
所有原因就是老子瞭解世界一切法則:反者道之動。天下大道就是:事物永遠存在對立矛盾,陰陽轉化屬性,一切事物都是動態的對立屬性運動轉化的。因而物極必反,物壯則老,後來者居上,興盛衰亡,小則變大,大則變強,強則變亡是一切不變的真理,這個就是道。基於以上原因,這一切變化的根本,都是道的調節作用,最終目的達到動態平衡。因此,我們為人處世,一方面不能脫離根本,如同魚不能脫離水,另一方面,不能違背道的規律,也就是物極必反,物壯則老,物強則毀,盛極而衰,水滿則溢,天地不全的真理,因而對於團隊的管理者,不能使用粗暴的管理方式,對於國家的統治者,不可以輕易對人民使用武力,否則,後果很嚴重,你越是裡暴力,收穫的可能就是更大的暴力反擊。後果可能是顛覆性的,原因很簡單——反者道之動。這就是道的規律。那麼如何處之呢?老子給了答案,柔弱勝剛強,柔弱保持盈。
為什麼老子會說“柔弱勝剛強”呢?
倒不是說柔弱和剛強硬碰硬,正面衝突會勝出,而是說,柔弱的事物,內斂而不外耗,可以更好的聚集能量,獲得更多的生機與發展可能,可以轉化為發展壯大的力量,比如小草柔弱,能在石頭縫隙裡生長,嬰兒柔弱,每天都在生長茁壯。
而剛強的事物,受到的阻力也就更多,慢慢的消耗自身能量,呈現減損的趨勢,也就失去發展的機會,慢慢的,自己就衰敗瓦解,打個比方,石頭堅硬,但是如果到處撞擊,自己也會受到的反擊力量,慢慢的也容易讓自己粉碎。越是強大的事物,越容易從自身出現問題,不需要對手反擊,自己就危機四伏,這也正是老子所說的“將欲弱之,必固強之”的原因之一。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正所謂:天道忌盈,也就是說,柔弱的事物,可以得到天道增益,而強硬的事物,會受到天道的減損,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越是蠻橫無理,粗暴強橫的,天道給它的懲罰就會越猛烈。
這個世界,大部分人都是順序而為,按照邏輯來做,以為越強橫,越霸道就越有力量,越使用力量力量也就越強大,其實力量不是輕易使用的,使用一次就要一招制敵。97%的人按照“力量,順序”來賺錢,3%的人按照“反成,低調”來賺錢。
3%的人賺了97%的人累計賺到的錢,這就是所謂天道高人!
無道者必受天罰,有道者無往不利,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能於世俗的喧囂繁華之中,安守內心的平靜喜悅,體會自己內心的快樂與富足,就是與道同在,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高人,才能活得灑脫,沒有牽絆,不受虛名浮利的桎梏與束縛,說到底,一輩子不長,沒必要活給別人看,何須問是非成敗,最難得自在人生。
道德經不教人如何以強制強,而教人如何以弱勝強,老子更像是開了悟的天神,他透過小草,水等不起眼的自然物來悟道了凡人如螻蟻,如果不能像水和小草一樣處世,必然早亡,老子在書中說,小草很不起眼,但是它卻能在縫隙中茁壯成長,為何呢?因為:第一,它很低調,不露鋒芒,顏色很普通,所以無人理睬,無人採摘,所以它能充分成長。第二,它很柔軟所以它的適應力很強,在哪裡都能慢慢長出來。第三,它很堅韌,給點陽光和雨水就能茁壯成長,不需要過多的水分和陽光,些許陽光和水分就能讓它慢慢成長起來。所以人應該像小草一樣,低調,柔弱,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