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通電下野,走向幕後。就在同一天,國民黨華北“剿總”副總司令鄧寶珊代表總司令傅作義,和解放軍正式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22日,北平城內的25萬國民黨守軍開始陸續撤出市區,接受解放軍的改編。
北平的和平解放,標誌著平津戰役的勝利結束,華北“剿總”不復存在了。東北“剿總”、徐州“剿總”也隨著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國民黨的完敗而撤銷。國民黨四大“剿總”中,就剩下白崇禧任總司令的華中“剿總”了。
1949年4月初,華中“剿總”改組為華中軍政長官公署,至此國民黨的“剿總”機構成為歷史。除了華中,國民黨又先後設立了西南、東南、華南三個軍政長官公署,加上在1948年設立的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共有五個長官公署。那麼,這五個公署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
代總統李宗仁走上前臺後,企圖用和談爭取時間,以達到其劃江而治的目的。既然要和談,“剿總”這個名字就不能再叫了,於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商量後,將華中“剿總”改稱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當然這是換湯不換藥,白崇禧無非是換了個稱謂,從白總司令變成了白長官。
蔣介石雖然下野,但是在溪口依然遙控著局勢,蔣軍的嫡系,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根本無法指揮了。這就導致,在長江防線中,以白崇禧為代表的桂系和以湯恩伯為代表的蔣軍,各自劃分區域防守,各自為戰。
在解放軍渡江前夕,白崇禧極力擴充,使得自己掌控的部隊超過了30萬,但副長官宋希濂在解放軍渡江後,執行了蔣介石將主力撤到川東的命令,導致白崇禧可用的兵力大減。
在“是戰是和”上,李宗仁和白崇禧產生了極大的分歧,南京解放後,李宗仁認為大勢已經無法挽回,想再度提出和談,不料在桂系骨幹將領參加的會議上,白崇禧極力主戰,將李宗仁晾在一邊,此時的白崇禧積極向蔣介石靠攏,昔日李、白之間的親密無間不復存在。
在桂林解放前一天(11月21日),損失了大部桂軍精銳的白崇禧和李宗仁進行了最後一次會面,李宗仁力勸白崇禧,說:“以我對蔣介石多年的瞭解,你去那裡都可以,但是千萬不要去臺灣。”
就在白崇禧猶豫的時候,桂系元老李品仙代表蔣介石邀他來臺灣,白崇禧認為蔣介石還需要藉助自己的軍事能力,最終沒有聽李宗仁的勸告,還是於12月28日飛往臺北。
到臺後的白崇禧被蔣介石免去了一切職務,只得了一個“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虛銜。此後,白崇禧處於長期被監視,蔣經國甚至派人專門在白崇禧的住所對面設立了一個派出所。這時的白崇禧後悔也來不及了,他開始了深居簡出的沉悶生活。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暴死在臥室,屍身發綠,死因不明,時年74歲。
西北軍政長官:張治中、馬步芳
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比較特殊,是和四大“剿總”同時存在過的機構,這是因為長官張治中不願意參與戰爭,所以蔣介石最終沒有設立西北“剿總”,而是將張治中任主任的西北行轅改稱為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張治中資歷很深,當過黃埔軍校的代理總隊長、軍官團團長,他和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陳繼承被稱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張治中是國民黨中少有的老實人,他一直和中共保持著友好的關係,鄧穎超曾評價張治中說:“文白先生是一位沒有同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軍人”。
一直謀求和平的張治中,在1949年4月初,作為國民政府和平談判的首席代表來到北京。渡江戰役發起後,張治中選擇留在了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張治中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人大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1969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
張治中留到北京後,國民政府下令免去了他一切職務,西北軍政長官一職引來了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的爭奪。
若在此前,蔣介石是斷然不會將西北軍政長官這個重要的職務給“三馬”中的任何一人,但是此一時彼一時,隨著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丟失了陝西的大部,蔣介石為了確保西南,決定讓胡宗南的殘餘主力進入四川。這樣一來,西北所能依靠的主要就是“三馬”的軍隊了,於是,蔣介石將西北軍政長官一職給了“三馬”中實力最強的馬步芳。
馬步芳的主力部隊是由他兒子馬繼援任司令官的青海兵團(轄第82軍、第129軍、新編步兵軍、新編騎兵軍),馬步芳就任西北軍政長官後,馬氏父子非常驕橫,聲稱要打幾個勝仗給廣州看(南京解放後,國民政府遷到廣州)。但是,在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有力打擊下,青海兵團主力在蘭州戰役中損失慘重,馬步芳在讓手下繼續頑抗的同時,自己卻乘坐飛機逃往重慶,重慶解放前夕,他又帶著家眷逃到了臺灣。
到臺灣後,由於馬步芳拋棄部下並且在逃走時帶走了撥付給青海兵團作為軍費的黃金,所以他受到各方彈劾,馬步芳清楚臺灣是不能再待下去了,他用2000兩黃金打點,得以離開臺灣前往沙特。在沙特,失去了昔日權勢的馬步芳,用多年來搜刮的黃金置辦了很多的房產,當起了寓公,1975年,病死於沙特,年72歲。
東南軍政長官:陳誠
1949年6月21日,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來到福州,耐人尋味的是,蔣介石並未進入福州市區,而是在機場的會客廳召開了軍事會議,在聽取了朱紹良、湯恩伯、李延年等人對軍情的彙報後,蔣介石又徵求眾人對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人選的看法。
原來,為了便於在東南及沿海島嶼進行抵抗,蔣介石決定設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會前蔣介石早就透出了準備讓陳誠擔任長官的口風,因此在會議,大家一致“推薦”陳誠。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說:“辭修當過軍政部長、參謀總長,對東南的軍政熟悉,是指揮排程的最好人選。”
陳誠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嫡系之一,向來有“小委員長”之稱,蔣介石在下野前夕,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兼臺灣警備總司令,讓陳誠為自己經營好臺灣這個最後的退路。
朱紹良是福建人,因此他本人和福州綏靖公署的其他福建籍人士,都不願意在福州和解放軍決戰,朱紹良更希望福州是不設防的城市。有了這種考慮,朱紹良對蔣介石堅守福州的命令是虛與委蛇,城防工事也是草草了事。本來以朱紹良的資歷,他這個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改任東南軍政長官是順理成章的,就是因為這些表現讓蔣介石對他非常不滿,這才決定讓陳誠擔任。
8月15日,陳誠被正式發表為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副長官是林蔚、郭寄嶠、羅卓英、郭懺、孫立人、湯恩伯六人。
陳誠就任不過二天,福州就解放了,緊接著解放軍席捲東南,10月17日廈門解放。陳誠這個長官,僅僅當了二個月,就丟掉了大部分的地盤。到了1950年3月,眼見除了臺灣之外,所佔不過一些島嶼,蔣介石只得無奈地下令撤銷了東南軍政長官公署。
蔣介石逃臺後,除了兒子蔣經國之外,最信任的就是陳誠了。陳誠在臺期間擔任過行政院長、國民黨副總裁、副總統等重要職務。1965年3月5日,陳誠在臺北病逝,年67歲。值得一提的是,陳誠的遺囑讓蔣介石、蔣經國很不滿意,因為遺囑中對於“反攻”是隻字不提,而是談到了祖國統一。陳誠死後,蔣氏父子曾讓陳誠的妻子譚祥按照要求修改出一個遺囑,但是被譚祥拒絕。
西南軍政長官:張群、顧祝同
蔣介石在下野前,將朱紹良調任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所留的重慶綏靖公署主任由張群接任。張群是蔣介石的結義兄弟,兩人公私之間的關係都很深,蔣介石讓張群接替朱紹良,就是讓他去幫自己經營西南。
1949年5月,西南軍政長官公署成立,張群任長官,錢大鈞為副長官,之後在解放軍進軍西南前夕,為了拉攏四川軍閥,蔣介石又將鄧錫侯、楊森、王纘緒、潘文華、孫震、唐式遵等人任命為副長官。
張群這個長官名義上可以統籌管理國民黨在西南數省的軍政,但實際上他的權力有限,更像是一個蔣介石在西南各省派駐的代表,負責協調事情,傳達蔣的意見。
當時蔣介石對雲南省主席盧漢很不放心,保密局長毛人鳳建議對盧漢實行“制裁”,顧祝同、胡宗南等人也建議蔣介石調動李彌、餘程萬的部隊武力解決盧漢。張群在就任西南軍政長官後,盧漢是西南的省主席中第一個站出來支援的,這讓張群非常感激,加上兩人私交也不錯,所以張群在蔣介石面前,極力擔保盧漢不會有問題,得以讓蔣介石否決了毛人鳳、顧祝同的提議。
1949年12月9日上午,張群從成都乘坐飛機來到昆明,準備勸說盧漢將雲南省府從昆明遷出,張群下飛機後就被盧漢軟禁。當晚,盧漢以張群的名義在公館召開會議,將前來開會的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第二十六軍軍長餘程萬、空軍第五路副司令沈延世、憲兵副司令李楚藩,保密局雲南站站長沈醉等人扣押,並於當晚通電起義。
不過,張群並沒有看錯盧漢這個人,盧漢發起起義是為了雲南人民免遭兵火,走向光明。在起義發起後,盧漢將張群釋放,張群從昆明飛到香港後又去了臺灣。到臺後,張群繼續獲得了蔣介石的信任,擔任“總統府秘書長”長達十幾年。1990年12月14日,張群病逝,年101歲。
顧祝同在張群前往昆明後,接任西南軍政長官,此時的顧祝同頭銜很多,還有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等職務,還一度代理過國防部長。
對職務眾多的顧祝同而言,西南軍政長官也只是臨時性的,實際職權由副長官胡宗南代理。都到這時候了,蔣介石用人還拘泥於資歷,你直接讓胡宗南當軍政長官又有何不可呢!
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顧祝同在當了十幾天長官後,乘坐飛機逃離成都前往臺灣。1950年3月,國民黨在西南的最後一塊基地西昌解放,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顧祝同是逃到臺灣的國民黨軍政大員中,少有的繼續受到蔣介石信任的人。1954年7月,顧祝同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此後還擔任國防會議秘書長等重要職務。1987年1月17日,顧祝同病逝,年94歲。
華南軍政長官:餘漢謀
在五個軍政長官公署中,華南軍政長官公署可以說是最沒有影響力的一個,實際的管轄區域只有廣東一省。
南京解放,國民政府遷到廣州,為了獲取餘漢謀等粵系地方派的支援,餘漢謀任主任的廣州綏靖公署升格為華南軍政長官公署,但這其實就是變了個稱呼,管轄的地盤和部隊毫無變化。
白崇禧曾經有一個將桂系主力撤到廣東,和餘漢謀合兵一處,共同在廣州一帶和解放軍決戰的計劃,不過這只是白崇禧的一廂情願,餘漢謀拒絕白崇禧的部隊進入廣東。
餘漢謀的華南軍政長官公署所轄的國民黨軍號稱有15萬,但有戰鬥力的不多。從1949年10月2日陳賡統一指揮的第二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和兩廣縱隊等部約22萬解放軍攻入廣東,到廣東全省解放,僅僅用了一個月。
廣州解放後,餘漢謀、薛嶽等人逃往海南,海南解放後,他們又逃去了臺灣。對於餘漢謀的表現,蔣介石非常的不滿,免去他一切本兼職務,只給了一個戰略顧問的頭銜。餘漢謀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在臺期間非常低調,整日以寫字畫畫、養花養草來打發時間。1981年12月17日,餘漢謀病逝於臺北,年85歲。
結語
國民黨在解放戰爭期間,先後設立的西北、華中、西南、東南、華南五個軍政長官公署,除了西北軍政長官公署設立於1948年,其他四個都是國民黨在逃臺的前夕,設立的軍政機構。事實證明,在民心大勢面前,這種靠玩文字遊戲不斷改變軍政機構的把戲,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