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的日本軍隊,主要發展重心是在海空軍上,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陸軍的發展得不到重視,作戰理念比較老舊,甚至還在沿用一戰期間英國陸軍的作戰模式,同時在坦克裝甲車等陸戰裝備上,發展得也比較緩慢,當時的日本仍然認為坦克裝甲車的主要用途,是步兵的支援裝備。
並不是像歐洲那樣,當時的坦克裝甲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作戰體系,所以在這方面,二戰期間日軍的坦克裝甲車,防禦普遍都很弱,火力也是如此,而且沒有重型坦克服役,最大的也就只有中型坦克,而最重的也就只有15噸左右,這要是在歐洲坦克的行列裝中對比,日本的中型坦克充其量算是輕型坦克,而輕型坦克也頂多算得上是履帶式裝甲車。那麼本期我們就來扒一扒,二戰期間日軍曾使用的那些劣質坦克裝甲車。
89式 中戰車
在一戰期間日本就認識到了坦克這種裝備,在未來會有巨大的使用價值,所以從當時的英國引進了數量馬克MK IV型坦克,並對其進行了深度研究,之後利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研製出了89式中型坦克。89式也是世界上最早採用風冷柴油機的坦克。不過早期的89式中型戰車,使用的是87千瓦的串聯式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在1935年之後的89式坦克,都換裝了風冷柴油機,也被稱為“89乙型坦克”。
它的戰鬥全重為12.7噸,成員為4人,包括駕駛員、機槍手、炮手和車長,最大行駛速度為25公里每小時,武器配備兩挺91式6.5毫米並列機槍,備彈量為2745發,主炮安裝一門37毫米坦克炮,後期又改為了,由英國57毫米艦炮發展而來的90式57毫米短管炮。在1939年與蘇軍進行諾門坎衝突時,面對蘇軍的BT系列坦克,89式中型戰車就暴露出自己的多處缺點,但89式當時的裝甲防護與BT系列是相同的,之後89式中型坦克又在太平洋戰爭中研所使用,但遇到了美軍謝爾曼中型級別的坦克,基本上就是一坨爛鐵。
95式 公路,鐵路兩用裝甲車
當時專為鐵路巡邏而生的兩用裝甲車,表面看起來像是一輛輕型坦克,但在履帶底部帶有四個與火車相同的輪子,可以在鐵軌上行走,如果將輪子收回,也可使用兩側的履帶行走,像正常的坦克和裝甲車一樣,它採用了滲碳鋼裝甲,大部分為焊接結構。
95式公路,鐵路兩用裝甲車的戰鬥全重為8.7噸,裝甲厚度為8毫米,搭載84匹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公路行駛速度為每小時30公里,鐵路行駛速度為每小時72公里,內部可容納6名成員,車身外部可以搭載重機槍和步兵的輕機槍向外射擊。該型裝甲車在1935年到1945年期間,僅有121輛服役。
92式 騎兵裝甲車
該型裝甲車在當時主要裝備騎兵聯隊,作為戰場火力支援裝備,還能配合步兵快速突襲,和近距離掩護等工作,該車炮塔底部,也就是副駕駛的位置,裝備了一挺13.2毫米重機槍,發射穿甲彈,可擊穿當時亞洲二三十年代留下的落後輕型坦克,炮塔內部安裝一挺6.5毫米輕機槍,專門針對近距離的步兵,車內乘員為三人,分為重機槍操作手,輕機槍操作手和駕駛員。
92式騎兵裝甲車的動力系統,搭載了45匹馬力的汽油發動機,行進速度每小時為45公里。它的戰鬥全重為3.5噸,裝甲厚度為6毫米,但是防禦性很差,在400米的距離內,發射7.92毫米的穿甲彈都有機率穿透。該型裝甲車在1942年到1945年期間,僅有167輛服役。
94式 超輕型戰車
在二戰期間它是體型最小的輕型坦克之一,外號叫做“豆戰車”,後來由於火力和防護都達不到坦克的標準,後來被改為了94式騎兵裝甲車。在當年94式超輕型坦克作為步兵的突擊裝備,炮塔內部安裝一挺7.7毫米重機槍,還有極少數安裝了37毫米火炮。它的動力系統搭載一臺功率為23.5千瓦的發動機,並且動力倉在前部左側,駕駛室在右側,車尾留下了一個門,成員可從當中進入。
它的最大行進速度為每小時40公里,車身長度為3.08米,高度為1.62米,寬度為1.62米,戰鬥全重僅有3.45噸,裝甲厚度為4~12毫米,車組乘員為兩人至,分為駕駛員和機槍手。別看它是一個非常小,非常輕的坦克,但在當時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亞洲,它都可以橫著走。後來參與太平洋戰爭後,面對美軍的中型坦克和巴祖卡反坦克武器後,它將變得不堪一擊,就連搭載12.7毫米重機槍的威利斯吉普車,在隱蔽的情況下,都可以做它的對手。
95式 輕戰車
由三菱重工在1934年生產的輕型坦克,在二戰期間,它算是日本效能最平衡的一款輕型坦克,主要工作也是掩護步兵,支援步兵,帶領步兵突擊作戰等。車組成員為三人制,分為車長,炮手和機槍手。
主武器安裝一門98式37毫米火炮,副武器為一挺7.7毫米並列機槍,裝甲防護為6~12毫米,涉水深度1米,越壕寬為2米。動力系統搭載一臺直列6缸風冷柴油發動機,越野速度為每小時26公里,正常公路行進速度為每小時48公里。
車身長度為4.3米,寬度為2.07米,高度為2.28米,戰鬥全重為7.4噸,車身自重為6.7噸,由於它的效能要強於94式和89式,它得到了高量生產,並參與諾門坎衝突,太平洋戰爭以及亞洲一系列的戰事,但同樣遇到蘇制T-34或美製謝爾曼,基本上沒有還手的餘地。
97式 中戰車
它是日本二戰期間比95式輕戰車,更成功的一種中型坦克,由三菱重工在1937年設計定型,並裝備陸軍,它的生產數量也很多,在1937年到1945年期間,共計生產了1500輛,用於東南亞戰爭和太平洋戰爭。
該車搭載一臺功率為1250千瓦的12缸風冷柴油機,最大行駛速度為每小時38公里,炮塔以及車身採用鋼製裝甲,進行了鉚接結構設計,它的裝甲最厚為25毫米,車身長度為5.516米,寬度為2.33米,高度為2.23米,戰鬥全重為15.3噸,成員為4人,包括車長,炮手,機槍手和駕駛員。
它的炮塔並不是居中設計,而安裝在偏向右側的位置上,主武器安裝1門97式57毫米短管火炮,可發射榴彈和穿甲彈,攜帶總量為120發,穿甲彈為40發,榴彈為80發。副武器分別搭載兩挺97式7.7毫米重機槍,備彈量為4035發,其中一挺安裝在副駕駛的位置,另一頂在炮塔偏向於右側的位置上。對比之前的型號,97式中型坦克的各方面都很優秀,軍方對它也是非常信賴。
97改 中戰車
在1940年以97式中型坦克的底盤為基礎,改裝出來的中型坦克,換裝了一個更大的炮塔,內建更換了一門47毫米長管火炮,它的穿射能力更強,發射穿甲彈可在500米的距離上,穿透75毫米的鋼製裝甲,車內攜帶104發炮彈和2575發機槍彈,在炮塔頂部又安裝了一挺高射機槍,並且車身重量也增加到15.75噸。
綜合性能對比,97改中型坦克的效能要更強,遠超97式,並在當時也運往了太平洋戰場,但無論怎麼改進,怎麼升級,依然無法抗衡美軍的謝爾曼M3/4,以及蘇制T-34。
87式 裝甲車
87式裝甲車,是以英國維克斯M25裝甲車為原型,仿製出來的型號,因為在之前日本就購入了10多輛原版維克斯M25裝甲車,隨後進行了仿製改進,並改名為87式裝甲車。該車的正面裝甲防護為11毫米,炮塔裝甲厚度為8毫米,並在炮塔內部分別安裝兩挺7.7毫米水冷重機槍,但炮塔不能轉動,前後90度的位置流出了兩個機槍孔,可以把內部的機槍移動到相應的射擊口中。炮塔頂部帶有一個艙門,形狀看起來像圓球,開啟後就像西瓜切開兩半一樣,內部的人員可從當中探出身子,炮塔兩側還留有兩個觀察孔,可以得知四周的敵情。
該車安裝了一個4缸4531型汽油發動機,最大輸出為65匹馬力,越野速度為每小時8公里,最大公路行駛速度為每小時64公里,戰鬥重量為3.4噸,車內為4人制,但該車的輪胎是實心設計,併為後部驅動,越野效能很差,多數只能用於城市巷戰,並不能適應野外環境。一般也會當作碉堡使用,將車固定在一個位置上,然後使用內部的重機槍向外射擊,每輛車的彈藥儲備會在3500發左右。
92式 裝甲車
它是根據當時日本的國產裝甲車,90式為基礎衍生出來的92式裝甲汽車,車身頂部安裝了一個可旋轉式炮塔,內建一挺7.7毫米風冷式重機槍,還有在副駕駛位置,以及車身兩側,還分別搭載三挺同樣的7.7毫米風冷重機槍,在作戰時,基本上射擊沒有死角,後部的艙門可開啟,內部還可搭載5~6名步兵。車身裝甲為11毫米,戰鬥重量為6.4噸,前置一臺汽油發動機最大輸出為35馬力,最快行進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但該車的越野效能也很差,一般只作為海軍陸戰隊的步兵支援武器。
91式 鐵路兩用裝甲車
它也是一種具有鐵路與公路兩用能力的輪式裝甲車,同樣也是根據90式裝甲車發展而來,它車身頂部安裝一個不可旋轉式的炮塔,並分為三個射擊孔,可以分別安裝三頂水冷重機槍,在副駕駛的位置上,成員也可以放入輕機槍使用。車身前部裝甲厚度為11毫米,側面厚度為8毫米,內部有4名成員,分為駕駛員和三個機槍手,輪子可以安裝橡膠在公路上行走,也可拆除橡膠放在鐵軌上行走,但九一式裝甲車的各項技術並不是很成熟,在當年所使用的數量比較少。
看完這些二戰日軍的戰車,再回想一下二戰西方的戰車,那這些根本就沒得比,不過這些劣質的戰車,卻在當年落後的東南亞,以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可以大搖大擺的橫行。
那麼本期這些二戰日軍曾使用過的坦克裝甲車,就為大家盤點到這裡,如果你認為本期的內容,存在哪些錯誤的地方,還有望大家多多指點改進,想要了解更多武器裝備內容,記得關注,下期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