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是指魚類的肉。魚的種類很多,主要的食用淡水魚包括鯉魚、草魚、鯽魚、鱖魚等,海水魚包括黃魚、帶魚、平魚等。具有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良好來源。
魚類種類繁多,大體上分為海水魚和淡水魚兩大類。不論是海水魚還是淡水魚,其所含的營養成分大致相同,只不過是各種營養成分的多少有所不同。俗話說“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魚肉”。魚肉味道鮮美,不論是食肉還是煲湯,都清鮮可口,是人們日常飲食中比較喜愛的食物。
魚肉美味又營養,吃魚有的好處多,但是吃魚需要適當適量,如果吃法不對,過量吃魚,會引起疾病,甚至會致命。
因為魚類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也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關節炎症。主要表現為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可使人的關節、結締組織和腎臟等處發生一系列疼痛症狀。痛風患者如果吃魚,會使病人病狀加重,甚至發生痛風腎病。
男子腎病一個月吃20多條魚,發生腎衰
案例:患者xxx,男,40歲,慢性腎病史。三個月前,因腎病綜合徵到醫院就醫,檢查發現尿酸 505.6umol/L,經過中醫特色治療及西醫西藥的綜合治療,病情控制穩定,相關指標明顯好轉,血肌酐恢復正常。尿酸降至487.6umol/L。只要按醫囑繼續用藥鞏固,病情會繼續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患者非常喜歡吃魚,上次出院前曾問醫生:“能不能吃魚?”。鑑於患者有低蛋白血癥的情況,醫生表示可以少吃點淡水魚補充蛋白。患者聽後,只記住了半句,認為吃魚好,能夠補充蛋白。於是回家之後,一天一條三斤重的鯉魚,放開量地吃,一個月的時間裡,吃了20多條魚。導致病情急轉直下,病情加重,到醫院就醫檢查,尿酸升到 833.8umol/L,血肌酐 723.6umol/L,尿蛋白升高,被診斷為高尿酸腎病,慢性腎衰竭。重新開始治療,不僅控制尿蛋白、肌酐等腎病指標,還要控制尿酸。而且發生腎衰後治療難度加大,發生尿毒症的風險增高。
醫生表示,由於腎臟代謝負擔加重,雖然補充蛋白,但是補得沒有漏出得多。血尿酸80%來源於人體細胞代謝後的廢棄物,20%來源於食物。如果進食高嘌呤食物如肉類、海鮮、動物內臟、濃的肉湯等,加上飲酒,尤其是啤酒,可使血尿酸快速增加。
腎病患者不宜過多吃高蛋白高嘌呤食物
專家表示,淡水魚本身蛋白質的含量非常高的食物,高尿酸患者平時可以適量地吃一些淡水魚,但不能多吃。淡水魚屬於中嘌呤物質,尿酸高的患者偶爾吃一些沒事。尤其是低蛋白血癥患者,鯉魚是很好補蛋白的食物。但是,如果大量食用,即使中等嘌呤的食物,也會吃進去大量嘌呤,使得本已受損的腎臟再次加重負擔,不能及時排洩過多的尿酸,從而導致尿酸升高。而且蛋白質需要透過腎臟代謝,過多食用高蛋白會加重腎臟負擔,使得受損的腎臟不堪重負,而加重損傷,導致腎衰。
而高尿酸血癥不僅會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腎結石、痛風性腎病和慢性腎功能衰竭,受損傷的腎臟同時又會影響尿酸的排洩,形容惡性迴圈。還可能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梗和腦梗等其它危害。因此,腎病患者應嚴格控制高尿酸血癥。
飲食上,在嚴格按照“低鹽、低脂、低糖、優質低蛋白”飲食的情況下,更應該“飲食有節”。
腎病患者這幾種食物不宜吃
1、高鹽食物。慢性腎炎的水腫和血容量、鈉鹽的關係極大。每1克鹽可帶進110毫升左右的水,腎炎患者如進食過量的食鹽,而排尿功能又受損,常會加重水腫症狀,血容量增大,造成心力衰竭,故必須限制食鹽,給予低鹽飲食。每日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4克以下,以防水腫加重和血容量增加,發生意外。
2、豆腐。慢性腎炎患者應該嚴格限制自己的飲食當中的豆腐。因為要有效地解除病痛慢性腎炎患者應該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以免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排洩困難,蓄積中毒。豆腐屬高蛋白食品,不應多食。
3、雞蛋。腎炎患者腎功能和新陳代謝減退,尿量減少,體內代謝產物不能全部由腎臟排出體外,若食用雞蛋過多,可使體內尿素增多,導致腎炎病情加重,甚至出現尿毒症。
4、楊桃。原本腎功能正常的人在飢餓狀態下,或者大量出汗後於短時間內吃進大量的酸楊桃汁,血肌酐會突然升高,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腎病患者若食用楊桃過多,其所含的神經毒素會使部分腎病患者出現神志不清、四肢無力和手腳麻木等症狀,甚至昏迷。
5、帶魚。帶魚的食用範圍很廣,但是慢性腎炎患者要重視減少自己的食用量。這是由於帶魚身上含有大量的脂肪與碳水化合物,在人體新生代謝後,會產生大量的水和二氧化碳,會加重腎臟的負擔,非蛋白氮在體內瀦留過多,可以發生尿毒症。帶魚含蛋白質高達18%左右,急性腎炎患者不宜食用。
6、辣椒。辣椒味道獨特,營養豐富,有促進消化、暖胃驅寒等多種健康功效。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了這種“美味”。辣椒素是透過腎臟排洩的,對腎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腎不好的人經常吃辣,會加重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