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被視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為新中國贏得了和平,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很多苦戰、惡戰、血戰,長津湖戰役就是其中之一。
一、聖誕攻勢
1950年11月24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傾其全部侵朝兵力,在東、西兩線發動了所謂的“聖誕節前夕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大舉向北進攻。西線,由美第8集團軍指揮8個師(含南朝鮮軍4個師)、3個旅和1個團向朔州、碧潼方向實施主要進攻。而由美軍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指揮的5個師共9萬餘人則展開於東線,分4路向中、朝邊境推進。其中,美軍王牌部隊陸戰第1師向長津湖方向進攻。到27日,該師已有2個團進至長津湖南側的柳潭裡、新興裡、下碣隅裡地域,師部及1個團已分別進至黃草嶺以北的富盛裡、古土裡。為了增強長津湖方向的進攻力量,美第7師主力和第3師一部同時向陸戰第l師靠攏,美第3師1個團位於社倉裡,保障其翼側安全。
二、尋機殲敵
針對美軍的猖狂進攻,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揮部決定利用美軍的驕狂情緒,採取“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的方針,力爭在運動中殲滅敵軍,粉碎敵軍的進攻。為此,我志願軍在西線集中主力6個軍共18個師的兵力準備對敵實施反擊;同時,命令剛入朝參戰的志願軍第9兵團所屬的3個軍部署於東線長津湖l地區,力爭在運動中殲滅這一地區的敵軍。
長津湖,位於朝鮮半島東北部,處於群山包圍之中,它的周圍是一個狹長的山谷,南北長19公里,東西寬約1至3公里。這裡山高路險,人煙稀少,對於大兵團作戰極為不利。
我第9兵團是第3野戰軍4個兵團中戰鬥力最強的兵團。1950年,慄裕將軍在制定進攻臺灣的計劃時,就準備用該兵團作為戰役第一梯隊。朝鮮戰爭爆發後,該兵團於8月開始北調,並於11月7日至19日在司令員兼政委宋時輪的率領下緊急入朝。
在領受戰鬥任務後,我第9兵團首長決定抓住敵人兵力分散和尚未發現我方集結的有利時機,圍殲美陸戰第1師。具體部署是:我27軍在長津湖以北實施正面攻擊,殲滅進至新興裡、柳潭裡地域之敵;我20軍從西南面攻擊敵之側後,圍殲下碣隅裡之敵,切斷敵南北聯絡;我26軍作為預備隊。當時,東線戰場普降大雪,最低氣溫達-30℃左右,而我第9兵團原來長期活動在我國華東地區,缺乏在寒冷的山區作戰的經驗,東線戰場的這種惡劣環境是我第9兵團以前從未遇到過的。毫無疑問,我第9兵團與美軍之間將有一場血戰。
三、大敗美軍
11月25日,我西線志願軍開始對敵攻擊。11月27日黃昏,我東線志願軍也開始對敵發起攻擊。經過一夜激戰,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我27軍包圍了柳潭裡、新興裡之敵;擔任攻敵側後任務的我第20軍包圍了下碣隅裡之敵,並佔領了柳潭裡與下碣隅裡之間的死鷹嶺,切斷了兩處敵軍的聯絡,同時還佔領了下碣隅裡以南的富盛裡,切斷了敵軍南撤北援的路線,至此,第9兵團完成了對長津湖地區之敵的分割包圍,已處於極為有利的態勢。
28日晝間,美軍為擺脫被分割包圍的不利局面,開始向志願軍反撲。我第9兵團一面組織力量抗擊敵人的連續反擊,一面調整部署,於28日晚繼續攻擊被圍之敵。但因部隊凍傷較多,兵力、火力不足,因此,僅在下碣隅裡、新興裡外圍殲敵1100餘人,而我軍傷亡也較大。主攻柳潭裡的第27軍79師傷亡已達50%左右,進攻下碣隅裡的第20軍58師172團幾乎損失殆盡。
經過連續兩天激戰,第9兵團進一步查明,新興裡之敵為美第7師的5個營;柳潭裡之敵為美陸戰第1師的7個營;下碣隅裡之敵為陸戰第l師師部和4個營,共計1萬餘人,比我原先估計的敵軍兵力高出1倍。據此,兵團首長決定首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殲滅新興裡之敵,爾後再轉移兵力逐個攻殲柳潭裡、下碣隅裡之敵。
29日,美陸戰第1師為開啟通路,命令被圍部隊和古土裡的部隊分別向死鷹嶺和富盛裡等志願軍陣地發動連續猛攻,我20軍將士進行了頑強的抗擊。守衛富盛裡的我60師179團還採用反衝擊等手段殲敵約1000人。
30日晚,我27軍以5個團的兵力對新興裡之敵發起進攻,激戰至12月1日拂曉,我軍將據守新興裡的美第7師31團、32團3營和師屬第57炮兵營共3000餘人壓縮於一個狹小地域裡,美軍傷亡慘重,待援無望,被迫於當日13時向南突圍。我27軍遂展開圍追堵截,戰至2日凌晨,將敵人大部殲滅,僅有200餘人逃入下碣隅裡。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唯一的一次成建制地殲滅美軍1個整團的戰鬥。
西線美軍的潰退以及新興里美軍被殲後,東線美軍軍心更加動搖。12月l日,阿爾蒙德命令東線所有部隊向咸興、元山撤退。我第9兵團也根據上級有關指示,立即調整部署。命令第27軍和第20軍59師迅速殲滅柳潭裡被圍之敵;命令第26軍由長津湖以北南下,接替第20軍完成攻擊下碣隅裡的任務;命令第20軍主力3個師前出至黃草嶺及其以南上、下通裡地區,阻止敵軍南逃北援。
12月1日,柳潭裡之敵開始向下碣隅裡方向突圍,我27軍和20軍59師與敵展開激戰,終因連日作戰,彈藥匱乏,凍傷及戰鬥減員較多,未能阻止美軍突圍。3日,59師死鷹嶺陣地被突破。4日,第27軍81師新興裡陣地也被突破。柳潭裡突圍之敵一部被殲,大部丟棄重灌備逃到下碣隅裡。
6日拂曉,當擔任攻殲下碣隅裡之敵任務的我26軍尚未發起進攻之時,美軍已在大量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向南突圍。此時,我20軍的58、60師已進至黃草嶺地區,59師已進佔下通裡以北地區。我20軍隨即依託既設陣地進行層層阻擊,我26軍則尾敵追擊。同一天,美軍突圍縱隊擺脫了我26`軍76師的追殲,於7日逃至黃草嶺以北的古土裡,與該地美軍會合。8日,美軍繼續向南突圍。我20軍2個師在黃草嶺地區頑強堵截,但終因連日激戰,彈藥耗盡,凍餓傷亡減員極大,未能阻止美軍突圍。9日我陣地被突破,10日美軍越過黃草嶺。我59師又在七通裡以北截殲其一部。直到12日,傷亡過半的美陸戰第1師和第7師一部才在美第3師的接應下突出包圍,在遺棄大量的輜重車輛後抵達咸興地域。隨後從海上撤回釜山。
四、美中不足
志願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之戰中發揚了我軍英勇頑強、刻苦耐勞的傳統作風,給美陸戰第l師和美第7師以沉重打擊,共斃傷、俘敵1.3萬餘人,為轉變東線戰局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讚揚。
但同時也應該指出,我第9兵團在整個作戰行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其教訓是深刻的。正如聶榮臻元帥所指出的:“如果不是因為某些其它原因和後勤供應方面的困難,他們本來是可以在長津湖東部消滅美軍陸戰第1師的”。
在整個作戰期間,我第9兵團戰鬥傷亡1.8萬餘人,而凍餓減員數則超過戰鬥傷亡1倍多。損失最重的第58師172團在戰役結束後,剩下的人員僅夠編成l個排,其中能走路的只有3人。該兵團實際上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經過休整補充,直到1951年4月才重新投入戰鬥。這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究其原因,主要的就是因為戰前準備不足造成的。
首先,我志願軍對東線戰區的氣候情況缺乏瞭解。長津湖處在朝鮮狼林山脈和赴戰嶺山脈之間,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南下正從這裡經過,冬季天氣異常寒冷。而我志願軍卻誤認為朝鮮在鴨綠江以南,氣候應當比遼寧地區溫暖,因此,部隊在防寒上缺乏必要的物資準備。部隊入朝時禦寒裝備大部分沒有發齊,有些指揮員為了輕裝追擊敵人甚至將大衣留在後方,結果造成部隊在行軍中的大量凍傷減員。在那種氣候條件下,就連擁有良好保障手段的美陸戰第1師都有近6000人被凍傷。準備不足的我第9兵團凍傷人數竟然達4萬餘人,其中以我20軍最為嚴重,凍傷率佔80%,嚴重凍傷者達1.1萬餘人,嚴重地削弱了我軍的戰鬥力。
其次,我軍戰前雖然士氣很高,但普遍存在著輕敵思想,對困難估計不足,對後勤工作缺乏細緻安排,再加上美軍對我後勤補給線的空襲,導致前線彈盡糧絕的情況時有發生。另外,我軍在戰前也缺少針對性的戰術訓練,致使戰鬥中協同不利,未能全殲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