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們的上古神話中,有一位非常神秘的大神,他的地位極其地顯赫,在神話史中的作用也非常地重要,是上古神話較早時候主宰神國的最高統治者。然而,非常奇怪的是,這位大神不僅鮮為我們現在絕大部分人所瞭解,而且僅僅只在山海經和已經流失海外的楚帛書中出現過有關他的記載,此後就幾乎看不到任何記錄這位大神的文字。
那麼這位神秘的上古大神究竟是什麼來歷,又是因為什麼原因突然銷聲匿跡了呢?今天的文章,咱們就來掰扯掰扯他的故事。
神秘帛書中的記錄
02
在美國的賽克勒美術館裡,至今仍收藏著一件來自我們祖國的稀世珍寶,它的名字叫做“楚帛書”。這件帛書詳細地記錄了戰國時期楚國人的創世神話,內容詳盡圖文並茂,堪稱是罕有的稀世珍品。
1942年9月的抗日戰爭期間,幾個土夫子從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墓中把“楚帛書”盜掘出土,隨後被古董商人蔡季襄獲得並收藏。
1946年,MG特工柯強用卑鄙手段從蔡季襄手中騙走帛書,並於同年偷運到美國,自此國寶楚帛書流失海外至今未歸。
正是在這件國寶中,提到了上古神話中一位神秘的大神帝夋,而帛書也是現存除了山海經之外唯一提到過這位大神的先秦古籍,帛書中說到:
在天地之間仍然籠統昏暗,沒有太陽和光明的時候,太陽神帝夋誕生了。他得到了黑白青赤黃,五棵神木的精華,獲得了無與倫比的神力。隨後帝夋與他的妻子們誕生了太陽和月亮,並且命令水神“共工”啟動十個太陽的執行,從此就有了黃昏、黎明、白天和黑夜。
除此之外,帝夋還命令火神祝融,平定了天地四極,並且制定了天地人神的秩序。從此以後,一年四季按時流轉,眾神各自履行職責、風雨雷電和日月星辰始終能夠規矩有序。所以說,這位神秘降臨的帝夋,是我們上古神話史上一位不折不扣的創世級別的大神。
太陽和月亮之父
03
另一部記錄了大神帝夋的先秦古籍,是山海經。
《山海經·大荒南經》中說: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
上古神話中,帝夋有三位妻子,娥皇是其中的一位。山海經中說帝夋和妻子娥皇一起,誕生了三身之國。傳說那裡的人都長著一個腦袋,但是卻有著三個身體。三身之國的人都姓姚,以黍shu為食物。
如果各位看官老爺覺得帝夋和娥皇所生的這個三身之國很神奇的話,那就還有點太早了,因為帝夋和另外兩位妻子所生下的孩子更加是讓人們驚掉下巴的存在。
《大荒東經》中說:東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羲和國的女子羲和,也是帝夋的妻子之一,正是她生下了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十個太陽。也就是說,十日傳說的十日,全部都是帝夋的兒子。
“日母”羲和很疼愛她的孩子們,常常會在甘淵裡為太陽們洗浴。每天早上還會親自駕駛著六條龍架著的神車,護送其中的一個太陽從扶桑出發一路向西,一直護送到“悲泉”才獨自返回。
相對於日母羲和的慈愛,日父帝夋對自己的兒子們卻要苛刻的多。傳說中當十個太陽同時出來作亂的時候,帝夋親自賜給神射手羿“彤弓素矰”,下到人間射下了九個太陽,大義滅親平定了人間的災禍,這就是流傳很廣的“羿射九日”的神話故事。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又說到:“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常羲也是帝夋的三個妻子之一,她生下了十二個月亮。和“日母”羲和一樣,“月母”常羲也很疼愛她的孩子們,常常為月亮洗浴。而我們後來耳熟能詳的那位月中仙子嫦娥的神話原型,就是這位帝夋的妻子、月亮的母親,常羲。
太陽和月亮,在上古人們看來,不僅僅代表著時間的執行,更加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神秘力量。而在神話中,帝夋作為太陽和月亮的父親,他的神聖地位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帝夋與三個妻子和各自的孩子們,組成了一個龐大而重要的神國大家庭,但是根據山海經的大荒東經、大荒南經中大量的記載我們才發現,這位大神帝夋的子孫後裔還遠遠不止這些。
大神的超級家族
04
大荒東經中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
這個中容之國同樣也是大神帝夋的直系後裔。
書中還說: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此外還有: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
大荒南經中還有:帝俊生季釐,故曰季釐之國……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 有人方耕, 名曰叔均。帝俊生稷, 稷降以百穀, 稷之弟曰臺璽xi, 生叔均。
以上提到的中容之國、司幽之國、白民之國、黑齒之國、季釐之國、西周之國,再加上帝夋與娥皇所誕生的三身之國,與羲和所生的十個太陽,與常羲所生的十二個月亮,一起組合成了上古神話中一個龐大的超級家族。
在大荒東經中提到的中容之國、司幽之國、白民之國、黑齒之國,雖然食用的主要食物各不相同,但是他們之間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山海經原文叫做“使四鳥”:豹、虎、熊、羆。羆是熊的一種,就是現在常說的棕熊。
關於這四鳥為什麼是豹、虎、熊、羆,一直以來有很多種說法,比較主流的認為“使四鳥”指的是一種射禮,豹、虎、熊、羆分別指的是用四種動物的毛皮製成的射靶,代表的是射禮中的最高等級。而善射和鳥崇拜的確又是東方古東夷部落的兩個重要特點。
這不得不讓我們聯想起,東夷神話的重要大神,五帝之一的少昊,曾經在遙遠的東方建立過一個以鳥為官的神秘國度,那麼他們之間會不會有什麼特殊的聯絡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帝夋就是古東夷各個部族所共同崇拜的地位最高的大神,也是在黃帝一統天下之前的遠古神話中,神國的最高統治者。
遠古神國統治者
05
在山東省日照的暘谷旅遊風景區的天台山上,有一座巨型石人頭像,據當地人傳說是帝夋的頭像,當地人稱它為石祖像。
西側的天台山極頂被稱為夋臺。山下堯王城遺址中的墓葬都朝著天台山的方向,象徵著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建立的東夷古國對大神帝俊的崇拜。
山海經中說:有五采之鳥,相鄉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採鳥是司。
意思說的是:有一種羽毛五彩斑斕的鳥,常常會相對翩翩起舞。它們是帝夋在下界的朋友。帝夋在人間的兩座神壇,就是由這些五彩鳥來管理的。而這種所謂的“採鳥”,極有可能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說起的鳳凰。
大荒北經中說到:丘方員三百里,丘南帝夋竹林在焉,大可為舟。
在北方的荒野中,有一座帝夋的竹林。這片竹林中的竹子非常巨大,只需要把竹子斬下一節,刨開之後就可以做成一條船。有好事的研究者說,用這竹子做成的船,就是我們上古神話傳說中的“諾亞方舟”。
其實不然,在我們上古神話中幫助伏羲女媧躲過大洪水的,既不是竹子也不是什麼“諾亞方舟”,而是現在我們在菜場裡都能夠見到的-葫蘆。
從神話的角度說起來,我們這些華夏的兒女們,的的確確稱得上是一群葫蘆娃。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個神秘而非凡的大神帝夋,在神話傳說中究竟又是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的呢?
不知道什麼原因,山海經裡對於大神帝夋的外形樣貌沒有任何的描述,而在惜字如金的楚帛書中更找不到與此有關的記錄。那麼關於帝夋的樣子,就成了一個大大的謎團。
因為帝夋是古代東夷後裔殷族人所奉祀的天帝,所以在甲骨文中稱之為高祖夋。
他的甲骨文形象,畫的是鳥的頭,獼猴的身子,只有一隻腳,手裡似乎還拄著一根柺杖。夋字,在古代有行走緩慢的意思,所以這個甲骨文所描繪的似乎是一位長著鳥頭,人身或者猴身,但是腿腳不方便,拄著柺杖的老者形象。
鳥,一直都是東夷文化中的重要崇拜物件,山海經裡多處和帝夋相關的描述中都提到了鳥,所以如果這位大神如果長著一個鳥頭的話,也是一點違和感都不存在的。
在《山海經》裡,有關帝夋的記載多達十六處,排在後面的是十五處的顓頊,黃帝十處,炎帝四處,帝嚳三處,帝堯二處。關於帝夋的內容數量不僅排在了第一名,甚至比大名鼎鼎的炎黃二帝出現次數的總和還要多。
但是,記錄帝夋的內容只集中在《大荒經》和《海內經》中,到了山經和海經裡,帝夋就突然消失不見了。並且在現存的先秦古籍中,再也找不到關於他的哪怕一個字的記錄。
神秘消失的帝夋
06
帝夋的子孫後裔除了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些之外,還有很多遍佈于山海經中的東南西北各地,在造船、造車、歌舞、樂器、音樂、種植等各個方面,都創造了留下文字記錄的文明。應該來說這麼大影響力的一位大神,在後世一定會廣泛流傳。但奇怪的是,在海內經之後這位大神就乾乾淨淨地消失在了文字記錄中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對他知之甚少的重要原因。那麼帝夋為什麼就突然神秘消失了呢?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說一說那部先秦的神書《山海經》。
從大的類別來區分,《山海經》可以分為《五臧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和《大荒經》。根據目前的考證,《山海經》成書的順序從早到晚大概為《大荒經》、《海內經》、《五藏山經》、《海外經》。
有關帝夋的神話,僅僅只出現於《大荒經》四篇與《海內經》一篇中,也就是說帝夋在山海經中出現的時間比較地早。
在《大荒經》中,帝夋的地位無可匹敵,毫無疑問是神國的最高統治者。而在《大荒經》中的黃帝,比起帝夋來,似乎還只能算是一個配角。書中只簡單地記錄了黃帝的兒子苗龍,是犬戎的祖先;孫子始均,是北狄國的祖先。但是到了《海內經》,黃帝的地位開始扭轉,成為壓倒一切的存在。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巨大的變化,在《大荒經》中記錄的一場上古神戰,為我們揭曉了答案。
《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說: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沒錯,這就是上古最著名的兩場神戰之一的,涿鹿之戰。
這一戰中,黃帝戰勝了蚩尤,並讓自己的得力干將應龍殺死了蚩尤,為一統華夏掃平了最後的障礙。那麼問題就來了,黃帝打蚩尤和帝夋又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蚩尤的部落就是東夷族的一支,而且是當時東夷各部族的中堅力量。隨著東夷的另一位重要首領少昊,遠離紛爭偏安一隅在遙遠的東邊經營自己的神秘鳥國,能夠領導東夷聯盟與黃帝在黃河中下游一較高下的,就只剩下蚩尤部落了。涿鹿之戰,蚩尤戰敗,少昊被黃帝收服,並且替黃帝安撫管理戰敗的東夷各部族,黃帝一統華夏的局面已經正式形成了。
在大荒經中,東夷聯盟崇拜的大神帝夋的地位最高,經過涿鹿之戰,到了海內經中黃帝的地位開始替代帝夋的位置,但是海內中仍然有見帝夋的記錄,可見這個時候東夷聯盟並沒有徹底被瓦解。但在山經和海經中,帝夋就再也沒有被提及,說明這個時期華夏一統的局面已經全面確立並且成熟。上述的這個變化,體現了帝夋從最高神到逐漸消失的完整過程。
至於背後的原因,存在著這樣一種觀點:在當時古代封建社會中神話必須合乎統治者的需要,為了建構有利於華夏一統和發展的新世系,為了從歷史角度為大一統社會找到依據,如果不消滅東夷聯盟的帝俊神話,便不能確立華夏聯盟的黃帝世系。
所以後代的儒士與史家們想盡辦法,採用改頭換面法、移花接木法兩個再造大法,將帝俊的名字從神譜中抹去了,一代遠古大神帝夋也就這樣被逐出了神壇。至於上述的觀點對與不對,就讓各位觀眾朋友們自己去評判了。
對帝俊神格的徹底消滅,主要是透過創造五帝之一的帝嚳來完成的,以帝嚳取代帝俊,將其更名改姓,並進行事件的移植嫁接,最終就將大神帝夋徹徹底底地從神話史上抹除了。如果不是碩果僅存的《山海經》,和偶然被發現的楚帛書的話,我們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在遠古的東夷文化中,還存在過這樣一位重量級的神國統治者。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帝夋故事的話,他神格湮滅的過程恰恰告訴我們,我們的上古神話史很有可能就是一部殘缺不全的上古史,而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神話人物和故事,有可能曾經真的存在過。
喜歡上古神話故事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上古神話那些事系列文章和文章,我是隻說自己觀點的大臉怪,謝謝您的觀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