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點說,禮炮就是聽響聲的炮。它的炮彈相當於槍械上演習時用的空包彈,沒有彈頭,發射時也類似於空包彈的發射原理。以我國的禮炮來說明一下。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到1986年以前,我國使用的禮炮,要麼是以作戰火炮替代,要麼是用作戰火炮改造的禮炮。比如我國開國大典時用的禮炮,是繳獲的日本九四式山炮和仿日山炮。當時選擇它們作為禮炮,主要是因為其聲音大、炮身小、容易搬運。當時的禮炮只是對山炮的外觀作了一些簡單改動,把炮彈的彈頭去掉,用紙屑或木屑封住彈殼。
現存中國軍事博物館的開國大典禮炮,保持了開國大典時的原貌
後來的84式76毫米禮炮,是在制式加農炮的基礎上改裝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大,是禮炮家族中的“大塊頭”,好幾個人才能搬運。用212吉普牽引時,在急剎車時笨重的炮身由於慣性經常和吉普車碰撞。它配備的84式76毫米禮炮彈也存在不少問題。
用76.2毫米野炮改裝的84式禮炮,是我國第三代禮炮
這種炮彈不裝彈頭,只在彈殼口處塞一個由碎鋸末壓制而成的填塞物。這樣的禮炮炮彈,放炮時由於火藥裝填密度低,而且發射過程中沒有彈頭阻擋,因而難以保證火藥穩定燃燒,造成燃燒不充分,致使禮炮聲音尖銳,效能不穩定。特別是在低溫、潮溼氣侯條件下,經常出現打不響或聲響異常的情況,而且發射過程中還會產生濃煙等異味有毒氣體,對環境汙染嚴重。禮炮彈用來封口的紙屑、木屑等緊塞具還會生成大量的碎屑從炮口噴出,這在有風天氣使用時,會影響禮炮的正常操作,比如出現使炮手迷眼的情況。
由於這些禮炮不適應我國的國力和越來越多的外事迎賓需求,為了更好地體現國威軍威,我國在1986年研製出了第一代專用禮炮和配用的禮炮彈,命名為86式禮炮。
86式禮炮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種專用禮炮
新研製的禮炮彈是一種設計新穎的高、低壓雙膜式禮炮彈,能發出洪亮、渾厚的聲響,還不刺耳,滿足了設計上對聲音的要求。而且放炮時不釋放有色有害氣體,對大氣沒有汙染,不噴出異物,現場不會留下任何廢棄物,彈殼還能重複使用。
它的結構原理是這樣的。少量火藥裝在炮彈中容積較小的高壓室內,具有一定的裝填密度,經過點火後可以穩定燃燒,產生了大量高溫、高壓火藥氣體。當高壓室內的火藥氣體達到一定壓力後,火藥氣體衝破高壓室膜片,進入低壓室。少量隨火藥氣體噴出的火藥殘渣,在低壓室內繼續燃燒。隨著火藥氣體量的增加,低壓室內壓力逐漸升高。達到一定壓力後,大量火藥氣體衝破低壓室膜片噴出,同時發出強烈的衝擊波聲響,這就是禮炮所需的聲響。這種禮炮彈設計先進,只需少量裝藥就能達到理想的聲響效果。
08式禮炮
訓練中的禮炮兵,禮炮大架左側擺放的就是沒有彈頭的禮炮彈
出品:科普中國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兵器知識》雜誌社
作者:李海峰
策劃:金 赫
來源: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