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近兩三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看待這個問題,你會感覺這純粹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它根本沒有成立的條件,而早在十幾年前,這一類超級小排量車還是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的,比如當時比較火爆的鈴木奧拓,雖然排氣量是1.0L,但現在看來也是足夠小的級別,但像他一類的車型,也僅存活了短短几個年頭。
其實日本的民眾用車習慣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大家都喜歡K-car,簡單來說就是微型車,對於這類車型它們有嚴格的尺寸限制,類似於現階段火爆的純電動微型車大小,其優勢主要體現在體格小巧、駕駛靈活、好開好停、省油省心,但近幾年咱們身邊開五菱宏光miniEV的突然多了起來,搭載內燃機的微型車市場已經被純電動車徹底取代,這說明什麼問題?咱們僅討論國內的情況。
說明老百姓把這一類車型看作是短途代步的首選,平時上下班、接送孩子等都不需要太大的車子,同時短距離開車對電能續航也沒有特別嚴苛的挑戰,關鍵是價格便宜、不需要加油,所以它可以輕鬆取代微型車的燃油版,比如搭載0.6L發動機的微型車,即便是百公里耗油兩三升,但也不如純電的更加經濟。
另一方面,隨著汽車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小型車、緊湊級車價格正在逐步下探到更低的區間,尤其是國產品牌在這一點上力度更大,與其花費五六萬買臺小排量的微型車,還不如考慮小型車、緊湊級車的低配版,或者加一兩萬考慮更好一點、更大一點的車子了,這就是不同車型價格重疊造成的局面,顯然不利於類似0.6排量車子的發展,其市場空間早已被高級別車型所吞併,比如1.0T、1.2T等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1.5L、1.6L自吸發動機車型。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0.6排量的車子在整個汽車市場上的份額越來越小了,比如以年度銷量為衡量基準的話,微型車佔比不過在5%左右,在中國市場上內燃機的微型車根本沒有任何市場可言,誰也不敢投產這一類車型,而純電動微型車5%的份額中,有40%以上是被宏光miniEV所吞噬,但單一車型的井噴並不能代表細分車型的趨勢,畢竟第二名差了三萬多輛,體量的縮水是導致這一類車型衰敗的根本原因,比如今年8月份微型車市場排名上,第二名的科萊威CLEVER賣了8913輛,第一名的宏光miniEV賣了41188輛。
而從政策角度分析,咱們國家近幾年對新能源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這也給了純電動車尤其是微型純電動車充分發揮的平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曾經被視為實惠、經濟的老年代步車,電動腳踏車,都不是微型電動汽車的對手,兩三萬元的價格可以瞬間擊破消費者的心理防線,而生活區內充電裝置的普及也鼓勵大家大膽地嘗試這一類車型,新能源的飛速發展,必然先從低端車型入手,然後順序向上逐步淘汰更多型別,這就是政策面刺激的積極效果,反觀日本本土是沒有這種情況,或者說並不明顯。
而像0.6排量這一類車子,其雖然可以滿足一兩個人短途出行需求,但其內部空間侷促的事實是不可規避的,這個侷促包括座椅、後備箱等部位的體驗,這也決定了它只能作為家庭第二臺車之用,基本上不會考慮拿他去跑長途,或者更加重的任務,也決定了其市場份額不會太大,比如我家鄰居就是一臺中型SUV,一臺微型純電動車,後者就是孩子他媽平時的代步工具。
綜上所述,0.6排量的車在日本可以盛行好多年,甚至一直延續到現在,是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的,但歸結到咱們國內市場,可能新能源的飛速發展是淘汰它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我們汽車消費理念的不同,比如喜歡大車、大空間、高效能、高科技等型別的車子,最終壓縮了微型車市場空間,即便是奇瑞等品牌在加碼微型純電動產品,但這個細分市場的體量是相對有限的,未來依然是中高階車型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