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題記
透過觀看這次電影《長津湖》,我深有感悟.對於沒有經歷過那些烽火歲月且出生於新時代的我們來說,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確實很難意識到當時的英雄是多麼偉大,在他們背後又是付出了多少鮮血才捍衛住中國的領士。可如今當代的青少年很容易被那些所謂的抗日神劇影響,認為當一個英雄是很簡單的。在民間有一句俗語:“三等功站著拿,二等功躺著拿,一等功家人拿。”這句話雖然稍顯誇張,但卻真實反應了要拿到一等功成為真正的英雄是何其困難!在英雄的背後又有多少心酸與無奈?真心希望現在的電視、電影能更大程度地還原真實戰場,好讓中華兒女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可以獲得諾爾獎的“包子炸彈”......我們似乎已經習慣瞭如同兒戲般的抗日神劇,而漸漸淡忘了那14年的艱苦歲月和我們的先輩抱著心死的決心與千千萬萬條鮮活生命構成的血肉長城所抵禦住的一次又一次瀕臨滅國的侵略.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這場出征對新中國來說是首次出境作戰,但卻並非是中國人第一次入朝作戰。縱觀中國歷史,能夠基本實現統一的朝代大都會在朝鮮半島打一仗,但這一次的出境作戰卻那麼地特殊,不論是毛澤東還是任何中國領導人事前大概都不會想到,新中國剛剛建立便要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當時的中國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的經驗,更遑論需要面 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幾乎意味著要同大半個世界進行戰鬥!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是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 鴨綠江”的歌聲出發了,雖然在當時人的眼中,這歌聲更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場態勢,打出了軍威國威。
歷史並冷酷無情,但該記住的還是會記住。
“為什麼我要去打仗。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讓他們不打仗”直到現在還有人疑惑,為什麼朝鮮戰爭非打不可。難道不打朝鮮戰爭,現在的和平生活就不見了嗎?難道朝鮮被美軍徹底攻佔以後,他們就一定會進攻中國本土嗎?朱亞文對吳京說的這句話,解答的就是這個問題。之所以現在很多人有這樣愚蠢的言論,可以生活在現在的和平年代,可以腹誹或公開指責功勳戰士,不就是因為先烈和前輩替我們把仗打完了嗎?
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銘記歷史、警示未來,這是正義的擔當,歷史的重任。歷經多年,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以“誓與山河共存亡”的堅定決心、“願拼熱血衛吾華”的不屈意志、“一寸河山一寸 血”的巨大犧牲,終將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永遠地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人類和平的史冊。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不怕犧牲的精神。勿忘國恥,知恥後勇。作為新時代新青年要有責任、有能力、有擔當,國家才會有前途,民族才能有希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勤奮學習,提升能力,建設祖國,振興中華!
新晃一中2009班 蒲柄卓
責任編輯 劉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