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11的外形充滿了科技感,採用了無尾飛翼的佈局,與翼身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飛翼佈局隱身無人攻擊機,其作戰半徑超1500公里,航程超4000公里,能以0.9馬赫高速飛行。 (南方週末記者 姚憶江/圖)
“對於這次航展您有什麼期待?”“攻擊-11!”
2021年9月27日下午,指著手機上儲存的圖片,《國際航空》雜誌主編王亞林對南方週末記者提高了聲調,“是它。”
那是在2019年的國慶閱兵上,所有參閱裝備中唯一一種單獨出現的戰機,也是唯一尚未最後定型就參閱的裝備。
由於沒有垂尾、平尾,無尾飛翼、三角翼飛鏢狀外形……這架隱身無人機因長得過於“有顏值”,一直被網友質疑是模型機型,甚至引發諸多猜測:攻擊-11是利劍-11的“變身”嗎?是轟-20的縮小版嗎?
“20家族”新成員
在航空航天館,攻擊-11特有的輪廓十分醒目。它的外形充滿了科技感,採用了無尾飛翼的佈局,與翼身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可以看到,它的兩側各擁有1個內建式隱身彈倉,尾部是鋸齒型設計,採用飛控系統,具有隱蔽穿透、自主作戰、高殺傷力等特點,能夠在高威脅、強對抗的環境下,對敵人縱深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航展上,攻擊-11無人機打開了機腹彈艙,讓人得以進一步一窺其細節——採用內埋式彈倉,彈倉內可攜帶多枚精確制導彈藥。
“每個內建彈倉中可以容納4枚小口徑精確制導炸彈,兩個內建彈倉加起來,單次可攜帶8枚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展館講解員鄭立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另外,發動機尾噴口還進行了隱身化處理,降低雷達訊號的同時還可以降低紅外訊號。《現代兵器》雜誌編輯黃國志表示,透過佈置在機翼上的小型噴口,從渦扇發動機的壓氣機引來高速高壓氣流,並且由飛控計算機對噴射氣流進行精確控制,施加直接力的作用,就可以實現快速轉向以及俯仰,大大增強機動性。
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飛翼佈局隱身無人攻擊機,攻擊-11機長超10米,翼展為14米,最大起飛重量達10噸。
“在實際作戰中,它的作戰半徑超1500公里,航程超4000公里,能以0.9馬赫高速飛行。”航空航天館講解員陳紅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高度隱身的特性,是攻擊-11的最大亮點,一體化的飛翼式佈局保證了它正面的隱身效能。“在副翼、襟翼的細節處,設計師對攻擊-11採用了‘削邊’的處理方式,有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陳紅說。
雖然攻擊-11的名字,與軍事迷印象中“20家族”成員並不相符,但在中國航展上,其與殲-20、運-20以及直-20一同展出,也代表著“20家族”的全新延伸。
一位不願具名的軍事專家表示,攻擊-11既可以發揮其隱身無人轟炸機的優勢單機作戰,又可以與有人戰機配合發動“狼群式”隱蔽攻擊,豐富了中國空軍部隊的作戰方式。
設想一下,如果一架攻擊-11可攜帶8枚制導炸彈,那麼10架攻擊-11所攜帶的導彈數量就可高達數十枚。一旦其將隱身效果發揮到極致,隱藏在戰機周邊,可對敵人進行毀滅性打擊。
陳紅介紹,飛翼設計也帶來結構重量輕、載荷大、航程遠等效能特徵。機頭進氣道向內、向下進入發動機形成S進氣道,雷達波無法直接照射到發動機,“這對於提高隱身效能以及戰場生存性有著極大幫助。”陳紅說。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完善,中國小型渦扇發動機取得了快速發展。珠海航展上曾展出過推力1噸級的“九寨”渦扇發動機。2018年後,中國小型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已全面囊括各個譜系,可為大中小型無人機提供可靠動力。攻擊-11用的便是2臺1000公斤級的無加力渦扇發動機。
內埋式彈倉、揹負式進氣道、鋸齒狀艙門……攻擊-11被認為是未來空中作戰的核心裝備,也是無人機家族中的高階產品。
“這款以對地攻擊為主要任務的無人戰機,隱身能力優秀,可在嚴密的對抗體系和高威脅環境下執行任務。”王亞林表示。
雖然攻擊-11可以精準地打擊地面或是海上目標,但一位資深軍事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由於其體積和重量有限,裝載炸彈的數量比標準的少,進而限制了毀傷威力。
“攻擊-11無人機的進攻能力與有人駕駛的戰鬥機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黃國志說。
今年航展上,中國無人機家族可謂品種齊全,譜系逐漸清晰,如今中國無人機的廠家有上百家,整個無人機行業發展如同井噴。 (南方週末記者 姚憶江/圖)
“踹門者”角色
珠海航展被譽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在這個多國軍人戎裝出席的盛典上,中國版戰鷹的陸續亮相,讓世界空中力量清晰地感受到中國空軍的實力。
1990年代以後,中國空軍開始戰略轉型,由國土防空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發展,為此啟動了一系列新型作戰飛機研製計劃,其中以“20”系列作戰飛機最受外界關注。這些飛機以2020年作戰環境為背景,著重提高中國空軍在未來的制空爭奪、遠端打擊、兵力投送能力。
近年來,已經有運-20、殲-20、直-20先後列裝,成為中國未來空中作戰體系的中流砥柱。
在美軍X-47B隱身無人機專案被取消的前提下,攻擊-11無人機作為全球唯一服役飛翼佈局高速隱身無人攻擊機,其列裝中國空軍,讓世界的目光,自然聚集到了東方。
“攻擊-11無人機採用飛翼式佈局,跟美軍B-2A和B-21隱身轟炸機相似,代表著中國在該佈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陳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除了中國以外,大部分國家還停留在理論階段。
28歲的軍事迷馬康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如今攻擊-11被證實為“20家族”重要成員,不難猜測其地位跟殲-20隱身戰機相同。
攻擊-11實現全隱身設計的同時,還可以透過控制技術實現高機動效能。“以前這兩者無法同時在飛翼佈局飛機上實現,而中國航空工業卻敢為天下先,走在了世界最前列。”黃國志表示。
走在世界前列的,還有中國的察打一體無人機。
其研製歷程,始於2005年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製成功的無人機“翼龍”,之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發了彩虹-3、彩虹-4等型號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其中,彩虹-4和“翼龍”無人機被沙特和伊拉克軍隊在反恐作戰中大量使用,經受住了實戰檢驗,證明中國在察打一體無人機領域的研製實力。
顯然,在“20家族”裡,直-20的主要作用在於“低空突防”,運-20屬於“戰略投放”,殲-20負責“空中打擊”,“察打與協同”的重任,就落在了剛剛與大家見面的攻擊-11身上。同時,還扮演著“踹門者”的角色。
“作為最新成員,可能會與家族其他戰機一起執行立體化的空中作戰。”王亞林認為,攻擊-11最適合在戰爭初期突入敵人腹地,打擊相對輕型、非加固的重要核心目標。
“從目前多個官方宣傳片來看,攻擊-11可能會出現摺疊機翼版,成為艦載無人機。”馬康明表示,這樣可以在甲板上為航母艦隊提供更多的威懾力。
“未來,人工智慧空戰系統將與網路結合,實行高度精確的分散式作戰。”王亞林認為,未來高階戰爭的發展趨勢是隱身化、無人化、智慧化。
中國航展上的無人機,受到中外各界人士的矚目,讓世界空中力量清晰地感受到中國空軍的實力。 (南方週末記者 姚憶江/圖)
“還有差距”
今年航展上,從隱身無人機、水陸兩用無人機,到察打一體無人機,中國無人機家族可謂品種齊全,譜系逐漸清晰,“如今中國無人機的廠家有上百家,整個無人機行業發展如同井噴。”《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說。
在無人機領域中,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把隱身技術用於無人機的國家。
1991年,當美國在進行海灣戰爭時,在先鋒號無人機的引導校準下,密蘇里號戰列艦的火力精準地覆蓋了伊拉克的指揮中樞、導彈陣地、雷達站等多個重要目標。
無人機成了三位一體打擊的核心力量、成為了美軍的眼睛。“中國看著別人有無人機,才知道還可以有這個東西。”王亞男說,無人機的實戰化運用,讓中國人對無人機有了更新的認識和反思。
多年過去,目前中國已經擁有適合於各種任務的軍用無人機。王亞男認為,中國軍用無人機發展已躋身第一梯隊,屬於國際領先水平。
據美國智庫網站報道稱,“中國的軍用無人機,已經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並且在技術上已經領先全球。”
1966年12月6日,中國第一架軍用無人機“長空”一號首飛成功,奠定了無人機發展的基礎。2017年2月27日,翼龍II無人機成功首飛,再次標誌著中國進入察打一體高階無人機行列。
而攻擊-11的出現,更是為中國無人機的發展史畫上濃濃一筆。
儘管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有改進的空間。
“美國的無人機幾乎出現在了海灣戰爭後的每一場區域性戰爭中,這些實戰經驗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無人機往哪個方向走、哪些技術更關鍵、哪些技術值得優先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王亞男說,“在某些技術上,並不是說我們突破不了,而是有時候你甚至不知道這項技術是需要突破的。”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把無人機置於優先發展的地位,競相研製和裝備無人機系統,也實現了迭代發展,無人機一躍成為軍事領域的“新貴”,也正悄然改變著全球安全態勢,牽動著地緣政治神經。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紅、鄭立宇為化名)
南方週末記者 王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