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元本報記者張強
盛夏草原,炮聲震天。突然,一發故障彈藥打亂了火炮試驗的節奏,現場氣氛驟然緊張。危急關頭,陸軍某試驗大隊四級軍士長周俊主動請纓上前,一番“望聞問切”就查明彈藥病灶,巧手翻飛重新裝定後,彈藥“起死回生”,精準命中目標。官兵們不禁感嘆道:“‘巧手班長’真是牛。”
對“巧手”這個詞,周俊卻有著與眾不同的體會。在他看來,彈藥裝配不僅僅是“手上疊老繭、操作如有神”,而且還要細緻思考、勇於創新。
每天與各種訓練彈“較勁”
記得剛來到試驗大隊從事彈藥裝配改裝工作時,周俊看到其他老班長使用工具拆卸彈藥,如同“庖丁解牛”,巧手翻飛中,完整的彈藥便分解成各類零件。羨慕的同時,不服輸的勁頭也油然而生。“一定要像老班長們一樣,練就一手裝配改裝的絕活!”
然而真正面對試驗彈藥時,周俊拿著工具的手卻抖個不停,之前班長們傳授的裝配流程和操作技巧全都忘得一乾二淨,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緊張,最終“敗下陣來”。
“咱們手中的工具都是一樣的,唯一區別在於這雙手。只有平時多練,才能在面對實彈時戰勝恐懼、遊刃有餘。”周俊的師傅、一級軍士長蔡春好的一席話點醒了周俊。
從那以後,各類裝配改裝工具彷彿長在了周俊手上一般。他每天與各種訓練彈“較勁”,一遍、十遍、百遍、千遍……漸漸地,周俊不僅熟練掌握了彈藥裝配改裝技巧,還練成了“矇眼操作”“單手操作”等絕活。
“不僅要讓雙手懂彈藥,還要讓左手懂右手,右手懂左手。”這是周俊在彈藥裝配改裝領域的第二個目標。
許多工具在操作中,需要左右手協同配合。比如操作彈藥結合機,需要一隻手控制結合深度、一隻手控制結合力度。這就如同《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術”一般,需要雙手同時做出不同動作,協同操作裝置工具。
為了熟練掌握彈藥結合機的操作使用,周俊從“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練起,常常站在宿舍裡“手舞足蹈”,戰友們都以為他走火入魔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意念訓練、模擬訓練、實操訓練,周俊操作彈藥結合機時如臂使指,能在最快時間內將彈藥結合得恰到好處。
研製提升作業效率的“神器”
把雙手練的像工具一般靈巧,並非彈藥裝配改裝作業的終點。一次試驗後,周俊有了下一個目標。
那次某型火炮身管壽命試驗,要求彈藥組一天內準備百餘發大口徑彈藥。裝定引信、安裝底火、稱重測量……步驟多、要求嚴、標準高。望著碗口粗、百餘斤重、排列“一眼望不到頭”的彈藥,周俊和戰友們沒有猶豫,鉚在工房內,從早晨一口氣幹到了後半夜,終於按時完成了任務。
回到宿舍,儘管腰痠背痛,但周俊還是久久難以入睡。“光靠使用傳統工具加上手巧手快還不夠,必須研製出能夠讓裝配改裝作業提質增效的‘神器’。”他暗忖。
說幹就幹。從那以後,周俊白天紮在加工車間做模具,晚上泡在學習室裡改圖紙,廢料堆了一大箱,圖紙也改了一厚摞。經過一個多月的設計改良,大口徑引信裝定器“橫空出世”。經測試,利用引信裝定器裝定引信,不僅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裝定精度也高於傳統操作。這個小發明還獲得了當年大隊舉辦的“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一等獎。
初戰告捷,信心倍增。隨後,底火旋卸器、彈藥堆垛機等能夠大幅提升作業效率的工具又相繼問世,成了官兵們在彈藥裝配改裝作業中的“神兵利器”。
“現在,資訊化裝備越來越多,我還要學習軟體數控、網路程式設計等新技能,用我的雙手打造出智慧化工具,更好地為彈藥試驗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周俊給自己定的下一個目標。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