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段歷史距今已經有近兩千年了,其中不少英雄豪傑還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其中《三國演義》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由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執筆的作品,一經出版百年的時間經久不衰,一句耳熟能詳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彷彿窺探歷史發展洪流的規律和奧秘。
三國這一段故事的歷史只有兩百年不到,在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正所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文中塑造了太多讓人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英雄人物。
後漢呂布,蓋世無雙,神勇過人;一世奸雄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宰相,實則是賊,更是雲“只可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
周瑜公周瑾,玉樹臨風,才智過人,卻三次謀害孔明不成,最終被氣死,只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於世間。
英雄猶如過江之鯽,今天要與諸位討一位英才,他計謀不輸司馬懿,智超臥龍武壓趙雲,為何在三國中對他的描寫稀疏平常,甚至是個菜鳥?是他時運不濟還是不得作者喜歡,或是另有原因?
自古英雄出少年
曹真在魏國的地位究竟到了什麼程度,民間會流傳著“曹真不死,便無司馬”的說法,曹真究竟能否擔得起這樣的名號?東漢末年分三國,最後的一統天下,確實司馬父子笑到了最後成為大贏家。而曹真嚴重限制了司馬懿家的奪權,只有他死後,司馬懿才真正的站到了權力的巔峰之上。
曹真的謙虛是美名遠揚的,他從不擺親王的架子,不會輕賤窮苦百姓的生命,這樣“接地氣”的為人風格,或許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
曹真並不是曹操的親生兒子,他的父親響應曹操號召,從民間招兵買馬準備打仗的過程中被地方官吏殺害;史書中也曾經記載他父親是為救曹操而被殺的。
結果就是,曹操對這個遺孤起了惻隱之心,收他為義子,取名曹真。
自古英雄出少年,曹丕不到十歲便會騎馬射箭,隨軍打仗。曹真同為一起長大學習受教育的兄弟,大概也是這樣的。
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的武才逐漸顯現出來,據說曹真力大無窮,有次外出打獵,一隻老虎對曹真緊追不捨,他回頭一劍,弓響老虎應聲而倒,被射中要害,可見其武力強悍。
常勝將軍威名遠揚
曹操將他放到最得力的猛將部隊,虎豹騎營。在曹操在世那些年,曹真數次參加西線戰事,軍功赫赫,從未嘗過敗績。
而自己的好兄弟曹丕繼位之後,他更是得到了重用,因為對西線戰事的瞭如指掌,更是成為了鎮西大將軍。轉年,曹真打敗胡人大軍,保衛河西安全,重新打通西域絲綢之路!
《魏書》有云: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
想必當時戰報傳到都城洛陽,曹丕大笑:我運籌帷幄,龍門虎將在外決勝千里,裡應外合相得益彰,大獲全勝繳獲物資無數,天佑我大魏。
這樣的收穫,曹丕怎麼可能不滿意?曹真在魏國的威懾力,屬實是在司馬懿之上的,曹真生病彌留,不久於世時,司馬懿才開始逐漸掌握住權力。
再說令人聞風喪膽的諸葛臥龍,苦等了多年的戰機,在曹丕死後,諸葛亮想趁魏國內亂局勢不穩,發起進攻一統天下。
但是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所率的蜀軍,是完全被曹真吊打的。諸葛亮還因此上書,申請降官職,自領責罰。
曹真與諸葛亮第二次交鋒,依然佔得上風。曹真作為大將軍,不負所托,先是派出了張郃大破蜀軍,又在箕谷擊敗趙雲,鄧芝幾名將領。還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一時軍中信心大漲,氣勢迫人。
曹真第二次交鋒,推算出了諸葛亮下次進攻會攻打陳倉,於是他排兵佈陣,增加守衛,果不其然諸葛亮二次北伐包圍了陳倉,幾萬蜀軍,在用兵如神的諸葛亮帶領下硬是無法攻破只有一千多人的陳倉,諸葛亮無功而返。
天妒英才,豪傑短命
曹真策劃反攻,領兵出征,計劃進攻蜀漢,奈何天公不作美,時運不濟,趕上了連綿大雨,一路上棧道都沖垮了許多。都沒有到達作戰目的地,只走了全程的一半,被朝中大臣聯名反對,命令曹真撤軍。
或許是曹真精心策劃的大戰未能如願開展,他落下了心病,回到魏國之後便生了一場大病,一直不見起色,第二年就去世了,一代驕雄就此落幕。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曹真死後,諸葛亮便尋找到了機會東山再起,多次戰爭都吊打司馬懿,所以司馬懿也被人諷刺“畏懼蜀猶如畏虎”,同樣的,沒了曹真制衡,司馬懿也走上了權力中心,成為巔峰之上的人物。
司馬懿的文韜武略,本文小編不多做討論,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司馬懿深知養生之道,他作為人生贏家,勝就勝在活得久上面,熬死了諸葛亮,耗死了曹真,敵人都出局了,自己可不就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麼?
可能看到這裡,諸位會有點疑惑,既然曹真是如此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為什麼在我們的印象裡就是籍籍無名的菜鳥呢?
這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根據史書記載所創作的小說體文學作品,和正史《三國志》是有很大差異的。
結語
小說的創作有很多作者主觀的評價在其中,比如貂蟬這個角色,歷史上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而羅貫中的重點主要放在三國曆史的前半程,所以對後期曹操的兒子們和各國的後輩們,描寫都削弱了很多,這才導致曹真給人留下平平無奇的印象。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詳略得當地刻畫三國人物,才使得三國演義成為文壇大作,若論文學價值《三國演義》屬實要高《三國志》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