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質量關係到投資者的切身收益,上市公司質量越好、治理越是透明,投資者持有股份就可以獲得更好的預期收益,上市公司質量越差、治理越不到位,內部人控制下,就可能出現損害投資者的事情,投資者持有股份就可能出現大虧,A股長期以來偏重融資輕視投資者回報,上市公司質量是難以令投資者滿意的,出現了很多臭名昭著的垃圾公司。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全社會的呼求,更是投資者的期盼。
為了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2020年10月09日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週六剛好是一週年,效果幾何呢?上市公司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僅依靠一個《意見》一年時間要想出現脫胎換骨式的變化,恐怕並不現實,上市公司質量提高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長期大浪淘沙的過程,一方面是把好入口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另一個是透過重罰違規違法公司,並清退害群之馬,整肅資本市場,才可能逐漸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高層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強力推進公司治理,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細化分解了84項重點任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著力推動最佳化上市公司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化解風險、強化監管、打擊亂象等工作。經過一年時間證監會等多方努力,上市公司質量提升還是取得長足的進步。
從資料看,上市公司質量還是較為滿意的,從上市公司成長性看,要高於GDP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實體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兩年分別平均增長16%和17.6%,較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7%高出9個百分點,營收和利潤分別高於上半年GDP增速12.7%的3.3和3.9個百分點。從利潤規模看,實體上市公司數量僅相當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但利潤總額佔其一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要好於非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資訊披露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資訊披露包括財報釋出質量和上市公司舉行的業績說明會,向投資者闡述公司未來發展宏圖,讓投資者瞭解公司發展前景。今年上半年,全市場召開業績說明會的上市公司總計3756家,佔已披露年報公司總數的87.41%,相比去年的2526家增長48.69%。以前上市公司就是釋出一個業績資料,很少舉行業績釋出會,但是證監會推動上市公司舉行業績釋出會,尤其是一些影響力巨大的上市公司舉行業績釋出會,業績釋出會上市公司已經大幅度提升,顯示證監會努力的成果。
退市制度進一步強化,退市率偏低,一直是A股一個令人詬病的地方,退市率低下,意味著市場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好公司爛公司夾雜其中,市場各種投機炒殼屢禁不絕,炒的是一團烏煙瘴氣,今年前7個月,24家公司退市,其中17家被強制退市,6家重組退市,1家主動退市。雖然退市率和退市家數與美國股市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與歷史年度相比,7個月24家公司退市已經是退市大年了,顯示退市制度多樣化得到貫徹,從退市制度看,重大違規違法退市依然需要加強,對於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侵佔上市公司資金、違規擔保、財務造假退市依然需要進一步強化。
違規擔保和資金佔用,一直是資本市場難以根治的痼疾,在於新證券法實施以前,最高60萬元的罰款簡直就是一種變相激勵,新證券法實施以來,極大加重處罰的力度,加上證監會專項整治,上市公司風險在降低,據媒體報道,資料顯示,當前上市公司風險總體收斂,風險化解工作成效顯著。截至2021年6月底,風險類上市公司較2019年底下降達32%。“清欠解保”取得顯著成效,存在大股東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問題的上市公司整改完成率超七成。
資本市場取得的成績我們要看到,但是A股很多頑疾不是一年就可以根除的,最近葉飛舉報後遺症不斷閃現,說明一些實際控制人和上市公司並沒有把精力用在發展公司主業上,而是希望透過市值管理推高股價獲得短期收益,公司治理問題凸顯;老生常談的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整改率在6月底也僅僅達到70%,剩餘30%依然沒有整改到位,何況沒有發現的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誰能說已經已經不存在了,可見依然有很多公司存在令人詬病的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一些市場質疑頗多的上市公司依然成功過會,說明部分公司帶病過會,上市公司潛在瑕疵並不少,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依然道阻且長。
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網站資料顯示,今年前9個月,累計193家企業IPO終止(含主動撤回及IPO被否),其中主機板32家,創業板93家,科創板68家,排隊公司緣何主動撤回,在於現場檢查威力和證監會各種高壓政策,那麼以前極高過匯率的上市公司中也就難免存在一些東郭先生成功矇混進來,有的已經顯現出問題,有的還沒有暴露出問題。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關鍵是堵在源頭,畢竟只要有問題公司上市,傷害的就是投資者的利益,如何杜絕問題公司,關鍵是提高中介機構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在輔導過程中協助上市公司建立起現代化的治理制度,同時也避免中介機構出現道德風險,協助上市公司矇混過關。對於存量公司治理,關鍵是對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要繩之以法,僅僅罰款恐怖於事無補,只有讓違規違法者牢底坐穿有錢沒有命花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意見釋出一週年之際,既要看到成績,也要看到不足,這才是更為客觀的方式,片面唱讚歌並不是好方式,片面挑刺看到的都是不足也不客觀。