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以來,全球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中國電荒、歐洲氣荒、英國油荒,能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能源價格持續飆升。特別是國慶期間,布倫特原油突破80美元大關,創下7年新高,歐洲天然氣兩天就飆升了60%,漲勢難以遏制,海外能源價格集體大漲,通脹預期急劇升溫。本輪全球能源危機因何而起?是陰謀還是陽謀?能源危機預計會持續多久?對經濟和投資有何影響?如何才能正確應對?本文將從能源經濟、能源政治等角度系統分析,帶領大家更客觀全面認識本輪能源危機,並找到應對之策。
為何會爆發全球能源危機?根源是能源短缺
新一輪能源危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
英國正在遭遇“油荒”,不少司機持續排長隊加油,民眾瘋狂搶購燃油,主要是重型卡車司機大量流失,油罐車無人可開,導致燃油供應嚴重不足,超過四分之一的加油站無油可加。
歐盟正在經歷“氣荒”,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走高,相比去年低點,上漲了10多倍,荷蘭今年漲幅就接近4倍。“氣荒”,一方面,影響工業生產拖累經濟復甦,另一方面,影響居民生活,每年增加能源開銷400-500歐元,甚至有地區連過冬的天然氣都不能保障。主因是供應不足,歐洲天然氣庫存僅為總儲存能力的75%,遠不及近5年均值,庫存處於相對低位。
中國正在重現“電荒”,多地開始拉閘限電,已經從廣東福建、東三省、江浙波及到北京和上海,不僅要求工業生產限電限產、錯峰生產,甚至有地區已經開始對居民生活用電進行限電。既有政策驅動,8月發改委公佈有19個省市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被亮了紅燈,多個前期能耗雙控超標的地區加大限電限產力度,要求錯峰生產或者停產,甚至“開二停五”“限產90%”。當然也有供需因素,部分省份如近期備受關注的東北地區,就是因為煤炭價格飆升、電力供給不足而不得不拉閘限電。
整體來看,本輪全球能源危機的根源是供需失衡導致的能源短缺。從需求端看,雖是弱復甦,但需求相對旺盛,特別是在全球貨幣大寬鬆的背景下,海外需求還在恢復過程中。具體表現為主要經濟體PMI仍處於擴張區間,中國出口持續高位執行,外需保持高景氣,對中下游製造業形成支撐,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從供給端看,由於運輸和貿易成本增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再加上能源轉型遭遇青黃不接,加劇供需缺口,石油、天然氣、煤炭價格都創下階段性新高。
在此特別強調一下,本輪能源危機是全球性的,所謂的“陰謀論”和“一盤大棋論”根本站不住腳。近期市場有一種觀點,認為歐美正在聯合推升大宗商品價格,輸出通脹,而國內還在盲目擴張產能,國外再透過購買低價進口商品對國內進行“收割”。此次國內雙控雙限是為了控制產能、輸出通脹、爭奪大宗商品定價權。這種觀點存在明顯的邏輯漏洞:首先煤炭是中國自主定價的大宗商品,不存在爭奪定價權。其次本輪能源危機是全球性的,而非中國獨有。最後透過控制產能、抬高價格,國內通脹也會難以控制,這種自損一千傷敵八百的做法顯然不太明智。
能源危機預計會持續多久?短期很難有改善
本輪全球能源危機的本質是疫情後需求端修復快於供給端,再加上節能轉型客觀上造成了生產端的收縮,庫存本就處於低位,催生相關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基於多重均衡模型,能源價格從低位躍遷至高位後,會持續較長的時間。簡單介紹一下,多重均衡模型是向後彎曲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兩個交點,一個是高水平上的“均衡點”,價格處於高位,需求處於相對低位,還有一個是較低水平上的“均衡點”,價格處於相對低位,需求處於高位,也被稱為“低水平均衡陷阱”。
以石油為例,作為重資本重投入的資源行業,石油行業有著鮮明的特性,供給恢復相對緩慢,擴張產能需要較長的週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由於全球需求不足,疊加石油價格戰影響,OPEC一直維持不減產,石油行業資本開支處於高位,供應明顯過剩,油價持續低位徘徊。直到2020年下半年,全球需求開始恢復,但供給端則由於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石油價格戰導致原油供給縮減、勘探開發投入銳減,庫存處於相對低位,出現供不應求,再加上美元持續貶值,迎來戴維斯雙擊,多重均衡中的低位均衡發生逆轉,石油價格中樞持續上移,創下7年來新高,進入高位均衡週期。考慮到從增加資本開支到擴張產能需要較長的時間,疫後過境運輸較為複雜,當前庫存遠跟不上需求,彌合供需缺口還需時間,結構性供給偏緊問題依舊存在,預計高位均衡會持續2-3年,短期能源危機還會持續,很難有明顯改善。
對經濟有何影響?加大類滯脹壓力
本輪全球能源危機預計會持續幾年時間,可能會引發全球滯脹,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方面,加大“滯”的風險,工業生產受影響,經濟增速放緩。由於新一輪技術革命尚未發生,人口紅利逐漸消退,貨幣寬鬆視窗期已經關閉,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持續顯現,短暫的弱復甦已接近尾聲。疊加能源短缺的拖累、上游大宗商品大漲對中下游的擠壓,工業生產活動會受到不小的影響,進而對經濟形成拖累。
另一方面,加大“脹”的壓力,通脹預期升溫,制約寬鬆的空間。由於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引發了市場對通脹的擔憂,中上游成本增加,將會加劇供應鏈危機,會進一步推高通脹壓力。美國8月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4.3%,增幅創30年以來新高,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3.6%,也是3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倒逼美聯儲加速Taper。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把握兩條主線
當前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陣痛期和疫後經濟的減速期,全球能源矛盾突出,能源危機還在持續升溫,類滯脹風險加大,金融市場承壓,建議降低風險偏好。這樣的背景下,權益投資的機會並不多,如果想要小倉位參與,可以關注兩條主線:一是受能源危機影響較小、相關對度較低的行業,比如前期調整幅度較大、估值相對合理的消費板塊,特別是剛需消費。二是長期受益於能源危機的新能源板塊,廉價能源時代已經結束,清潔能源時代正式開啟,把握產業升級的結構性機會,比如新能源、光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