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對於美特斯邦威來說非常艱難。
為了保住股價,老闆周成建忍痛作價4.48億賣掉了上海浦東的美邦博物館,彌補服裝業務的鉅虧。有自媒體評價此舉說:“美邦已經急到賣‘底褲’的地步了。”
2019年、2020年,美特斯邦威連續兩年虧損8億元以上,如果2021年再報虧,公司將被按上“ST(退市風險警示)”的標籤,徹底輸掉資本市場,顯然周成建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不得已賣掉了自己的“底褲”。
面對媒體質疑,生性驕傲的周成建說出了令自己難堪的一段話:“要再不做些決定,就真的沒機會了。”變相承認了美邦的危局。
從“不走尋常路”到“無路可走”,美特斯邦威這些年,到底輸給了誰?
周成建:因為窮,同學都欺負我
美特斯邦威的成功與周成建的個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據前下屬說:“他個性中最明顯的特徵是不服輸,堅韌。”
出生於浙江青田農村的周成建在縣城上中學時,因為家裡窮,被班上城裡同學瞧不起,偶爾會被欺負。
有次,同學和周成建鬧了點小矛盾,對方拿起鋼筆狠狠地在他背上刺出了個3、4釐米深的傷口。
這件事讓周成建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沖擊。
他認為,如果不是家裡窮,自己不會被人如此輕視。二十多年後發了財,他依舊會跟媒體提起這段往事,有點韓信胯下之辱的味道。“越是這樣,我越要證明‘我比你們都行’。”
中學畢業後,17歲的周成建不再讀書,在城裡做起了泥瓦匠,幹了兩年,感覺來錢太慢,便跟信用社貸款搞起了服裝加工廠。
1986年,周成建的服裝廠因產品滯銷倒閉了,背了30萬元的債務,80年代的30萬至少相當於如今的600萬。
面對債主和討要工資的工人,窮出生的周成建反而不害怕了,“欠錢少了你是孫子,欠錢多了他們是孫子”。
“老賴”周成建給了債主們兩條路:要麼魚死網破,把他逼死,人死債爛;要麼等他東山再起,發了財,連本帶利還錢。
性格堅韌的周成建硬是頂住了天大的壓力,靠身上僅剩的9000元在溫州幹起了個新的服裝廠。80年代初的溫州處處透出創業的氣息,溫州人靠著皮鞋、衣服起家,成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富起來的一批人。
吸收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他特別重視銷路,為此每天在研究什麼樣的服裝最好賣。據說有一次,他連夜加班給一款西服打樣,由於太累,袖子處短了一寸,大批成衣做出來後,員工傻了眼。周成建沒了辦法,在西服袖口處添加了別的面料補長。上市後,意外大火,人們給這種“殘次品”起了個新名字:休閒西服。
1993年時,29歲的周成建已經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
周成建:越有錢脾氣越大
中國的富豪有個通病,在媒體前假裝謙虛,說什麼“我的成功是運氣”之類的官話,私下裡,卻很狂,把成功歸結於自己高人一等的能力。
尤其是周成建這樣出生低的富豪,成功後更是目中無人。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有位離職員工評價說:“我離開美邦,不是因為理念不合,而是周總的脾氣太大了。
指著別人鼻子罵、拍桌子狂吼,那都是家常便飯。”不到30歲就成了百萬富翁的周成建有權力自信,但不該不尊重別人,就像中學時別人不尊重他一樣。
正處於人生上升期的周成建當然不會在乎這些評論,他的財富還將越滾越大。
經常去上海考察市場的周成建發現,有品牌的衣服價格要比自家生產的貴兩倍以上,這讓他動了幹零售的念頭。他說,“幹服裝批發和菜市場一樣,亂糟糟的,沒有檔次。”
1995年,全國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專賣店正式在上海開業,媒體報道說,開業首日,美邦把整條馬路都鋪上了紅地毯,搞得像接待外國總統一樣氣派。
周成建在談到“美特斯邦威”命名時解釋說:“邦威是我兒子的名字。美特斯是我起的,聽上去很洋氣,沒有農村的味道。”有錢的周成建還是在乎農村出身。
2001年,美特斯邦威模仿香港品牌打法,在運營上,實行“直營+加盟”的雙軌制,緩解資金壓力迅速佔領市場。
在營銷上,先後簽約郭富城、周杰倫、潘瑋柏、張韶涵等港臺一線明星,高舉高打,一句“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俘獲了一大批80後的心。
2007年,美邦有連鎖店2106家,5年後,擴張至5220家,是當之無愧的國產服飾品牌之王。
周成建捨棄了低端服裝代工,轉身幹零售,把自己幹成了億萬富翁。
江湖傳言,同為溫州的服飾品牌森馬被美邦打得節節敗退,老闆丘光和私下“求和”:承諾放棄青少年服裝市場,請周成建也不要進入童裝市場。周成建豪爽應允,給了森馬翻身的機會。
美特斯邦威上市《招股書》中寫道:全公司有1200多人,設計師130多人,每年設計新品3000多種。
表面上看,美邦設計師團隊非常強大,與國際大牌優衣庫、ZARA的出新能力不相上下。但周成建的脾氣決定了設計師在企業中沒有話語權。
周成建對員工怒吼:“不需要你們有想法!只允許幫我落實!”
2008年,美邦上市後,志得意滿的周成建更加目中無人,自以為掌握了企業經營的秘訣:衣服設計並不重要,搞定資本才是關鍵。
2008年-2011年,美邦上市後的利潤分別為:5.87億、6.04億、7.58億、12.06億。五年時間瘋狂開了3000多家門店,銷售額連連推高。
在資本推動下,萬科的王石、蒙牛的牛根生相繼加入美邦董事會,擔任獨立董事。
周成建不再滿足於做一個“中國裁縫”,而是轉身投入資本市場,與各路大佬觥籌交錯。甚至有段時間想進入房地產市場,因資金不夠才作罷。
洋品牌打爆中國市場
美特斯邦威上市前夕,國外快時尚品牌ZARA、優衣庫、H&M相繼進入中國市場。
快時尚不難理解,指的是以低價、款多為特點,對全球流行趨勢的快速反應,低庫存,高週轉,迎合消費需求。
2008年後,中國全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大眾審美日趨國際化。
ZARA、H&M代表著歐美流行趨勢,優衣庫代表著日韓流行趨勢,典型的設計驅動的服飾公司,用產品說話。
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還沉迷於市場規模上的擴張,以為門店開的越多,銷售額越高,股價就越高,思維停留在20世紀的“規模經營”上,大而不強。
2011年,5000多家美邦門店創下12.06億最高純利的同時,賣不掉的庫存也高達31億!這與國際上同行的“快時尚”概念背道而馳。
周成建沒有感覺到危機,輕描淡寫地說:“今天任何一家企業靜態有多少庫存,並非是企業致命的挑戰,再多30億(也不怕),中國市場巨大,也很容易一年馬上就可以消化掉。”但美邦已被消費者拋棄了。
從2001年,簽約郭富城、周杰倫、潘瑋柏等人代言以來,美邦培育的80後消費者在2011年左右均已邁入職場,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美邦依舊不改“校園早古風”的設計風格。
80後紛紛轉投優衣庫、ZARA、淘寶品牌的懷抱,與國際接軌。90後和00後又不接受美邦,美邦一下子變成了“孤兒”。
靠代言人和門店規模營銷的時代已經過去,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力”。
2012年-2014年,美特斯邦威銷售額連續三年下滑,從巔峰的12.06億下跌至1.46億,門店開的越多,利潤越薄。
2015年直接虧損4.32億,直到今年,美邦沒有一年盈利超過5000萬,唯一盈利的兩年全靠買地皮維持。股價從13塊跌倒了1塊多,蒸發了90%的市值。
關店潮隨之而來,2016年-2020年直接關閉了3217家門店,61%的門店倒閉,開店數量也從公司財報中消失,其中難看可見一斑。
用產品說話的優衣庫和ZARA進入擴張期,優衣庫從13家變成了767家,ZARA從14家變成了593家。
周成建:再不改變,就真的沒機會了
熟悉周成建的人都說:“這幾年,周總的脾氣改了很多,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企業的危局,讓周成建看清了市場競爭的殘酷,不再得意洋洋,專橫獨行。他開會時說:“我脾氣太大了,原來就像個暴君,無緣無故地罵人。”算是做了自我檢討。
2017年來,周成建一直在試圖拯救危局。從冠名《奇葩說》、轉型國潮風格的服飾、上線網購APP等操作來看,美邦在努力跟上時代,但收效甚微。
公司官網的新聞更新幾乎停滯,一年也不超過三個大事件公佈。
釋出的都是新代言人王佩瑜之類不疼不癢的訊息。服裝業本是個沒什麼資本故事可講的傳統行業。
前幾年李寧押寶90後失敗,上百億的庫存讓退居二線的李寧不得不重新出山,瘋狂去庫存,並定下了“國潮”風格的發展方向,總算把李寧又帶回了盈利的軌道。
被80後拋棄的美特斯邦威還沒找到方向。
難怪周成建要感嘆:“(美邦)要再不做些決定,就真的沒機會了。”或許美邦應該回歸服飾的本性,專注設計,尊重設計,產品好了,消費者自然會買單。
就像我們提起優衣庫,不會首先想到他的代言人是誰,提到美邦想到的依舊是當年的周杰倫,問題是周杰倫也沒出專輯很久了。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且無法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