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外野釣的時候,雖然在同一釣點釣魚,但是每次釣到魚的數量都不一樣,有時釣到兩三條,有時可以釣到十幾條,有時卻是空軍,難道在同一個釣點釣魚還有什麼差別嗎?今天釣客有魚樂就給大家聊聊水下魚情的變化。
釣點退水,魚游去深水處
如果以前垂釣的釣點退水,水位下降,魚一般會游去深水處。比如以前在此釣點可使用四米五的魚竿垂釣,而現在繼續使用四米五的魚竿垂釣則作用不大。此時在以前的釣點作釣,需使用更長的魚竿,比如使用六米三或者是七米二的魚竿,垂釣效果才會更好。
為什麼退水後魚更難釣?在退水之後,魚一般會遊向深水處,因此雖然我們還在原來的位置垂釣,但是不一定會釣到魚。在退水後的深水處,魚類不易受驚,且退水之後的一些魚類的天然餌料,也會隨著退水匯聚於深水,因此魚類一般會在深水處聚集。
那麼在深水處作釣究竟需垂釣多深的水深?在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的目標魚是鯽魚、鯉魚、草魚,其垂釣深度一般在三到四米左右;如果是垂釣一些大型青魚,一般深度大概在五到六米左右,作釣才不會受到影響。
上游放水,魚游去彎道處
我們在戶外野釣時,如果所垂釣水域的上游在放水,原先釣位水的流速就會過快,這無疑會對我們的垂釣造成不利的影響。首先,我們的浮漂會走漂,這不利於我們觀察魚吃餌時的浮漂漂相;其次,餌料會因水流太快而縮短霧化時間,雙餌會很快變成空鉤。
如果釣點水流的速度太快,即便採用重鉛沉底釣法作釣,浮漂也會傾斜在水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選擇更換水流較緩慢的深水彎道處垂釣,因為這些地方才是魚類此時聚集的地方。
雨後漲水,魚靠岸覓食
由於雨後漲水,魚類一般會靠近岸邊覓食,因此在原來的釣位垂釣,其作釣效果一般不佳。其實在下雨漲水之後,淺水中的溶氧量會更高,魚會更加地活躍,覓食慾望也會更加旺盛。
在雨後,一些植物的嫩葉、果實、昆蟲等魚類的天然餌料,被雨水沖刷到近岸的淺水處,因此會有較多的魚在淺水邊,或者是在水的中上層覓食。所以在雨後垂釣,不必再去原來的釣點作釣,需儘量選擇在近岸的淺水處垂釣。
天氣悶熱魚上浮,釣底無魚口
在同一釣點作釣,有時釣的多,有時釣的少,究其原因,天氣因素對其有較大的影響。比如在風和日麗、有兩到三級左右的微風情況下作釣,一般會得心應手,中魚頻頻。
但是如果天氣悶熱無風,所垂釣水域中的溶氧量就會變得非常低,魚類便會缺氧浮頭。在這種情況下,無論釣技多好,其漁獲量也會不盡人意。因此此時垂釣,我們就不要死守以前的原釣點,可以尋找一些入水口附近垂釣,由於這些地方的水流較快,水中溶氧量相對較高,且水溫也相對較低,魚類的覓食慾望也相對增強。
氣溫降低或者水的透明度提高,魚已游去深水處
在氣溫降低或者是水的透明度提高的情況下,原釣點的魚會不知不覺地游去深水。現在已經慢慢步入深秋,氣溫會慢慢降低,因此水溫也會隨著慢慢下降。在淺水處,隨著水溫降低之後,魚類會慢慢遊向深水處。
由於深水處的水溫相對恆定,變化較小,一般的魚類會在深水的地方棲息躲藏。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便不能待在以前的釣點垂釣淺水,而要更換釣點改釣深水。
其次,如果水中的一些藻類,或者其它的雜質慢慢變少,水質變好,變得較為清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便要垂釣深水。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水的透明度被提高,魚就會比較容易發現岸邊的人影,因此也會容易受驚。另外,水中的一些雜質也是一些魚類的天然食物,食物少了,魚自然就去了別的地方。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在同一釣位作釣,有時釣的多,有時釣的少,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魚情發生了變化。比如釣點退水,魚去了深水處、上游放水,水的流速太快,魚去了彎道處、雨後漲水,魚靠岸覓食、天氣悶熱,魚缺氧上浮,釣底無魚口、氣溫降低,或者是水的透明度提高,魚去了深水等因素。
因此,如果在原釣點作釣沒有什麼收穫,可針對以上因素更換釣點、釣位垂釣。比如釣點退水,可垂釣深水處;如果上游放水,可垂釣水流較為緩慢的深水彎道處。
雨後漲水,需儘量選擇在近岸的淺水處垂釣;如果天氣悶熱魚上浮,可尋找一些入水口附近的地方垂釣;如果氣溫降低或者水質清澈,則需更換釣點改釣深水等等。我是釣客有魚樂,分享釣魚經驗,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